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波

作品数:72 被引量:363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地震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7篇地震
  • 20篇第四纪
  • 20篇晚第四纪
  • 17篇断层
  • 17篇M
  • 16篇震害
  • 10篇发震
  • 9篇地质
  • 8篇裂带
  • 8篇发震构造
  • 7篇地震地质
  • 7篇地震地质灾害
  • 7篇地质灾害
  • 7篇第四纪活动
  • 7篇晚第四纪活动
  • 7篇活动速率
  • 7篇S7
  • 6篇地表破裂
  • 6篇烈度
  • 5篇断裂带

机构

  • 7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1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兰...
  • 6篇新疆大学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新疆工业高等...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新疆工程学院

作者

  • 72篇陈建波
  • 26篇吴传勇
  • 26篇沈军
  • 23篇李帅
  • 20篇吴国栋
  • 18篇姚远
  • 17篇谭明
  • 14篇胡伟华
  • 14篇常想德
  • 12篇宋和平
  • 11篇李军
  • 9篇向志勇
  • 9篇罗炬
  • 8篇孙静
  • 8篇罗福忠
  • 7篇宋正娜
  • 6篇王翠
  • 5篇唐丽华
  • 5篇谢天
  • 3篇史杰

传媒

  • 28篇内陆地震
  • 8篇地震地质
  • 7篇震灾防御技术
  • 5篇新疆地质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地震
  • 3篇高原地震
  • 2篇地震研究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18
  • 1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房屋建筑和震害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造成灾区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遭到破坏。为了能对灾区今后恢复重建加强房屋的抗震性能提供依据,介绍了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特点,分析了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提出了建议。
葛鸣谭明常想德阿里木江.亚力昆陈建波罗炬李帅唐丽华
关键词:房屋建筑震害特征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浅析被引量:12
2012年
介绍了2012年6月30日和静、新源交界MS6.6地震的地震地质概况,描述了引发地震地质灾害现象,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李帅许冲陈建波谭明吴国栋常想德阿里木江罗炬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
阜康古牧地活动断裂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对大红沟沟口处河流Ⅰ级和Ⅱ级阶地断裂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古牧地断裂活动为古近系泥岩逆冲于第四系之上。断裂破碎带形变主要被两种形式吸收:一是晚第四纪地层拱曲变形作用,二是断裂断错作用。该时期断裂带平均垂直变形速率约为0.26~0.30 mm/a,断裂带内断面发育,既有低角度逆冲断层,也有高角度正断层,组成宽度超过65 m的形变带,破裂带内泥岩揉皱变形明显,最大一次逆冲断错距离为0.4 m,计算震级为M 6.5~6.8。
史杰沈军吴传勇张慧谭明陈建波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震现场考察被引量:7
2009年
2008年10月5日在新疆乌恰地区发生的MS6.8地震,微观震中位于乌恰县境内,距边境18km,宏观震中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努拉村,距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口岸西南约7km处,极震区烈度达到8度(境外)。我国境内Ⅶ度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7354km2和1031km2。这次地震的发生与南北向的卡兹特阿尔特弧形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区建筑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质灾害现象较明显。
陈建波谭明寇大兵胡伟华高国英杜春清侯建盛李志强赵保宗张天罡宁宝坤
关键词:乌恰6.8级地震地震烈度发震断层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近断层破坏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汇的地区。文中介绍了此次地震的近断层破坏作用。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端近南北向谷地海拔4 900~5 600m东坡形成了近31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主要显示正断层滑动性质,其总体走向近南北,但局部追索北北西和北北东向共轭断裂发育,走向变化很大。受地形及滑塌作用影响,断裂陡坎高度最大可达20m,垂直位移为2m左右,最大水平拉张量也接近1.8m,此外局部还存在近1m的左旋位移。沿断裂发育一个近10hm2的滑坡体,以及大量中小规模的滑坡、崩塌,多为冰碛物、洪积物及残坡积物等松散堆积。虽位于陡峭的山坡上,也未见大规模基岩崩塌、滑坡。通过平地上巨石的翻滚推测,断层附近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可达1 g。同时根据不同坡度的边坡崩塌和滚石发育程度估算出距离断层不同距离地区的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裂缝分布范围较宽,距断层1km的地区仍可见到长度超过100m的地裂缝。这些地裂缝可能是地震震动、谷地边坡变形及旁支断层地震触发滑动的综合产物。极震区最大烈度估计可达Ⅹ度,综合各方面资料文章提供了该次地震Ⅸ度、Ⅷ度、和Ⅶ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呈NNE-SSW向,与余震方向大致一致。近断层破坏作用包括强地面运动、断层破裂带、地裂缝、滑坡、崩塌、滚石等。它们受到震级、断裂活动性质及场地条件等多因素控制。
沈军宋和平陈建波吴国栋
关键词:于田地震地震断层阿尔金断裂
新疆塔里木河油田工程地质及工程地震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塔里木河油田建筑工程场地以冲、风积形成的粉细砂、粉质粘土为主 ,地下浅水位为 2— 4 m。由于该地区属大陆型干燥气候 ,强烈的蒸腾作用使大量盐碱聚集在地表形成易溶盐富集层 ,这对建筑基础具有强腐蚀作用。建筑工程场地属 类 ,场地土为软弱土类型。场地特征周期 Tg 为 0 .6 s,属远震影响。
袁文福罗福忠向志勇陈建波
关键词:工程地质工程地震建筑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正断层型地表破裂调查中的应用--以2008M_S7.3于田地震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震后同震位移参数等基础资料的获取。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然后以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为例,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在正断层型地震的同震位移等参数获取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实际垂直位移与视垂直位移的比值(Vo/H)与地形坡度角(α)以及断层倾角(β)的关系。通过5个典型断错地貌的三维激光扫描,获得了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的垂直和水平同震滑移量,垂向和左旋位移均为1—3.5m左右,揭示出于田MS7.3级地震为一次正断与左旋运动分量大致相当的地震。由于断层走向的变化,在地表破裂南段表现为左旋位移大于垂直位移。5处测量点的地表变形带宽度介于10—25m之间。
谭锡斌徐锡伟于贵华吴国栋陈建波沈军方伟宋和平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于田地震正断层同震位移
2016年阿克陶M_S6.7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帕米尔现代构造应力场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帕米尔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晚新生代以来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不断地挤压汇聚,其构造运动是欧亚大陆最强烈的地区。高原腹地发育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包括近SN向的塔什库尔干正断层所处的帕米尔中部现代区域的构造应力场以EW向水平拉张为主。2016年11月25日发生的阿克陶M_S 6.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层分支的NWW向木吉盆地北缘断层,其具有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地震在震中附近产生同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1km,呈近SN-NNE向水平拉伸,发育近EW—NWW向的张裂缝,为地震破裂的产物,张裂缝的最大水平拉伸位移量和最大垂直位移量分别为46cm和16cm。地表破裂带中的NE和NW向张剪裂缝只是连接贯通这些雁列的张裂缝,其水平相对位移量取决于张裂缝的水平拉伸量和张裂缝之间的几何关系。地表形变带表现的拉张性质与帕米尔高原腹地区域现代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为垂直向基本一致,可能与深部热物质上涌造成的上地壳拉伸有关。而地表形变带呈近SN向水平拉张,与区域近EW向拉张应力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木吉盆地北缘右旋走滑正断层阶区局部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胡伟华刘培玄杨新红陈建波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
西南天山迈丹断裂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发现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详细的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探槽开挖以及释光年代学测定的方法对西南天山山前的迈丹断裂东段进行研究,获得了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可靠证据。迈丹断裂东段是一条由多条次级断裂组成的复杂断裂带,最大宽度可达17km,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错了山前各级地貌面和阶地。探槽开挖表明,断裂在全新世期间曾发生过断错地表的强震事件,造成的垂直位错量在2m以上。迈丹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表明,西南天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并不完全集中在推覆体前缘新生的逆断裂-背斜带上,天山根部断裂也吸收了一部分构造变形。这一构造变形模式与已知的北天山前展式的构造变形样式具有明显差异,柯坪推覆体并不完全遵从断裂新活动不断向盆地方向扩展的特点,推覆体前缘新生断裂和根部断裂都有较强的活动,可能是一种无序或反序的构造变形样式。此类构造,其发震构造模型的建立及强震危险性预测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吴传勇阿里木江戴训也吴国栋陈建波
关键词:西南天山晚第四纪
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被引量:29
2006年
简要介绍了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的主要活动逆断裂-背斜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样式、最新活动证据等资料。平面上库车坳陷呈一“眼”状,由南北两大背斜带构成。北部靠近南天山为一套向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逆断裂-背斜带为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南部靠近塔里木盆地的是一套向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主要是秋里塔格逆断层-背斜带及其以南的亚肯背斜等新背斜;南北两大背斜系统夹持着拜城盆地。坳陷区北部的喀桑托开断裂与坳陷区南部的秋里塔格断裂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前者长逾60km,后者长近200km,沿这两条断裂带均发现了清楚的断裂露头和古地震形变带。此外,在秋里塔格背斜带以南发育了更新的、规模较小的背斜,表明库车坳陷区的褶皱作用继续向盆地方向扩展。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南北两侧的褶皱作用均受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滑脱断层控制,属于山前的薄皮构造。滑脱面的深度可达10km左右。这是库车坳陷主要的发震层。
沈军吴传勇李军向志勇陈建波谢天宋正娜王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