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永甫

作品数:302 被引量:3,076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1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8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1篇降水
  • 76篇气候
  • 47篇数值模拟
  • 47篇值模拟
  • 36篇夏季
  • 34篇季风
  • 28篇环流
  • 28篇海温
  • 27篇区域气候
  • 27篇热力
  • 26篇青藏高原
  • 25篇青藏
  • 25篇极端降水
  • 24篇地表
  • 24篇梅雨
  • 19篇温度
  • 19篇江淮流域
  • 19篇海温异常
  • 18篇感热
  • 15篇热力异常

机构

  • 291篇南京大学
  • 2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气象局
  • 5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广东省气象局

作者

  • 301篇钱永甫
  • 36篇王谦谦
  • 27篇黄丹青
  • 18篇赵勇
  • 15篇张耀存
  • 15篇黄樱
  • 11篇严蜜
  • 11篇徐忠峰
  • 11篇闵屾
  • 10篇钱云
  • 10篇宁亮
  • 8篇刘黎平
  • 8篇郑益群
  • 8篇王志福
  • 7篇周天军
  • 7篇姚永红
  • 7篇张艳
  • 7篇刘鹏
  • 6篇江静
  • 6篇王世玉

传媒

  • 34篇高原气象
  • 24篇气象学报
  • 23篇大气科学
  • 2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0篇热带气象学报
  • 16篇气象科学
  • 14篇南京大学学报...
  • 9篇2007年中...
  • 7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中国气象学会...
  • 6篇中国气象学会...
  • 5篇第三届长三角...
  • 5篇中国气象学会...
  • 5篇首届长三角气...
  • 5篇第六次全国动...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第四届长三角...
  • 4篇第二届长三角...
  • 3篇地理学报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18篇2009
  • 31篇2008
  • 31篇2007
  • 36篇2006
  • 20篇2005
  • 23篇2004
  • 13篇2003
  • 15篇2002
  • 13篇2001
  • 13篇2000
  • 12篇1999
  • 4篇1998
  • 9篇1997
  • 10篇1996
  • 11篇1995
  • 9篇1994
3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
本文对全国54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初步研究发现:滇西藏东一带极端降水的持续性较好,但其与周边地区的相关性较小;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易形成成片且持续时间在三天或以上的极端...
闵屾钱永甫
关键词:极端降水持续性
文献传递
下垫面热力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本文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东亚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第18—28...
钱永甫刘鹏严蜜
关键词:表面温度热力异常
文献传递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东亚地表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强度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副高强度、500hPa环流场以及东亚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各个季节的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及其环流形势均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变化发生的时间为1978年前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副高强度有所增强。副高强度在季节间的延续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年代际变化,1978年以后季节间的延续性增强,全时段的延续性受后一时段的影响较大。东亚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场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的变化关键区在大陆上,主要为青藏高原东、西部,其发生年代际变化要早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变化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但它们发生差异变化的时间则接近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发生年代际变化的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前,高原感热通量体现为稳定的西高东低,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则转为稳定的东高西低,其中,近10年时间为调整过渡期,因此,它们各自的年代际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会有所滞后。潜热通量的变化关键区则位于海洋上,主要是西太平洋地区,1978年以前春季地表潜热通量距平为南正北负,之后转为南负北正,而夏季潜热通量距平则普遍由正转负,春夏季潜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同期西太平洋副高强度的年代际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表热通量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受各自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严蜜钱永甫刘健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我国长江流域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特征分析
运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研究方面,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
张录军钱永甫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
文献传递
大气高层温度和高度场异常与我国温度和降水异常的关系分析
用SVD方法分析了NCEP/NCAR 1958~1997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300hPa温度和100hPa高度距平场与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地表气温和月降水距平场的时滞耦合关系,讨论了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
钱永甫毕云
关键词:SVD分解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无锡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分析
为了了解气候增暖情况下,无锡地区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气候特征,用阈值检测方法对无锡市1959-2007年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极端事件的发生规律,得出主要结论:1.从年代际看,不论是日最高气温或日最低...
阮蔚琳钱永甫马志强章志芹李琼川
关键词:极端气温事件气候分析
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于大气临界高度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6
1999年
利用P-σ混合坐标系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于大气临界高度问题,通过对数值试验结果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在高原隆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临界高度,这个高度在夏季约为1500~2000m。当高原总体平均高度超过临界高度后,高原周围地区的气流主要以绕流为主,爬坡气流的速度较小,稳定的高原季风开始形成,高原地区范围内为强大的上升运动区,高原南侧和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一条明显的雨带,随着高原隆升高度的增高,雨带内的降水量逐渐增加。
张耀存钱永甫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感热通量
青藏高原地区地表热力异常与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热力异常与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表热力状况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高原主体本身和高原以北的沙漠戈壁地区是地表热力梯度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选定了3个地表温度关键区...
钱永甫赵勇
关键词:江淮流域降水异常
文献传递
双线偏振雷达测雨效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1
1996年
本文根据1993、1994年15次展状云和12次对流云降雨过程的地面降雨资料和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对双线偏振雷达和普通雷达测量不同强度降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从相对误差来看,双线偏振雷达使普通雷达的小雨高估、大雨低估的测量误差趋势减弱,它对小到中雨的测量结果优于普通雷达。双线偏振雷达大雨高估的现象可能与强对流性降雨中冰相粒子的存在有关。
刘黎平钱永甫王致君楚荣忠
关键词:双线偏振雷达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表热力异常与夏季东亚环流和江淮流域降水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变化存在重要的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叶笃正等就指出夏季高原上空为一热源。Broccoli和Manabe的数值试验证明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是...
赵勇钱永甫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温度
文献传递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