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山

作品数:6 被引量:112H指数:3
供职机构: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断层
  • 3篇裂带
  • 3篇古地震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表破裂带
  • 2篇地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地表破裂...
  • 2篇探槽
  • 2篇破裂带
  • 2篇汶川地震
  • 1篇第四纪
  • 1篇断裂带
  • 1篇样式
  • 1篇台湾岛
  • 1篇同震变形
  • 1篇逆断
  • 1篇逆断层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6篇台湾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6篇陈文山
  • 4篇陈立春
  • 3篇王虎
  • 3篇冉勇康
  • 3篇徐锡伟
  • 1篇李安
  • 1篇梁明剑
  • 1篇陈桂华
  • 1篇孙鑫喆
  • 1篇孙建宝
  • 1篇杨志成
  • 1篇张淑萍
  • 1篇谭锡斌
  • 1篇陈于高
  • 1篇于贵华
  • 1篇李康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城市与减灾
  • 1篇2004海峡...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的大地震活动--来自古地震研究的资料被引量:20
2018年
2018年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大地震活动特征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科学问题.而探槽古地震研究是最直接揭示活断层带晚第四纪大地震活动规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系统总结龙门山断裂带近十年来探槽古地震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晚第四纪大地震活动与复发特征.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的大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中段(包括小鱼洞断裂)是全新世以来,最为活跃的段落,约距今6000年以来,发生过3次位移量近似相等的事件,分别发生在5920—5730cal BP和3300—2300cal BP,大地震活动具有3000年左右的准周期复发特征;北川—映秀断裂的北段具有独立破裂的能力,该段汶川地震前一次事件发生在大约665—1030AD,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942AD地震事件,另一次事件发生在8240—7785BC;江油—灌县断裂的南段(大川—双石断裂)发震能力明显弱于断裂带中段和北段.现有古地震数据表明,沿北川—映秀断裂,除汶川地震以外,并未显示出不同段落间在全新世期间存在级联破裂的证据,这可能意味着2008年汶川M8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上罕见的巨大地震事件.另外,青川断裂上探槽揭露的古地震变形事件不像是断裂直接位错的结果,更可能是被动响应北川—映秀断裂右旋位错的现象.
冉勇康王虎陈立春陈立春陈文山梁明剑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探槽古地震晚第四纪
台湾集集7.6级地震之车笼埔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危害被引量:2
2018年
台湾集集7.6级地震回顾 台湾岛位于地球上板块运动最活跃区域—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是琉球与马尼拉俯冲带之间的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造山山脉的结果。千万年以来,板块挤压作用从俯冲到碰撞,伴随着褶皱与断层活动,形成了现今的山脉。第四纪以来,中央山脉前缘(西侧)形成一系列以迭瓦状向西逆冲的断层,
陈文山
关键词:台湾岛地震菲律宾海板块环太平洋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被引量:67
2010年
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是反演地震破裂过程的基本约束条件和预测其他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不可缺少的物理量.以野外地表破裂带重要观测点全站仪或差分GPS仪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资料解译、先存断层陡坎构造地貌标志的识别、以及地形测绘资料的考证等,重新论证了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样式、长度、最大同震位移值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可达240 km,最大垂直位移为6.5±0.5 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 m,基于倾角向下变缓逆断层模型推测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产生了最大~7 m的地壳缩短量,说明青藏高原东缘横向逆断层为将高原内部东向水平运动转换为高原隆升的转换构造,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理.
徐锡伟陈桂华于贵华孙鑫喆谭锡斌陈立春孙建宝陈于高陈文山张淑萍李康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青藏高原
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2)--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与褶皱逆断层古地震识别被引量:22
2012年
汶川MS8.0地震是近代少有的大陆褶皱逆断层型巨大地震,其地表破裂带是研究和解剖褶皱逆断层地表同震变形样式,并以此探讨古地震遗迹的不可多得的现实案例。在整理和分析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质地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可能仅记录1次事件的平通、邓家(北川-映秀断裂)和九龙(江油-灌县断裂)等地为例,分析同震变形的特点和类型,并结合映秀、桂溪等地的古地震研究成果,讨论褶皱逆断层型古地震识别的技术要点。结果显示:地表变形主要包括逆断层直接位错、折曲位错变形和弯曲褶皱变形等类型;崩积楔、断层与地层切盖关系是分析断错地表型古地震事件的可行依据,而折曲位错变形型和弯曲褶皱变形型古地震识别则强调在上盘是否存在侵蚀不整合面,下盘是否存在生长地层,以及标志地层在断层两盘位差的突然增减;断层陡坎高度的倍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地震次数相关,但不能简单地用同震位移量除以陡坎高度的方法确定古地震期次;对于低角度逆断层的古地震识别,薄长状崩积楔、断层与堆积地层的切错关系和不同标志地层在断层两侧的累积位差的突变是重要的标志。识别古地震应因地制宜、思考多种因素的影响、用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冉勇康陈立春陈文山王虎李安
关键词:汶川地震
汶川M_s 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近断层水平缩短量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特大地震后,地表同震位移量已有了大量的详细调查和研究,然而对于近断层同震水平缩短量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笔者在中央断裂、前山断裂以及北西向分支断裂上选择合适地点进行大量探槽开挖,获得了近断层同震水平缩短量的分布情况为:中央断裂清平镇(2.8 m)、擂鼓镇(3.2 m)、平通镇(1.3 m),前山断裂白鹿镇(2.5 m)、九龙镇(1.4 m)、汉旺镇(0.6 m)。文中进一步在中央断裂和小鱼洞分支断裂地表破裂带上开挖数个探槽研究其近断层水平缩短量的问题,得到结果如下: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镇、擂鼓镇、平通镇探槽近断层水平缩短量分别约为(2.6±0.1)m、(2.6±0.2)m、(1.8±0.1)m;小鱼洞分支断层近断层水平缩短量约为(2±0.1)m。汶川5.12地震中央断裂地表破裂近断层较大水平缩短量出现在深溪沟和擂鼓一带,分别约为3.4 m、3.2 m;前山断裂地表破裂带近断层水平缩短量最大值出现在白鹿一带,约为2.5 m,白鹿以北,近断层水平缩短量逐渐减小。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联合破裂段水平缩短量值之和大于中央断裂带其两侧段落,最大水平缩短量总和可能约为5.3 m,地表破裂带近断层水平缩短量为整个地壳缩短量的主体部分。
王虎冉勇康陈立春陈文山杨志成徐锡伟
关键词:近断层探槽
921集集地震的地震断层特性与古地震研究
依地表断层特性可以将断层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变形区段,由南向北依次为草屯段与石冈段,分别沿着石冈断层,车龙埔断层与大尖山断层活动.石冈段沿着石冈断层活动,并于上盘形成大区域的地表褶皱(如东势背斜),以及小规模的逆断层、平移断...
陈文山李昆杰李龙升杨志成杨小青颜一勤林启文张徽正林伟雄石同生
关键词:地震断层古地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