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双极射频溶脂技术在下面部与颈部脂肪堆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采用双极射频溶脂技术改善下面部与颈部脂肪堆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对62例下面部与颈部脂肪堆积轮廓不佳的患者采用双极射频溶脂技术三步治疗法(即先溶脂,再吸脂,最后皮下层收紧)治疗。随访6个月,医师和患者分别评价术后吸脂效果,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56例获随访6个月,89.3%患者术后盲评结果为改善、10.7%患者无变化,患者自评有效率为92.9%。除治疗后短时间内红肿、局部皮下结节外,无烫伤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双极射频溶脂技术可有效地改善下面部与颈部的脂肪堆积的问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陈晓东陈刚王金明黄金龙
- 关键词:面部轮廓
- 中医学唯象理论的思维方式及意义考辨被引量:9
- 2001年
- 象属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 ,中国古代特有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了象的产生 ,并且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 ,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逻辑概念 ,直接根源于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医学继承了这一特征 ,其各个组成部分无不以象为内容 ,是一个唯象理论体系。在现代科学的前沿 ,以象为内容的理论体系非但不落后 。
- 李婷陈晓东
- 关键词:直觉感悟中医生理
- 古代方剂文献全文数据库标引及检索方法研究
- 该文比较全面地讨论了建设古代方剂文献全文数据库的意义和方法,总结了计算机检索方法学的新进展以及中医药文献数据库领域的成果,系统地分析了古代方剂文献的体例、结构和特点,讨论了与之相关的标引和检索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U...
- 陈晓东
- 关键词:全文数据库标引计算机检索
- 文献传递
- 从思维方式的互补性看中医学与现代科学被引量:2
- 2001年
- 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矛盾冲突 ,根源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即非对象性思维与对象性思维的对立。这两种思维方式具有互补性 ,不可偏废 ,亦不可偏执。各尽其道 ,互为所用 。
- 陈晓东李婷
- 关键词:思维方式对象性思维意象性中医学
- 计算机检索方法学与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研究综述被引量:4
- 2003年
- 陈晓东李婷
- 关键词: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文献资源
- 试析对中医之“气”的理解中的思维方式被引量:4
- 2002年
- 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概念 ,难免会出现偏差 ,将“气”定义为物质就是一典型范例。通过运用中国古典的非对象的、唯象的思维方式 ,对气进行考察 ,便可看出 ,气是物质运动之象 ,中医中的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从而得出结论 :对中医学中基本概念的理解 ,不能只站在现代的角度 ,而应穿越思维空间 ,去经历古人的思维历程 。
- 李婷陈晓东
- 关键词:思维中医
- 试论经络的本体在于经气被引量:6
- 2002年
- 经络既不是具有形态结构的物质实体 ,也非古人所描画的循行线路。经络的本体在于经气 ,营卫之气沿经络循行的部分即是经气。运动及其轨迹是经气的属性 ,不具有物质实体意义。而经气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表现出的综合之象 ,是整个中医学理论有机体的一部分 ,也非物质结构。如果要以现代科学来解释的话 ,研究的注意力应在经气这一表象之下的物质及运动。这时应注意研究视角的转换问题。
- 李婷陈晓东
- 关键词:经络经气
- 气非物质论
- 2001年
- 当今中医学教材中把“气”定义为某某“物质” ,这是错误的。气不是物质 ,气是物质运动的表象。
- 陈晓东李婷
- 关键词:表象中医生理学
- 整形人群躯体变形障碍(BDD)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 目的:躯体变形障碍(Body Deformation Disorder,BDD)是整形科常见的心理疾患,为了更好的明确整形人群中BDD的患病情况,提高整形从业人员对此疾患的认识,急需对并BDD筛查工具躯体变形障碍严重等级...
- 陈晓东
- 关键词:躯体变形障碍META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
- 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用药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所致皮疹的用药规律,评价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纳入2007年1月至2017年9月有关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功效类别、用药频次、评价标准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有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药味完整的方剂共15首,清热药的使用频率最高,为44.8%,其中又以清热解毒药的使用频率较高,其次为补虚药和解表药,使用频率分别为19.4%和14.2%。甘草、金银花、苦参、荆芥和野菊花为使用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在疗效评价中,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为皮疹评价分级标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EGFRIs所致皮肤皮疹的疗效显著,且有效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用药具有一定规律性,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速皮疹消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居尚龙芳童画陈晓东朱启勇张业清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疹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