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秀飞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邓小平
  • 1篇义和团
  • 1篇义和团运动
  • 1篇舆论
  • 1篇破浪
  • 1篇主义
  • 1篇专业课
  • 1篇专业课程
  • 1篇资本
  • 1篇资本批判
  • 1篇唯物
  • 1篇唯物主义
  • 1篇历史唯物主义
  • 1篇教育
  • 1篇课程
  • 1篇公共
  • 1篇公共领域
  • 1篇公众
  • 1篇公众舆论
  • 1篇报刊

机构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钱秀飞
  • 2篇邱卫东
  • 1篇吴慧兰

传媒

  • 1篇企业研究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工业设计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资本批判视阈下的“先富”思想:内在逻辑与历史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先富"思想是邓小平在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财富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所得出的历史性成果。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视角审视,其所内含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正视财富,告别"阶级斗争为纲"——在此基础上须鼓励"先"富,告别平均主义——进而通过先富"带"后富,明确"共富"目标等几大相互关联、本质贯通的内在逻辑,则分别在社会主义财富发展的本真意义上,本质地实现了与马克思关涉资本和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内在贯通。而如此认知,也历史地促使当代中国开启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富动力机制,并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生成。对于正在行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来讲,"先富"思想内具的这些历史哲学内涵,无疑是促其不断走向深入完善的范导性原则。
邱卫东钱秀飞
关键词:邓小平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论校园精神培育和实践机制构建
2010年
校园精神之于大学,犹如灵魂之于人类,作用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校园精神之涵义的分析探讨,结合当前大学校园精神建设的现状和实际,试图探索、构建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教育与实践有效路径和机制。
钱秀飞
《中外日报》视野下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近现代以来,对其的报道和评价又是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属罕见。本论文以学术界尚未系统整理研究的1898年8月至1902年4月期间的《中...
钱秀飞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
文献传递
创新创业教育与《模型与塑造》专业课程的融合被引量:3
2020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研究课程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意义,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模型与塑造》课程的融合途径,并在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资源、学习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可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吴慧兰钱秀飞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张謇弃官从商原因解读
2007年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转型期由绅而商的典型,其转变本身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童少年时期就被着重培养的“务实”、“淳朴”之品性以及成长期生活实践的磨砺,是内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与社会风气的转变,是动因;漫漫科举路上留下的伤心和痛楚,是他由绅而商之信念能够启动的内在契机;特殊的个人机遇,是他顺利完成由绅而商转型的外在条件。
钱秀飞邱卫东
乘风破浪会有时——略述汪康年与近代中国公共领域
2008年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界经历了重大变动,一批新出现的知识群体通过创办各种报刊、学会等方式,逐步培育了近代中国的公众舆论,并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汪康年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本文拟通过阐述其在创办报刊、学会等方面的经历,凸显出其对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钱秀飞
关键词:公共领域公众舆论报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