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兵
- 作品数:60 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状腺相关眼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初步构建被引量:2
- 2014年
-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眼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诸多研究表明,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眼部多种组织,症状及体征相对复杂,病程转归个体差异大,是临床较难处理的眼科疾病。近年来,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治疗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在决定治疗类型和顺序时应考虑患者甲状腺功能状况、全身健康情况、心理因素、眼部体征、严重程度、是否稳定等多种因素。
- 王炜陈一兵秦伟刘春兰王雪菁翟楠张月李懿曾东兴刘丹
-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中西医结合疗法诊疗体系
- 2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中医体质的初步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体质性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58例(258只眼),均为初发患者,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39例,年龄45~82岁,平均67岁。术前采用中医体质分类表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术后追踪随访6~12个月,统计复发人数,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1.258例翼状胬肉患者中,湿热质138例(53.5%),阴虚质72例(27.9%),阳虚质12例(4.7%),气郁质12例(4.7%),气虚质10例(3.9%),痰湿质10例(3.9%),平和质2例(0.8%),血瘀质2例(0.8%)。以湿热质、阴虚质为主。2.截止末次随访时复发30例,湿热质20例(66.7%),阴虚质10例(33.3%);未复发者228例,湿热体质118例(51.8%),阴虚体质62例(27.2%),其他体质48例(21.1%)。两组患者湿热质、阴虚质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性别构成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湿热质和阴虚质居多;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中医体质特点尚不明确,需调整调查设计、扩大样本做进一步研究。
- 张月陈一兵刘丹秦伟曾东兴王炜刘春兰王雪菁翟楠李懿
- 关键词:翼状胬肉中医体质复发
- 双侧眼缺血综合征1例
- 2010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红、痛于2009年3月25日到我院就诊。2月前曾于外院诊治,诊断为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予以药物降眼压、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既往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VOD:HM/眼前,VOS:0.4,
- 秦伟陈一兵王雪菁
- 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力下降抗炎治疗眼部检查
-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体质性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201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眼科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125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12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平和质8例(6.4%),阳虚质13例(10.4%),气郁质29例(23.2%),阴虚质25例(20%),气虚质7例(5.6%),湿热质14例(11.2%),痰湿质15例(12%),血瘀质10例(8%),特禀质4例(3.2%)。以气郁质、阴虚质为主。活动期患者为61例,其中气郁质21例(34.4%),痰湿质9例(14.8%),非活动期患者为64例,其中阴虚质17例(26.6%),气郁质8例(12.5%),湿热质8例(12.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体质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居多;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以气郁质、痰湿质居多,具有倾向性。
- 张月陈一兵王炜刘春兰刘丹秦伟曾东兴
-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中医体质
-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14例临床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2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4例行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组1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1天始服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方,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2组患者于术前1天、术后4周、术后8周行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检查,分别对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4周、术后8周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4周时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时,2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确切,术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可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缩短病程。
- 秦伟王雪菁陈一兵王炜翟楠刘春兰张月李懿曾东兴杨宇琦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参苓白术散
- 通窍活血方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缺氧状态下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在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Glu)摄取功能的改变,以及通窍活血中药复方对这种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纯化培养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7d至P2代,分6组,分别采用空白血清、含药血清、空白血清与不同剂量连二亚硫酸钠、含药血清与不同剂量连二亚硫酸处理,测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各实验条件下谷氨酸(Glu)摄取功能。结果 :缺氧条件下Müller细胞Glu摄取功能较正常状态下明显下降(P<0.05);与缺氧组比较,经通窍活血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干预后缺氧条件下Müller细胞Glu摄取功能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窍活血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可明显改善缺氧条件下Müller细胞Glu摄取功能,这可能是通窍活血复方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的药物干预途径之一。
- 秦伟杨宇琦翟楠陈一兵王雪菁王炜刘春兰张月李懿曾东兴刘丹
- 关键词: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体外实验SD大鼠
- 双侧眼缺血综合征1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患者,男,59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红、痛于2009年3月25日到我院就诊。2个月前曾于外院诊治,诊断为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予以药物降眼压、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眼前,左眼视力:0.4,眼压(NCT):右眼15.0 mmHg,左眼12.5 mmHg。
- 秦伟陈一兵王雪菁翟楠刘春兰张月杨宇琦
- 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
- 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病理损害的影响及机理探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组织形态学的病理改变,并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及Nissl染色结合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的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3,NT-3)、突触素I(synapsin I,Syn I)的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大鼠视路三级神经元的NT-3、Syn I的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的NT-3、Syn I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均明显增高,尤以中药高剂量组明显(P<0.05或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能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三级神经元病理损害,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增加糖尿病大鼠视路NT-3的表达,一定程度恢复糖尿病大鼠视觉通路神经细胞突触的密度和分布(轴突再生),并改善其神经递质释放调节功能。
- 秦伟谢学军何宇李志英陈一兵翟楠杨宇琦
- 关键词:补肾活血糖尿病神经营养因子-3突触素I
- 2%美开朗滴眼液术后滴眼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37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2%美开朗滴眼液术后滴眼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后除常规用药外早期局部加用2%美开朗滴眼液滴眼,2次/d,1个月后停药。观察术后1个月、0.5 a、1 a的裸眼视力变化、眼压变化及屈光度回退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0.5 a、1 a的裸眼视力及眼压均无明显变化;术后0.5 a出现屈光度回退7眼(占9.46%),其中轻度4眼,中度3眼,1 a时屈光回退情况与0.5 a时完全相同。结论 2%美开朗滴眼液术后滴眼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效果确切。
- 张月陈一兵王炜刘春兰
-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盐酸卡替洛尔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4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797只眼)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球镜等量)分为三组:A组:456只眼,-1.00 ̄-6.00D(平均-4.25D±1.23D);B组:309只眼,-6.25 ̄-12.00D(平均-7.86D±1.45D);C组:32只眼,-12.25 ̄-24.75(平均-15.82D±3.05D)。记录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眼前节、眼底、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裸眼视力≥1.0:A组91.01%,B组76.05,C组15.63;χ2=129.00,P=0.00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残余屈光度≤±0.5D:A组75.22,B组63.43,C组18.75;χ2=49.82,P=0.00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ASIK治疗近视有较好效果,尤其是12.00D以下的近视术后视力效果更好。
- 陈一兵王炜麦彩琰王静甘惠霞姚达强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