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代雄

作品数:88 被引量:326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管圆线虫
  • 27篇广州管圆线虫
  • 23篇吸虫
  • 13篇华支睾吸虫
  • 12篇寄生虫
  • 11篇抗体
  • 10篇淡水
  • 10篇淡水鱼
  • 10篇血吸虫
  • 10篇水鱼
  • 9篇日本血吸虫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9篇寄生
  • 9篇褐云玛瑙螺
  • 9篇福寿螺
  • 9篇虫病
  • 8篇鼠类
  • 8篇抗原
  • 8篇寄生虫学

机构

  • 81篇广州医学院
  • 22篇中山大学
  • 12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88篇陈代雄
  • 44篇李小敏
  • 36篇沈浩贤
  • 27篇詹希美
  • 19篇陈新宇
  • 15篇马长玲
  • 14篇张赟
  • 7篇俞慕华
  • 7篇何蔼
  • 6篇李华
  • 5篇丁雪
  • 5篇黄迪
  • 5篇陈结云
  • 4篇张瑞琳
  • 4篇罗晓东
  • 4篇陈晓光
  • 4篇谢瑾灼
  • 3篇孟锦绣
  • 3篇周耀生
  • 3篇叶杰

传媒

  • 18篇热带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广州医学院学...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预防医学论坛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国外医学(寄...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11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部分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了解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取淡水鱼肉、鱼鳃及鱼鳞,采用人工胃液消化法,镜下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鲩鱼肉平均感染度每克含囊蚴0.8个,鱼鳞0.05个,鱼鳃0.28个,鳊鱼肉平均感染度每克含囊蚴0.33个,野鲮未查出囊蚴。结论佛山市南庄、九江和龙江,广州市增城和从化淡水鱼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提示这些地区存在华支睾吸虫人畜传染源。
邓创豪刘转琴曾伟黄兰英陈依郭蓝蓝陈新宇沈浩贤李小敏马长玲陈代雄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囊蚴淡水鱼感染度
廉江地区某镇鼠类及其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外采用电捕鼠器、鼠笼和粘鼠板等方法捕鼠,鉴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肝脏和膈肌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236只,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施氏屋顶鼠和社鼠6种,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8.5%,其次为褐家鼠,占22.5%。上述鼠寄生虫的总感染率约为35.59%。其中,广州管圆线虫和带状链尾蚴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7.37%和16.95%;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低,为1.27%;旋毛虫的感染率为0。不同鼠种中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6.00%),感染的寄生虫种数亦最多,黄胸鼠次之(35.50%)。广州管圆线虫在野栖鼠中感染率很高,在家栖鼠中感染率很低;带状链尾蚴在野栖与家栖鼠中均可找到,只是在野栖鼠中感染率较高;肝毛细线虫仅在家栖的褐家鼠中检出。结论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与带状链尾蚴感染情况相当普遍和严重;肝毛细线虫亦有一定程度的感染。
蓝先旗陈海业张红郑少秋白翔李为杞陈代雄李小敏
关键词:鼠类寄生虫
2-巯基乙醇处理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特异性IgG检测效果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2-巯基乙醇处理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效果的影响。方法用2-巯基乙醇对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鼠血清处理后,进行ELISA检测,观察标本阳性检出率的变化。结果改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用2-巯基乙醇对在感染后8、14、20、28、45天和60天6个时点采集的大鼠感染血清进行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其在ELISA反应中的阳性检出率。结论用2-巯基乙醇处理可提高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陈代雄沈浩贤李小敏李华陈晓光
关键词:2-巯基乙醇广州管圆线虫IGG
寄生虫学图像资料的采集和在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寄生虫学数字图像资料的采集、编辑和加工方法进行初步的尝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方法]通过玻片标本拍摄、挂图翻拍、网络下载和图片的扫描等方法采集图像;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和处理;并按寄生虫类别对精选的图像进行编排;最后,将采集的部分图像用于辅助学生的复习。[结果]用上述方法采集到了较大量的寄生虫图像;将这些图像进行编辑和加工后,用于学生复习过程,可提高其标本考试成绩。[结论]寄生虫学教学数字图像资料的获取和初步的应用取得了成功,采集和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程燕恒陈春辉黄锐南张文芳梁洁金李静琳陈代雄李小敏
关键词:寄生虫学图像
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学生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广州某医学院学生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状况。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学生的粪便和血清进行检查。结果粪便检查4 438人,华支睾吸虫卵阳性5人,感染率约为0.11%;ELISA法检查415人,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10人,阳性率约为2.41%。结论广州市医科大学生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但仍需注意高校学生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防治工作。
陈雪瑛卢金英邱志超邹燕群王柔升许健邓英钊祝中一陈代雄
关键词:大学生华支睾吸虫
广东五华县淡水鱼类寄生物调查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为了解五华县淡水鱼类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从五华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 ,剖杀后分离肌肉和肝脏待检。肌肉和肝脏剁碎后用 5 - 6倍体积的人工胃液消化 ,消化物反复沉淀数次 ,然后弃去上清液 ,取沉淀物置镜下检查。结果 :从 34个鳝鱼肝脏中发现棘颚口线虫第 3期幼虫 2条 ;从泥鳅肌肉中分离到一种寄生性线虫 ,其感染率为 6 4 % ,每条泥鳅的平均感染度为 2 4 .9,用该泥鳅饲喂大鼠 ,结果在这些大鼠的脑组织分离到这种寄生性线虫 ,但该寄生虫的确切虫种归属仍有待进一步确定。结论 :五华县淡水鱼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包括棘颚口线虫在内的寄生虫感染。
周耀生谢喜文陈耿娜麦幸欢陈结云吴冬霞陈国华陈代雄沈浩贤李小敏
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物
广东廉江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广东廉江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使用消化法对从上述地点采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检查,并用检获的幼虫感染大鼠。结果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88只,福寿螺296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4.0%和8.1%;感染度分别为1~218和1~8。从上述感染的实验大鼠中均检获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东廉江地区福寿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但目前褐云玛瑙螺可能在当地广州管圆线虫传播中仍起主要作用。
李清丽陈海业陈国健陈颖曾丹庞力沛郑木如莫沛曾令建全李芳陈代雄詹希美
关键词:管圆线虫线虫感染
新会、开平、鹤山三地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2009年
[目的]了解江门市所属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方法]2008年8月下旬,使用消化法对从上述地点采集的福寿螺进行检查;并用从螺体中分离的幼虫感染大鼠。[结果]检查福寿螺819只,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8.06%;阳性螺平均感染度为8.86条/螺。新会区、鹤山市、开平市福寿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1.04%、9.82%和3.48%(P<0.01)。从感染的实验大鼠中均分离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新会区、开平市和鹤山市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
谭启明赖玲芝区沃森庄春燕陈贤亮戚日玲梁淑晶周泽强宋超杰陈代雄张赟詹希美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思考
2007年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本科教学工作的最高权威评价。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工作。
陈新宇陈代雄沈浩贤马长玲李小敏
关键词:教师素质修养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观察与成虫特异性肌蛋白-1基因的扩增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在非适宜宿主体内的移行过程 ,探寻该病新的更有效的诊断方法 .方法 用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 ,经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方式感染小鼠 .分别于感染后第 4、2 0、30天随机抽取小鼠进行解剖 ,观察其脑组织的病理改变 ;并从脑组织分离和计数虫体 ;同时采集小鼠的全血、血清和脑脊液样本待检 .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特异性肌蛋白 - 1基因的序列 ,设计半嵌套式PCR引物扩增成虫DNA和检测感染小鼠样本 .结果 ①小鼠感染以 30条幼虫 /鼠为宜 ,经灌胃与经腹腔注射感染无显著性差异 ;②感染后 30天从小鼠脑组织内检获的虫体数较 2 0天时显著下降 ;③感染后第 30天小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其程度类似第 2 0天或略轻 ;④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 :其与广州管圆线虫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结论 ①广州管圆线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也会出现类似在适宜宿主体内的移行过程 ,只是向脑组织外的移行在时间上明显延迟 .②用PCR方法扩增成虫DNA获得成功 。
陈代雄沈浩贤李小敏陈新宇
关键词:扩增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