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染病
  • 3篇艾滋病
  • 2篇突发公共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卫生事件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公共卫生
  • 2篇公共卫生事件
  • 2篇发病
  • 2篇HIV
  • 1篇带菌率
  • 1篇痘疫苗
  • 1篇咽部
  • 1篇疫苗
  • 1篇疫情

机构

  • 12篇东莞市疾病预...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陈婉雯
  • 7篇张巧利
  • 4篇张泽武
  • 3篇陈平华
  • 3篇刘艳璋
  • 3篇卢志慧
  • 2篇杨挺立
  • 2篇王水能
  • 2篇钟新光
  • 2篇夏宪照
  • 2篇王晓霞
  • 2篇黄振宇
  • 2篇陈光中
  • 1篇熊劲光
  • 1篇冯志阶
  • 1篇冯铁建
  • 1篇张萌
  • 1篇袁汝钊
  • 1篇雷满根
  • 1篇刘力勤

传媒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莞市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陈婉雯李小庆
关键词:法定报告传染病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疫情资料传染病管理
东莞市1995~2004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1995~2004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9804例,年均发病率223.62/10万;其中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为79.96/10万,居首位;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67.79/10万、60.26/10万。而新生儿破伤风及其它传染病和自然与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9.03/10万、6.45/10万。结论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仍是东莞市今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
陈婉雯张巧利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
东莞市103名卖淫妇女艾滋病梅毒监测报告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了解东莞市卖淫妇女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为采取艾滋病性病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妇女教养所10 3名收教的卖淫妇女进行调查、逐个询问:并各采集5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10 3名卖淫妇女中,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2 2岁;初中文化75人;未婚86人;外省流动人群97人。从未或有时使用安全套71人;共用注射器吸毒7人。查出HIV感染者1例;梅毒感染者12例。结论 卖淫妇女的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和性病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监测,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
王晓霞张巧利刘艳璋杨挺立陈婉雯陈平华
关键词:卖淫妇女HIV梅毒流行病学
1992-2007年东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2—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1992—2007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2—2007年东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2例,死亡9例,发病率在0.04/10万~0.72/10万之间。流动人口流脑的发病率(0.24/10万)高于本地人口(0.09/10万)(P〈0.01);沿海片区发病率最高,为0.36/10万。2—4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49%。16~2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9.86%。工人和民工发病较多,分别为67例和46例,占总病例数的47.18%和32.39%。结论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流脑监测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陈婉雯刘艳璋张泽武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
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流行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4~2003年东莞市痢疾年均发病率为29.25/10万,死亡率为0.49/10万。其中细菌性痢疾占总发病例数97.27%,阿米巴痢疾占总发病例数2.73%。流动人口痢疾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605.30,P<0.05),水乡片区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其他地区(X2=-35.56,P<0.05)。夏秋季节为痢疾发病的高峰季节,8-9月份共发病3 527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9.42%。发病年龄以0-岁组和20-岁组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22.64%和40.11%。不同职业中,以工人和散居儿童最多,分别为7 230例和2 219例, 占总病例数的60.30%和18.51%。结论东莞市痢疾夏秋季发病数较多,青壮年民工和散居儿童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以防止病从口人为主的综合措施,重点抓好工厂的防治。
陈婉雯张巧利
关键词: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东莞市艾滋病病毒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方法采集东莞市经蛋白印迹法确认的24名HIV感染者的外周抗凝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核酸后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C2-V3区的核酸片段,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威斯康星GCG软件进行共享序列、基因离散率的计算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在24份阳性标本中,有13份标本PCR扩增阳性,亚型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存在HIV-1B和CRF01-AE两种亚型。结论HIV-1B和CRF01-AE可能是东莞市艾滋病病毒流行的主要亚型。
张巧利夏宪照冯铁建王水能王晓霞杨挺立陈婉雯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亚型分子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5-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传染病暴发疫情9起,占64.29%,食物中毒5起,占35.71%;发生在工厂的有8起(占57.14%)、中小学有5起(占35.71%)、幼儿园1起(占7.14%);4月份(5起)、12月份(4起)发生突发事件数分别占35.71%、28.57%;学生和民工是高发人群,年龄以4.5~14岁为主。结论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工厂、中小学、托幼机构,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陈婉雯刘艳璋张泽武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一种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观察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对东莞市一种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于接种后30 min、6h、24 h、48 h、72 h、4~10 d对受种者进行随访,通过电话或自动报告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受种者接种后情况均登记在《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安全观察登记表》,使用Excel2003和SPSS13.0进行分析. 结果 2011年7月26日-2012年9月30日,东莞市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6/万,病例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76.19%)为异常反应,多为(86.36%)24 h内出现症状,以皮疹为主要表现. 结论 东莞市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轻症为主,接种安全性较高.
卢志慧卢志敏陈光中钟新光陈婉雯陈平华黄振宇
关键词:水痘疫苗安全性
东莞市12~18月龄健康婴幼儿鼻咽部b型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12~18月龄健康婴幼儿鼻咽部b型流感嗜血杆菌携带情况及该菌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初夏(2009年5-6月)和冬季(2010年1月)在东莞市5个镇进行两次采集,共采集健康儿童的鼻咽拭子598份,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培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东莞市12~18月龄健康婴幼儿鼻咽部b型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率为5.35%(32/598),居室容积<20 m^3/人为携带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危险因素(OR=3.420,95%CI:1.449~8.074);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率为60.37%(361/598);检出3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占所有菌株的12.00%(3/25)。结论居住单位容积小会增加携带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风险,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婴幼儿的居住环境,提高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接种率有助于降低婴幼儿鼻咽部b型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率。
饶丰张萌莫嘉延卢志慧陈文峰陈婉雯黄振宇张巧利
关键词:B型流感嗜血杆菌带菌率健康婴幼儿
东莞市HIV感染现况及防制策略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了解东莞市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现况 ,评价业已采取的防制措施 ,为进一步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91~ 2 0 0 0年的常规监测和 2 0 0 1年的专项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东莞市主要通过被动监测发现HIV感染者 ,且感染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境外和外省籍人员为主 ;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 ,占 66 99% ,其中静脉注射毒品占 5 6 5 2 % ;其次为性传播 ,占 2 1 3 6%。目前东莞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制体系 ,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也正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结论 东莞市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初期 ,也是处于防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 。
夏宪照张巧利李祖海冯志阶雷满根王水能刘爱红刘力勤陈婉雯黎志刚古文丽张龙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