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辉 作品数:23 被引量:134 H指数:8 供职机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更多>>
良渚古城考古的历程、最新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0 2020年 良渚遗址自1936年发现以来已经历了80余年的考古历程,经过4代考古人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考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从崧泽到良渚: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课题的立项和启动,良渚古城考古仍将持续开展,并向科技化、国际化、理论化和公众化方向发展。 刘斌 王宁远 陈明辉磁山文化的再研究 2020年 本文对磁山、北福地等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地区的距今9000~7000年的遗址进行了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冀南地区的磁山遗址可分早晚两大期,早期属磁山文化,晚期则应归属裴李岗文化。磁山早期和磁山晚期前后相继,年代分别为距今8500~8000年和距今8000~7500年,不超出贾湖文化一期和裴李岗文化一期存续的年代。冀南地区和冀中地区分属磁山文化和北福地一期文化,北福地一期文化年代晚于磁山文化,大致相当于磁山遗址晚期,其形成可能与磁山文化在裴李岗文化压迫下向北迁徙有关,二者同属于磁山文化系统。根据蓟县青池遗址的发掘资料,可知北福地一期文化的年代相当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 陈明辉关键词:磁山文化 良渚:五千年前的都城 2020年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经投票表决,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通过决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和确认起,考古工作者用了近10年时间,终于让这座拥有五千余年历史的古城重现在人们面前。 蔡璐 庄维嘉(插图) 张天莹(插图) 陈明辉 武欣 宋姝 无关键词:考古工作者 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都城 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45 2014年 2006年以来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初步明确了古城内外的遗址布局、水系环境以及城墙的分布情况:古城的修建均有统一的规划,城墙充分利用自然地势整体、同时夯筑而成;城内分布有宫殿区、建筑基址和王、贵族墓地;城外的居住基址具有外廓城的性质;大型营建工程普遍运用草包泥堆筑工艺;西北部山系存在一个工程浩大的水利系统,既能削减山体的季节性洪峰,又可利用为运输通道。目前,考古部门已建立了遗址信息系统,并逐步完善了对古城内外布局和水利系统的认识。 刘斌 王宁远 郑云飞 陈旭高 周文林 闫凯凯 陈明辉 祁自力 芦希彦 陈全和 徐有秀 范畴关键词:良渚文化 杭嘉湖平原ZK3钻孔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及其气候-海平面响应 2024年 杭嘉湖平原位于海陆交互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极易受到海平面升降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对全球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应用非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模型提取杭嘉湖平原ZK3岩芯沉积物的端元组分,分析其物质来源;并结合植物藻类和磁化率指标全面揭示各端元组分对区域全新世气候-海平面变化响应。结果表明:(1)EM1(16.4 μm)主要为洪泛沉积物,EM2(35.3 μm)主要为湖相沉积物,EM3(58.9 μm)则为海相沉积物;(2)杭嘉湖平原8000 a BP以来的气候-海平面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约8000—6200 a BP,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海平面上升并趋于稳定,区域内同时受到海洋和陆源输入影响,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约6200—4800 a BP,气候趋于干凉化,陆地面积扩大,沉积环境转变为河流为主的洪泛沉积;至4800—3100 a BP,气候回暖,海平面略有回升,发育为湖相沉积;3100—140 a BP,气候趋冷干化,海平面下降,广泛发育为泛滥平原沉积环境。 江志霖 毛龙江 王婷 邹春辉 赵成双苹 刘斌 王宁远 陈明辉 莫多闻关键词:粒度 杭嘉湖平原 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的价值认定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10 2019年 良渚古城遗址八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充分揭示了遗址的重要价值,证明它是良渚文明的都邑性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规模庞大的世界级城址,遗址的价值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在各方的配合和努力下,良渚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也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而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良渚博物院展陈完成更新换代,良渚国家考古公园建设也已大体成型,良渚古城遗址已进入全面展示和利用的新时代。 刘斌 王宁远 陈明辉关键词:考古学 考古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 良渚古城的公众考古实践 本文对良渚古城遗址在大遗址保护及公众考古实践中采取的方式及所获成果作了系统的梳理。从揭示良渚古城重要历史地位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出发,介绍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在遗址保护宣传过程中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各部门在公众考古过程... 沈晓文 陈明辉 刘斌 王宁远关键词:大遗址保护 杭州市余杭区北村遗址北村南地点2020~2021年良渚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2024年 一、遗址概况为配合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外围道路规划建设及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工程,2018~201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古城遗址以西、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探和调查,新发现12处良渚文化时期遗址。北村遗址即其中之一。 陈明辉 姬翔(执笔/摄) 陈全合 张念哲(执笔/绘制) 张依欣 王宁远 王宁远 蓝林玉(绘制) 华琛欣(绘制) 张颜颜(绘制) 张依欣(绘制) 张鑫(绘制) 张晓峰(摄)关键词:社会分化 良渚遗址物质的Sr-Nd同位素特征、物源及其对古文化消亡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良渚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之一,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联系。位于杭州瓶窑镇的良渚古城遗址,则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巅峰。我们采集了良渚遗址剖面的文化层、上覆黄粉土的土壤样品以及遗址周边地区的河流和钱塘江的沉积物样品,测试分析了它们的Sr-Nd同位素组成。通过对比黄粉土和文化层的同位素组成变化,结合遗址周边环境和前人对长江沉积物、东海沉积物的研究,我们推测,良渚黄粉土物质来源可能是东海、长江沉积物和钱塘江沉积物的混合,良渚文化可能并非消亡于来自周边山体的山洪,而是与海侵或者长江下游洪水泛滥有关。 姬翔 吴卫华 陈明辉 王宁远 刘斌 徐士进 杨杰东关键词:SR-ND同位素 克罗斯仪式中心:物质性和纪念性--阿尔伯特·雷基特考古讲座 2018年 前言
我很荣幸能被邀请来做雷基特考古讲座。雷基特考古讲座于1951年为纪念阿尔伯特·雷基特而创立。他于1947年去世,享年70岁。他是一个化工制造商(参与了滴露杀菌剂的开发)、文物协会成员、考古学的赞助人。他资助了伦纳德·伍利爵士在乌尔的发掘。 科林·伦福儒 陈明辉 朱叶菲(译) 连惠茹关键词:考古学 纪念性 物质性 仪式 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