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成像
  • 2篇骶髂
  • 2篇骶髂关节
  • 2篇髂关节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内
  • 2篇成像
  • 2篇穿刺
  • 1篇单层螺旋CT
  • 1篇断层摄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三维重建
  • 1篇肿瘤
  • 1篇转移瘤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活检

机构

  • 6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汕头大学

作者

  • 6篇陈素华
  • 5篇林顺发
  • 5篇吴敏
  • 4篇林珏慧
  • 3篇周实
  • 3篇李彩霞
  • 3篇黄旭璇
  • 2篇王庆文
  • 2篇陈建伟
  • 1篇刘源
  • 1篇郑邦豪

传媒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转移瘤CT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肝转移瘤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肝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并观察其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HAP)和门脉期(PVP)增强的征象。结果:CT平扫44例中39例为多发病灶[以结节或(和)巨块出现,而结节可以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钙化及囊肿等多种形式出现],5例单发病灶[1例单发巨块型瘤灶(>3 cm),1例等密度灶,3例低密度结节]。HAP和PVP增强扫描36例,HAP瘤灶边缘部出现不均匀强化,密度高于同层肝实质低于主动脉,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范围不扩大,密度高于或等于同层肝实质,此种方式见于4例巨块型瘤灶及16例低密度结节灶,或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下降,密度低于同层肝实质,见于2例巨块型瘤灶及10例低密度结节灶;2例低密度结节灶HAP等密度强化而PVP密度下降低于肝实质;7例低密度结节HAP、PVP无强化;10例低密度结节HAP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PVP密度下降;2例囊性转移瘤为囊壁不均匀强化及结节样强化,6例等密度灶及1例高密度结节瘤灶呈结节样或边缘环形强化。结论:肝转移瘤常见征象为多发低密度结节,瘤灶大于1.0 cm时以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HAP边缘环形强化或全瘤均匀、不均匀强化而PVP强化密度下降呈等或低密度,其中典型征象表现为"瞳孔征"或"牛眼征";而少见征象为平扫病灶以高密度结节或等密度结节存在,HAP、PVP则表现为少血供/乏血供征象;不典型征象表现为单发转移瘤灶、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及囊性瘤灶。
黄旭璇林珏慧陈素华李彩霞吴敏陈建伟
关键词:肝肿瘤转移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单层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运动性伪影上的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单层螺旋CT(SCT)与多层螺旋CT(MSCT)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显示的差异性。方法40例患者同时或3个月内分别行SCT和MSCT扫描。主动脉运动性伪影依其形态分夹层样搏动伪影与内膜搏动伪影,分别统计两种伪影各自的显示率、部位和伪影上下径累及的层面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SCT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率为50%,其中夹层样搏动伪影有17.5%的显示率,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是82.5%;而MSCT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率是58.8%,其中对夹层样搏动伪影显示率为35%,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是82.5%。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SCT与MSCT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一致,无差异;而对夹层样搏动伪影的显示率不同,但两者统计检验结果仍然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结论SCT与MSCT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黄旭璇郑邦豪陈素华林珏慧刘源林顺发
关键词:单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指导骶髂关节穿刺与关节内注射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指导骶髂关节(SIJ)穿刺活检与关节内注射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及影像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拟行SIJ穿刺患者21例共42个关节,术前行容积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作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 thin)、容积再现技术(VRT)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并根据所得任意平面二维或三维立体图像选择穿刺靶点,分析各种重建图像对SIJ关节穿刺的指导意义。结果21例穿刺均术程顺利,无并发症。结论MSCT三维重建在指导SIJ穿刺活检及关节内注射中有较高应用价值。以c-MPR和VRT两种后处理技术最为适用。
周实林顺发王庆文陈素华吴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后处理骶髂关节穿刺关节内注射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骶髂关节内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3D)重建技术在骶髂关节(Sacroiliacjoint,SIJ)穿刺活检与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确诊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拟行SIJ穿刺患者17例共34个关节,于术前行薄层容积螺旋CT扫描,分别作曲面重建(c-M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后处理,并根据立体图像选择穿刺靶点。结果CT诊断Ⅰ级4例,Ⅱ级11例,Ⅲ级2例。34个SIJ穿刺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短,17例均在40min内完成双侧SIJ的定位、穿刺、取材及关节内注射,术程顺利,对SIJ损伤小,未见并发症。结论MSCT三维重建在指导SIJ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周实林顺发陈素华吴敏王庆文
关键词:三维重建骶髂关节穿刺介入治疗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血管CTA27例,颈部动脉CTA8例,肺动脉CTA10例,冠状动脉CTA6例,主动脉CTA11例,下肢动脉CTA11例。采集的原始数据经主机上的重叠层厚基础重建后装载到后处理工作站,使用三维软件的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漫游技术(VRT)等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及评价。结果73例中有71例检查部位的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共发现血管异常63例,其中脑动脉瘤7例,脑动静脉畸形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脑血管闭塞2例,脑胶质瘤2例,脑膜瘤3例,颈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放置术后1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癌侵及肺动脉5例,冠状动脉狭窄3例,主动脉夹层4例,主动脉明显钙化狭窄5例,主动脉瘤2例,肝癌2例,肾动脉狭窄2例,Budd-Chiari综合症2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5例。结论结合CT轴位图像及各种重建成像,MSCTA能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林顺发林珏慧黄旭璇周实吴敏陈素华李彩霞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扫描及重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优化不同部位CTA的最佳扫描参数,并比较多种后处理软件的应用价值。方法:102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循环时间测定、智能启动、直接延时扫描确定扫描延时时间。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VRT)等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及评价。结果:本组100例血管显示清晰,满足CTA重建要求,CTA检查成功率达98%。其中图像质量良好以上比例占93%。100例中检查部位血管正常7例,异常93例。结论:CTA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技术,扫描参数以循环时间测定法最为准确可靠,VRT重建的图像效果最满意。
林顺发林珏慧吴敏陈建伟陈素华李彩霞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