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惠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乳头
  • 2篇生殖
  • 2篇女性
  • 2篇平滑肌
  • 2篇肿瘤
  • 2篇子宫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1篇孕激素
  • 1篇增生
  • 1篇诊断学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 1篇肉瘤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样增生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机构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福利会国...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陆惠娟
  • 2篇王明雁
  • 2篇张幼辰
  • 2篇丁爱华
  • 2篇郭德宏
  • 1篇俞顺章
  • 1篇张惜阴
  • 1篇施达仁
  • 1篇张建国
  • 1篇沈铭昌
  • 1篇忻贤云
  • 1篇钱荆
  • 1篇顾静珍
  • 1篇陆惠娟
  • 1篇陆惠娟
  • 1篇徐维萍
  • 1篇李静
  • 1篇李静
  • 1篇李静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肿瘤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子宫平滑肌肉瘤中雌、孕激素受体与P_(53)之间关系的探讨
1994年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的ER、PR、P_(53),阳性率分别为50%、55.6 %和16.7%。ER与PR存在相关性,但与P_(53)不相关.ER、PR与患者年龄、临床期别、病理分级及预后无关。P_(53)的过量表达似与患者年龄、绝经、临床期别及病理分级等有关。
张建国张惜阴陆惠娟郭德宏王明雁施达仁
关键词:子宫肿瘤肉瘤免疫组化雌激素孕激素
HPV6,11型在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和乳头瘤样增生中的分布
1995年
从342名上海地区患者的外阴、阴道和宫颈的病变部,采集487份活检标本。5种病理诊断类型,经斑点杂交法检测,HPV6、11DNA总阳性率:尖锐湿疣85%、乳头瘤样增生10.10%、慢性宫颈炎7.14%、鳞状上皮增生5%、生殖器正常粘膜2.65%。51例尖锐湿疣和10例乳头瘤样增生,HPV6、11和6+11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69%、25.49%、58.82%和20%、30%、50%。Southern印迹转移杂交与斑点杂交的符合率,在尖锐湿疣中,HPV6、11和6+11分别为75%、92.3%、86.7%;在乳头瘤样增生中,分别为100%、33.3%、60%。ABC法检测阳性率仅为61.67%和0%。本调查结果证实,上海地区女性尖锐湿疣和乳头瘤样增生与HPV6、11型感染密切相关,且以HPV两种型别(HPV6+11)混合感染为主。
张幼辰钱荆俞顺章丁爱华陆惠娟
关键词:尖锐湿疣乳头瘤样增生女性生殖器HPV
9例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1992年
本文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病除1例外,均伴有平滑肌瘤。平均年龄40.3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7/9)和盆腔肿块(8/9)。7例有分娩史,子宫从稍增大至似妊娠5个月(合并早孕),增大程度与合并平滑肌瘤相关,子宫切面可见扩大的脉管内有0.1~2.0cm的结节(3例),3例瘤灶有蒂与脉管壁相连,3例见瘤灶自肌层内向脉管内生长,5例累及子宫外静脉,瘤灶均为平滑肌组成,血管丰富。资料示瘤灶的组织发生来自子宫肌瘤或脉管平滑肌。生物行为具侵蚀性,因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仿,手术时应仔细检查,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应长期随访。
李静忻贤云陆惠娟
关键词:平滑肌瘤病子宫肿瘤病理
300 例宫颈涂片光镜检查与 PAPNET 系统对比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300例宫颈涂片光镜检查与PAPNET系统对比分析沈铭昌1徐维萍1符辉珍2黄继新2陆惠娟3刘伯宁4李静5顾静珍关键词子宫颈/细胞诊断学PAPNET系统作者单位:1.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00032)2.香港新科技医学诊断中心3.上海医科大学妇...
沈铭昌徐维萍符辉珍黄继新陆惠娟陆惠娟李静陆惠娟
关键词:子宫颈细胞诊断学
免疫组化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被引量:1
1995年
我院1992年7月~1993年3月共495份病理诊断为湿疣(52份)、鳞状乳头状瘤病(202份)和非特异性炎或增生性病变(241份)的外阴、阴道及宫颈赘生物的活检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衣壳抗原和DNA。在湿疣、鳞状乳头状瘤病和非特异性炎或增生性病变中,HPV-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23%(36/52)、0.00%和0.00%;HP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62%(44/52)、11.38%(23/202)和3.31%(81/241)。免疫组化法和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湿疣和鳞状乳头状瘤病中HPV的阳性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认为湿疣与鳞状乳头状瘤病是二种不同的疾病。HPV在鳞状乳头状瘤病和非特异性炎或增生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也有极显著性差异,推测鳞状乳头状瘤病者易受HPV感染,对其可予对症处理并随访。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PV的阳性结果可靠,定位清晰,有助于组织学表现不典型湿疣的诊断。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敏感,可为感染病毒分型提供依据。
陆惠娟郭德宏王明雁丁爱华张幼辰钱荆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