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兆芬

作品数:2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主义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赫鲁晓夫
  • 4篇赫鲁晓夫时期
  • 3篇意识形态
  • 3篇苏联对外政策
  • 3篇资本主义
  • 3篇文化
  • 3篇列宁
  • 2篇学术
  • 2篇学术性
  • 2篇意识形态性
  • 2篇政治
  • 2篇三重维度
  • 2篇社会制度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生成逻辑
  • 2篇资本主义制度
  • 2篇维度
  • 2篇逻辑

机构

  • 19篇聊城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作者

  • 20篇陈兆芬
  • 5篇黄明理
  • 2篇都超
  • 1篇马莉

传媒

  • 3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西伯利亚研究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俄罗斯研究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胜利油田党校...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行政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生成逻辑及其方法论意义
2014年
马克思在对人类主体发展历史过程的考察中,始终以人类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关系为逻辑主线,形成了以人类主体精神为起点、以人类主体现状为落点、以人类主体解放为旨归的具有时序性的历史分期理论生成逻辑。这一生成逻辑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在历史分期理论的主体向度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客体颠倒的不合理现象,探求出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内在规律性,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求到科学的理论根据,并为在理论上分析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提供方法论。
陈兆芬
关键词:历史分期生成逻辑方法论
列宁优良作风的回顾与启示被引量:2
2016年
革命导师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领袖,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中,形成了调研工作深入实际,不走过场;群众工作平等待人,不摆官架子;日常工作率先垂范,不搞特权;经济工作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等优良作风。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党风流弊,列宁优良作风不仅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马克思主义者密切联系群众、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提供了学习榜样,也为今天我们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可供镜鉴的历史智慧。
陈兆芬都超
关键词:列宁优良作风清正廉洁求真务实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理想的生成逻辑及时代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托马斯·莫尔是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以其名著《乌托邦》名垂史册。其重点阐发的“乌托邦”社会思想是以社会秩序的现实批判为起点、以社会利益的平等分配为落点、以美好社会的整体建构为旨归的生成逻辑。这一生成逻辑也是“乌托邦”社会理想的民本性观念、整体性认识和批判性思想的彰显,因此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探寻莫尔“乌托邦”社会理想的生成逻辑,是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源时代价值的重要思考。
荣小语陈兆芬
关键词:托马斯·莫尔生成逻辑
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文化阙如问题的理论回应与实践型构
2022年
十月革命是俄国人民在20世纪特殊条件下自觉选择历史前进方向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开创了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先河。但在十月革命前,围绕俄国进行十月革命文化阙如问题产生了分歧和论争:普列汉诺夫、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从一定阶级文化要素积累能够为一定阶级革命准备条件的教条出发,固守俄国十月革命缺乏必要文化前提和暴力革命必然造成技术及文化破坏的逻辑,进而否定其他条件或因素对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作用,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背弃。然而,列宁从分析十月革命与战争相连的特殊性、十月革命迫切任务的特殊性、十月革命工农联合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政治革命是文化革命先导"的重要理论,并以此为逻辑,型构了文化革命复兴俄国的实践框架。
陈兆芬荣小语
关键词:列宁十月革命文化革命
政治现代化与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法制建设
2008年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推进政治现代化,法制建设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加快法制建设,推动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的意义。
陈兆芬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
如何确立和发展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际关系
2006年
随着世界形势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政党之间的交往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作为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两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关系发展至今有近百年的曲折历程。从两党之间的关系来看,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谋求了解与合作是确立和发展党际关系的基础;从两党未来关系发展来看,经济因素越来越成为现代党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都超陈兆芬
关键词: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党际关系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理论的形成与反思被引量:3
2004年
战后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调整过去僵硬的外交政策,对现代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赫鲁晓夫上台后,重新审视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现代国际局势发展的几个原则性理论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对外政策理论,标志着苏联的外交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兆芬
关键词:赫鲁晓夫和平共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三重维度及其启示——基于“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众多违反"人类本性"的社会现实出发,扬弃了哲学意义上实践维度的局限性,克服了经济学意义上生产力维度的片面性,最后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维度的科学性,科学地回应...
陈兆芬
关键词:社会制度
文献传递
马克思主义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统一的历史风格及现实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马克思主义具有学术性和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历史风格,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蕴涵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中国化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必然延伸和展开为推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遇到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则会推动学术研究的广泛和深入。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历史风格有利于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在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及学术性在文化建设中的教化作用。
陈兆芬黄明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术性意识形态性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
2010年
对外政策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国内政治向国际社会的延伸,是其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中体现。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始终建立在对国内外环境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把握、以及对自身发展水平和时代主题的正确定位之上,才能体现其时效性和延续性。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正是伴随着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政局的变动,在对苏联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
陈兆芬
关键词:赫鲁晓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