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少勇

作品数:111 被引量:1,119H指数:23
供职机构:白银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天文地球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9篇气候
  • 29篇降水
  • 28篇气候变化
  • 18篇气温
  • 16篇变暖
  • 15篇气候变暖
  • 14篇环流
  • 11篇干旱
  • 9篇夏季
  • 9篇OLR
  • 8篇云量
  • 8篇黄河上中游
  • 7篇冬季气温
  • 7篇气候变化特征
  • 7篇季风
  • 7篇旱涝
  • 7篇旱涝变化
  • 6篇大气环流
  • 5篇霜冻
  • 5篇土壤

机构

  • 95篇白银市气象局
  • 79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兰州大学
  • 6篇国家气象信息...
  • 5篇中国气象局
  • 5篇西北区域气候...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市气象局
  • 1篇天水市气象局

作者

  • 111篇陈少勇
  • 24篇董安祥
  • 21篇夏权
  • 15篇王劲松
  • 12篇林纾
  • 11篇韩通
  • 11篇高蓉
  • 9篇石光普
  • 9篇石圆圆
  • 8篇吴芳蓉
  • 7篇王丽萍
  • 7篇乔立
  • 6篇郭忠祥
  • 5篇张燕霞
  • 5篇郭江勇
  • 5篇贺红梅
  • 5篇张晓芬
  • 4篇李富洲
  • 4篇孙秉强
  • 4篇郭玉珍

传媒

  • 9篇干旱区资源与...
  • 7篇干旱气象
  • 6篇资源科学
  • 6篇中国沙漠
  • 6篇气候变化研究...
  • 5篇甘肃科学学报
  • 5篇高原气象
  • 5篇干旱区研究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球科学前沿...
  • 3篇第26届中国...
  • 3篇第29届中国...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7篇2012
  • 11篇2011
  • 11篇2010
  • 14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低云量的年际变化及其稳定性被引量:23
2007年
利用青藏高原80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低云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低云量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低云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云量的稳定性夏季高于冬季,南部高于北部。江河上游区域、藏东谷地、川西高原、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区是青藏高原低云量多,且比较稳定的地区;青藏高原西部低云量月变化振幅大,尤以西南部为最,夏季云量最多;高原东南部江河上游区和藏东谷地3-9月低云量多,且起伏变化小,6月和9月出现峰值;高原东南部低云量稳定性较好;低云量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江河上游区和高原东南部的低云量变化缓慢,高原西北部有显著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在季节上表现为冬、春、夏、秋西北上升西南下降,春、秋季中东部持平,夏、冬略降。
高蓉陈少勇董安祥
关键词:低云量年际变化稳定性青藏高原
中国西北地区1961~2009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 a中国西北区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220 d以上,其次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地区平均200?d以上。无霜期最短的地方主要在青海高原,一般不足3个月。北疆-河西走廊120 d^140 d,甘肃河东–陕北150 d^160 d。2) 西北地区无霜期平均以3.8 d/10 a的速率增加,198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年来无霜期有显著的3年周期;3) 西北地区有90%的站点以2~5 d/10 a的速率延长。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1960~1970年代大多数地方无霜期偏短,1980年代开始增加,1990年代有58%的站偏长,近10年,有92%的站无霜期偏长;4) 受气候变暖影响,寒冷日数减少,终霜冻提前,初霜冻推迟,无霜期延长。但对无霜期的贡献,终霜冻高于初霜冻。
陈少勇楼望萍张俊红王劲松
关键词:无霜期气候变化
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
利用中国西北西风带139个气象站1961—2006年历年冬季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EOF、REOF、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6a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对气...
郭江勇陈少勇高蓉郭忠祥
关键词:冬季气温气候变暖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祁连山东、西部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3个测站,1961—2002年历年1—12月平均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42 a来祁连山区降水量与经向风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主体的降水多于周围地区,西部降水集中于5—9月,东部降水集中于4—10月;祁连山东部降水比西部稳定;祁连山西部常年以偏北风为主,东部以偏南风为主。700 hPa南、北风的年气候分界线位于37°N以南,基本呈"东—西"走向。从冬到夏,偏南风由南向北发展,11月—次年3月整个祁连山区以偏北风为主,4—9月逐渐向北移动,偏南风最北到达祁连山中部。祁连山干旱年与多雨年矢量风的差异较大。多(少)雨年矢量风辐合(散)。
陈少勇董安祥韩通
关键词:降水量经向风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采用SVD、相关分析及EOF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冬季地面气温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的一致性较高;(2)冬季气温异常与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域关键区(16°~40°N,60°~24°W)海温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关键区(20°~40°N,124°E^180°)海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布,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东部冬季气温亦偏高(低),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是否为我国冬季气温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前期信号;(3)关键区海温对中国东部冬季气温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北大西洋前期海温与中国东部冬季气温有密切的关系,而西北太平洋的海温主要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季风中部区;(4)海温影响气温的可能机理是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使乌山脊减弱,阿拉斯加脊减弱,东亚大槽减弱向东移动,纬向环流加强,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暖,反之亦然。在年代际尺度上,纬向环流和东亚大槽对海温有显著的响应;但在年际变化方面,东亚大槽对海温的响应不显著。
陈少勇张燕霞夏权白登元张晓芬
关键词:气温异常EOF海温异常SVD分析
中国西北东部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及突变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解西北东部降水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贫困实施扶贫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81站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相关系数、相对变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北东部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东部边界附近、甘肃岷县—临洮—华家岭、宁夏固原一带,增加区在德令哈—都兰—托勒区域;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中东部、南部,增加区在青海中东部、西南部;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河西走廊西端,增加区在青海中西部、北部、陕西南部;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南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增加区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冬季降水量(除个别站点外)均为增加趋势。季节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高值区在青海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低值区在祁连山区及青海南部、陕西南部。1961—2010年秋、冬季降水量发生突变,判断可能的突变点分别是1975年、1986年。
张仲杰陈少勇杨鑫李奇三
关键词:降水趋势突变
白银市6-8月降水气候预测的均生函数场模型被引量:3
2003年
对白银市4个代表站1957~1996年6~8月的降水量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到方差贡献最大的第一特征向量,对第一特征向量的主分量建立均生函数模型并外推5年预报,用预报出的时间系数乘以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到6~8月降水量场的预报值。
陈少勇贺红梅何世博
关键词:降水量气候预测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特征向量
中国西北近46a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整体分析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6~8月)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该区137个测站1961—2006年历年夏季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EOF、REOF、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区夏季气温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近46a平均气温19.5℃,且年际变化较小。2)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由降温到升温的转变,1994年以后变暖趋势更加明显,并在1996发生了增温的突变。全区温度变化存在7a和4a左右的周期,目前,气温仍处于偏高周期。3)根据EOF分析,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型、准东西向差异型、准南北差异型。经REOF分析,进一步突出局地特征细分为6个区:高原区、蒙陕甘宁区、北疆区、南疆区、蒙新甘区、东部区。4)全区夏季46a增温率为0.24℃/10a,近10a变暖趋势更加明显,其中高原区、蒙陕甘宁区、蒙新甘区对全区夏季增温贡献最大。南、北疆区和东部区增温较小,局地有下降趋势,表明大部分区域增温显著,同步响应全球变暖。
石光普陈少勇郭江勇石圆圆夏权
关键词:夏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气候变暖
祁连山区低云量的气候变化与异常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低云量和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附近低云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OF的前3个主成分可以较好地反映季低云量整体异常结构,即主体一致型、东西变化的“+-+”型、南北变化相反型。REOF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代表低云量的3个主要异常敏感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区。柴达木盆地:各个季节低云量皆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5年以后云量显著增加。河西走廊区:春、夏季低云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20世纪90年代夏季低云量处于减少时期。祁连山区:春、秋季趋势不显著,但秋季从1991年后显著上升,夏季有显著的下降趋势。
陈少勇董安祥
关键词:低云量气候变化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异常的主模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1961-2006年历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EOF、SVD、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季风区冬季气温与500hPa高度场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冬季气温的关键区有两个,皆为显著正相关;SVD分析表明:乌山脊弱,东亚槽浅,纬向环流偏强,经向环流偏弱,极涡面积偏小,使南下冷空气偏少,冬季气温易偏高。上年7月北大西洋高压异常偏强(偏弱),次年冬季气温将会异常偏暖(偏冷),北大西洋前期高度场与气温普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季风中北部区;建立了气温距平与北大西洋关键区上年7月高度距平的关系,并建立了均生函数模型,预测了未来20 a的气温变化趋势。
陈少勇夏权白登元张燕霞
关键词:冬季气温主模态SVD分析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