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承慧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被引量:3
- 2004年
- 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970 6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抑制生长作用的反应 ,并探讨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检测TGF β1信号转导因子在食管癌细胞系EC970 6中的表达。TGF β1(10 μg/L)刺激后食管癌细胞系EC970 6细胞的增殖 ,信号转导因子在细胞内的转移和表达以及TGF β1信号的靶基因p15、p16、p2 1、p2 7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食管癌细胞系EC970 6中TGF β1信号转导因子均有表达 ,TGF β1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 6有着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在TGF β1刺激后磷酸化的Smad2以及Smad7在细胞内发生转移 ,而且蛋白表达量发生改变。此外TGF β1诱导p2 7蛋白的表达升高 ,刺激后 2 4h ,p2 7表达量是刺激前和刺激后 12h的 3 2和2 7倍 ,而p15、p16、p2 1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 ,TGF β1信号通过下游Smad因子传入细胞核 ,并诱导p2 7表达增高 。
- 王柏春阎承慧李野王巨禹亮王胜发傅松滨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食管癌癌细胞
- 人肺癌不同转移表型细胞系的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
- 2002年
- 李殿俊李波阎承慧吴晓秋郭正李霞张瑞杰付松滨
- 关键词:转移相关基因肺癌基因芯片
- 利用胚胎干细胞建立贴壁制备类胚体的新方法
- 2006年
- 为改进类胚体制备过程中分化不同步等问题,探讨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建立贴璧制备类胚体的新方法。当小鼠胚胎干细胞R1生长至70%-80%亚融合时,将其消化成单细胞,以1×10^6的细胞数接种到100mm组织培养皿中,用含低浓度白血病抑制因子(1ng/ml)的胚胎干细胞培养液连续贴壁培养3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团继续悬浮培养。对悬浮培养的类胚体及其冷冻切片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该类胚体大小均一,分化同步。能展示从简单类胚体到成熟囊性类胚体的典型发育过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悬浮及贴壁分化的类胚体甲胎蛋白(AFP)、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及神经丝蛋白68kD(NF-68)三种标志物表达均为阳性。结论:与目前常用的类胚体制备方法相比,本法操作简便,类胚体形成率高、分化阶段同步、结构典型,具有分化为三个胚层来源细胞的能力。
- 田孝祥韩雅玲康建徐凯阎承慧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化甲胎蛋白
- 胚胎干细胞SM22α-EGFP表达克隆的建立及平滑肌细胞体外发育的动态观察
- 2006年
- 为探讨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募集和增殖特点,构建了含有SM22α启动子序列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序列的质粒,建立了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稳定表达EGFP的胚胎干细胞株(ESCs),以研究VSMCs的发育特点。实验发现,起源于SM22α-EGFPESCs形成的类胚体(EBs)在第11天开启SM22α启动子并表达EGFP。此后EGFP阳性细胞持续增加,在第30天达到高峰。VSMCs多起源于EBs中细胞密集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观察到EGFP阳性细胞表达多种平滑肌特异性标志物。在贴壁培养的类胚体中VSMCs形态可分为纺锤形及上皮样的多角形,慢速视频显微摄像测得纺锤形细胞迁移速度较上皮形细胞快。结论:SM22α-EGFPESCs分化形成的EBs可以模拟体内早期胚胎血管形成过程,从形态学上获得VSMCs募集分化的证据。
- 徐凯韩雅玲康建阎承慧田孝祥李少华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胚胎干细胞
-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在不同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5年
- 为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分化过程中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机制,采用PCR扩增的CREG片段插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纯化的CREG融合蛋白免疫家兔以制备多克隆抗体;以人胸廓内动脉平滑肌细胞(HITASY)为模型,[3H]标记脱氧胸苷掺入法测定去血清培养HITASY 细胞DNA合成变化;Western blot观察HITASY细胞在去血清培养过程中SM α-actin、calponin的表达,RT—PCR 和Western blot分析去血清培养诱导CREG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化观察CREG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成功地构建了载体并得到抗CREG多克隆抗体。去血清培养可使HITASY细胞DNA合成明显降低。随去血清培养时间延长,除SM α-actin和calponin表达逐渐上调之外,CREC mRNA转录活性和蛋白翻译合成亦上调。免疫组化显示去血清培养后,CREG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并主要位于细胞核周。结论:去血清能促使 HITASY细胞由合成表型向收缩表型转换,同时伴CREG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
- 刘海伟韩雅玲康建阎承慧王效增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多克隆抗体
- 高转移肺腺癌细胞系A2和A549中p16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对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FuGene转染方法将p16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入两个p16未表达的具高转移能力的肺腺癌细胞系A2和A549中 ,并对转染前后的肿瘤细胞进行了细胞生长曲线、凋亡检测、电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发现A2、A549细胞系转染后的细胞生长曲线的斜率要比转染前低得多 ,电镜分析也可看出转染前后的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 ,但均未检测到凋亡信号。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 :转染后的细胞系均在G0~G1 期发生阻滞。[结论]p16基因在A2、A549细胞中表达可以抑制其生长。对于发生了p16基因突变或缺失而导致p16蛋白在数量或功能上发生改变的恶性肿瘤 。
- 金焰阎承慧吴焱高慧王柏秋傅松滨
- 关键词:P16基因腺癌
- 肺腺癌高、低转移细胞系Anip973、AGZY83-a中野生型p53基因过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53蛋白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3基因转入高、低转移的肺癌细胞系Anip973、AGZY83-a,并且对各组转染细胞进行生长曲线、原位末端标记、Western-blotting等技术检测分析。结果野生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对上述肺腺癌细胞系均呈现出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野生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对高转移肺癌细胞系Anip97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低转移细胞系AGZY83-a。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上述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对高转移肺腺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 阎承慧王柏秋吴焱高慧傅松滨李璞
- 关键词:野生型P53基因腺病毒肺腺癌细胞系
- 人类肺癌与胃癌中染色体与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异研究
- 傅松滨王柏秋阎承慧白静金焰王琦张岂凡张钰高慧杨焕杰黄昀李璞
- 选择与肿瘤发生及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p53、p16和p21作为研究重点,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肿瘤基因治疗的意义。发现肿瘤抑制基因p53、p16在人类恶性肿瘤中频发突变,并且其突变频率与肿瘤的演进密...
- 关键词:
- 关键词:遗传学P53P21P16
- 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两个肺腺癌细胞系中表达及对p16和p21基因的调控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p 53基因在肺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机制 ,以及裸鼠体内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野生型 p53基因 p Ad CMV-p53 (Ad-p53 )感染高转移肺腺癌 95D细胞系和高浸润肺腺癌 L -18系 ,对感染前后各细胞系的细胞生长曲线、p 53、p16和 p2 1基因的表达以及调亡进行分析。此外 ,用 Ad-p53对两细胞系进行了裸鼠体内感染实验。结果 体外实验中 ,导入 p 53基因细胞系的生长均得到抑制 ,并且最终都出现凋亡 ,感染后的细胞中 p53和 p 2 1基因的 m RNA表达量明显增高 ,p16基因的m RNA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p53基因治疗后的裸鼠 ,其中 95D细胞系的肿瘤全部消失 ;L-18细胞系的腹腔注射组肿瘤全部消失 ,而皮下注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p53基因是一个有效的肿瘤抑制基因 ,其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与 p16基因不同。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 金焰阎承慧吴焱刘艳张贵寅李璞傅松滨
- 关键词:肺腺癌基因转染肿瘤抑制基因P21
- 定向克隆构建RAB5A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RAB5A作为蛋白质入胞信号传导调控者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采用双酶切、定向克隆技术建立了人RAB5A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 ) -RAB5A。结果 测序分析证实了RAB5A基因正向插入pcDNA3.1(- )表达载体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转染了pcDNA3.1(- ) -RAB5A表达载体的AGZY83 a细胞系细胞内的荧光亮度明显强于转染前 ,蛋白电泳显示近 2 3KD的蛋白质含量增高 ,表明重组质粒在细胞内工作良好。结论 双酶切。
- 陈宇张泽坤邹嵘冯会臣王柏秋阎承慧李钰李璞
- 关键词:RAB5A基因定向克隆蛋白电泳肿瘤转移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