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
- 作品数:71 被引量:2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TST、MALA雷达联合预报法在隧道超前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发展,隧道工程的建设也将越来越普遍。西部地区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遭遇突水、围岩垮塌等事故频繁,亟需对目前监测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和优化。本文以阿福隧道为工程依托,将新近投入应用的TST地震波技术与MA...
- 陈旭光徐伟邱青长王媛孙克国梅宇
- 关键词:TST
- 文献传递
- 基于相似材料的光纤应变传感器在分区破裂模型试验中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基于模型相似材料研制了适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能够同时实现横向、纵向和切向3个方向的应变测量。将7个光纤应变传感器依次预埋在模型巷道的左边墙,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组成光纤传感网络,实现对模型内部应变分布的实时监测。光纤传感器的监测结果表明,在巷道开挖过程中,深部巷道周围径向应变值没有表现出随距离巷道远近而递减的规律,而是呈波浪形分布;超载试验完成后,巷道周围径向应变值依然呈波浪形分布。最后将模型剖开,成功观测到了高地应力深部巷道围岩的分区破裂现象,同时验证了设计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可靠性。
- 王静王静李术才隋青美张强勇陈旭光王正方白涛
- 关键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深部巷道模型试验
- 一种利用电磁力加载的岩石直接拉伸试验装置
- 一种利用电磁力加载的岩石直接拉伸试验装置,涉及岩石力学试验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中心开设用于连接固定拉头的圆孔,固定拉头的上端设置试件,试件的上端设置移动拉头,移动拉头的上部相对设置弹簧,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固定箱的下端...
- 陈依琳王媛陈旭光牛玉龙
- 文献传递
- 一种滑动式变尺寸刚性三轴仪
-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式变尺寸刚性三轴仪,包括底座、加载框架、加载箱、升降台和轴向加压设备,加载框架固定在底座上,轴向加压设备在底座内,轴向加压设备的输出轴与升降台固定相连,加载箱固定在升降台上,且加载箱置于加载框架内;该装...
- 陈旭光姜育科王媛
- 文献传递
- 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分压控制部分,加压执行部分和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部分。分压控制部分包括压力检测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控制输出单元。加压执行部分包括各种控制阀门和加压千斤顶。可视化人机交互界...
- 张强勇李术才贾超陈旭光刘健张宁刘德军
- 数控气压柔性加载实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气压柔性加载实验装置,其包括气压加卸载装置、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和气压数控系统,气压加卸载装置作用于实验模型内、外部,气压加卸载装置通过线路与气压数控系统连接,气压数控系统通过线路与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连接...
- 张强勇陈旭光李术才贾超刘健张宁
- 文献传递
- 用于真三维模型试验的立体洞腔模型成型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三维模型试验的立体洞腔模型成型方法及装置。洞腔成型采用体内蜡质模型熔化抽液成型法,具体方法是:制作与拟成型洞腔尺寸一致的蜡质模型,在蜡质模型体内预置加热棒与导液管;将蜡质模型包裹在乳胶囊内;将外部裹有...
- 陈旭光王媛李术才倪小东张强勇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型地质力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地质力学模型的制作方法,步骤为:第一步、压制预制标准模块:第二步、将压制成型的预制标准模块分别编号并制作由标准模块拼装成模型的设计图纸;第三步、按照设计图纸依次采用粘结剂将预制标准模块砌筑成型;第四步...
- 陈旭光
- 文献传递
- 盾构隧道双层预制结构施工荷载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文章针对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大直径双层隧道预制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可靠性问题,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架梁机架设预制构件时承受的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结构构件在施工阶段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承载力特性,并通过1:1模型进行了施工荷载模型试验验证,对所选用施工荷载的安全性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行车板和纵梁的挠度校验系数和应变校验系数均处于0.7-1.0之间,小于1.05。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结构的残余变形和应变较小,结构处于弹性变形受力状态;荷载试验现场的行车板、牛腿、立柱及测试截面等均未发现明显病害。
- 夏鹏举忽慧涛陈郁陈旭光
- 关键词:盾构隧道结构构件
- 岩石剪切破坏过程的能量耗散和释放研究被引量:32
- 2010年
- 地下工程的特殊地质环境和岩石自身的构造(存在微裂隙)决定了岩石的破坏主要以压剪破坏为主.而地下硐室的破坏如岩爆等也以剪切型破坏为主.剪切型裂纹与张性裂纹的不同使得岩石破坏时释放出较大的能量.岩石破坏过程中自身力学参数的弱化,使得应力应变关系并不能准确反映岩石变形破坏的本质.因此,以能量的耗散和释放原理,分析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并以单轴压剪破坏为例研究了岩石破坏过程的各种能量的传递、转化关系,计算了压剪破坏后岩石释放的各种能量所占总变形能的比例,对认识硐室围岩应力重分布后积聚的可释放变形能的能量分配,硐室发生岩爆时动能大小及岩爆的量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陈旭光张强勇
- 关键词:剪切破坏岩爆能量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