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艺韵

作品数:68 被引量:462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8篇流感
  • 33篇病毒
  • 17篇禽流感
  • 15篇疫情
  • 15篇甲型
  • 14篇流感病毒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2篇基因
  • 10篇禽流感病
  • 10篇禽流感病毒
  • 8篇流行性
  • 8篇流行性感冒
  • 8篇感冒
  • 8篇暴发疫情
  • 8篇病原学
  • 7篇遗传进化
  • 7篇流感样病例
  • 7篇甲型H1N1...
  • 7篇监测分析

机构

  • 61篇广州市疾病预...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广州市荔湾区...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广州市越秀区...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61篇陈艺韵
  • 44篇狄飚
  • 41篇李魁彪
  • 35篇曹蓝
  • 27篇鲁恩洁
  • 26篇陆剑云
  • 25篇刘艳慧
  • 20篇夏丹
  • 15篇李铁钢
  • 14篇吴新伟
  • 14篇杨智聪
  • 13篇马钰
  • 10篇蒋力云
  • 10篇谢华萍
  • 10篇张周斌
  • 8篇伍业健
  • 7篇王鸣
  • 6篇吴继彬
  • 6篇陈宗遒
  • 6篇刘文辉

传媒

  • 7篇华南预防医学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年、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基因分析──附83份咽拭子标本检测报告
2009年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2006年与2007年引发广州大学城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的病原体。方法:在3个校区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使用A、B型流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以Ct值小于30判定为阳性,初步鉴别为流感病毒后,再用荧光PCR法进行病毒型别鉴定,并与MDCK细胞培养法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比较。同时用逆转录PCR法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同源性。结果:83份咽拭子标本中,MDCK细胞培养法的检测阳性率为47%,而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为58%。引起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爆发疫情的分别是H1和H3亚型毒株。2006年与2007年广州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病毒株H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4%及99.2%~99.6%。结论: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爆发流感疫情的病原体分别为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同一年内发生在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是由同一病毒株引起的。荧光PCR法检测需时短,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不仅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流感病毒,还能针对不同亚型进行分型。
吴新伟伍业健陈艺韵蒋力云李铁钢何丽娟王玉林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分析国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示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由输入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杨智聪李铁钢刘于飞吴新伟袁俊谢朝军李魁彪蒋丽云陈艺韵毛新武李海麟湛柳华肖晓玲刘建平沈纪川蔡文峰王鸣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2008年广州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引起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毒株的分子生物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首先采用Real-timePCR筛选出总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再分别使用CoxA16和EV71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对EV71毒株测序,比较序列。结果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63%,CoxA16阳性率为3.03%,EV71阳性率为2.77%,并归纳出EV71的4个代表性序列。结论广州地区今年流行的EV71毒株并未见大的变异以及毒力加强等情况。
蒋力云伍业健耿进妹陈艺韵谢华萍康燕狄飚杨智聪吴新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子生物学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快速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H7N9禽流感疫情并开展快速风险监测评估,为做好应急准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检活禽市场禽类和外环境,并调查活禽市场档口及从业人员防护情况。对野鸟(候鸟)栖息地鸟粪进行采样和访谈工作人员。整理分析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数据和开展重症肺炎监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H7N9亚型及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共采集广州市12个区(县)13家活禽市场49个档口相关标本300份,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1份砧板拭子检出H5亚型核酸阳性,阳性率为0.33%;4份标本(鸡笼、鸭笼、砧板、鸽笼)检出H9亚型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33%。近1个月未发现病、死禽(鸟)和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从业人员。21.2%(7/33)档口销售活禽未分“三间式”(售卖、屠宰、存栏);10.3%(4/39)的档口〉4d才清洁笼具;现场宰杀禽类时仅3.7%(2/54)从业人员戴口罩,40.7%(22/54)戴手套。102份鸟粪采样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疾病监测系统近2个月未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4月3—17日全市共上报重症肺炎病例26例,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均阴性。结论根据禽类环境标本实验室检测、人群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重症肺炎排查,以及市场相关人员防护水平等调查结果,判断广州市于4月初暂无H7N9禽流感疫情,但由于活禽市场对禽流感防控措施和从业人员防范意识不足,仍存在出现病例的风险。
袁俊狄飚马晓薇刘建平陈艺韵李魁彪刘于飞肖新才蔡文锋刘艳慧杨智聪王鸣
关键词:风险评估
广州市2011-2018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分析了解广州市2011-2018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该市制定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特征开展三间分布描述及病原谱特征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共423起,总体呈上升趋势,疫情主要集中于3-6月(167起,39.48%),和12-1月(175起,41.37%),累计报告数较多的区县为:花都(109例,占25.77%)、从化(49例,占11.58%)和天河(46例,占10.87%)。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70.92%)和中学(15.37%),。B型流感209起,占49.41%,A(H1N1)pdm09型73起,占17.26%、A(H3N2)型72起,占17.02%,各年流行毒株不一,其中2011-2013年和2016-2017年流感病毒病毒株以B型为主。疫情持续时间与首发病例到介入疫情时间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P<0.01)。结论 2011-201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6月,但2017和2018连续两年的冬季出现第二个暴发疫情高峰,中、小学是高发场所,早期介入疫情有利于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今后应利用好学校晨检缺勤系统,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陆剑云陈艺韵马钰刘文辉李魁彪李铁钢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人群的血清抗体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接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后,人群中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采集不同年龄已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的血清,采用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的血凝抑制滴度(HI滴度),HI滴度≥1∶40判定为阳性,同时调查采样对象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史。结果: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57.4%(402份/700份),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5.6;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与GMT较高的是10~30岁组人群,较低的是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30~90天,GMT水平达到高峰(1∶56);随着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多,人群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与GMT值反而降低。结论:青少年与成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比儿童和老年人的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人群的保护作用能持续90天左右;甲型H1N1流感抗体在0~10岁组,10~30岁组人群中持续的时间比30~60岁,>60岁组人群长;多次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可能会影响甲型H1N1流感抗体的产生。建议对儿童和老年人开展双倍剂量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时间最好在流行期前1~3月内,并且应每年接种一次。
陈艺韵鲁恩洁李铁钢蒋力云狄飚吴新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体
2006-2007年广州市大学城流感疫情病原体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2006-2007/06广州市大学城内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的病原体。方法在疫区采集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进行鉴别,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传代,然后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分型。提取不同校区病毒株的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全长基因,测序并采用DNAs-tar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35份咽拭子标本中有20份标本(57.1%)在HA试验中呈阳性反应,HI试验显示均为H1型流感病毒;2007年,48份咽拭子标本中有19份标本(39.6%)在HA试验中呈阳性反应,HI试验显示均为H3型流感病毒。2006年,两所校区的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基因的同源性为96%;2007年,3所校区的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基因的同源性为99%。结论2006年-2007年发生在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都是各由同一病毒株所引起的。
陈艺韵何丽娟谢华萍李铁钢吴继彬李向忠伍业键狄飚王玉林吴新伟
关键词:流感病毒分离
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NA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子进化和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6年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77.9%~78.8%),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代表株及WHO推荐的1979~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也较低(78.1%~79.3%),但与WHO推荐的2009年新型H1N1流感疫苗株比较同源性则高达99%以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欧亚猪流感病毒株A/swine/Belgium/1/1983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自2005年以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某些抗原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已发生了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本次流行的新型流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田疆周经姣陈艺韵梁瑜晏辉钧周俊梅刘岩付春云高洪丽方丹云狄飚江丽芳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建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通过临床标本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在同一温度下实现RNA的逆转录和DNA扩增,该扩增产物可通过全封闭式核酸检测装置进行检测。14份健康人咽拭子标本、7个其他呼吸道病毒和6个虫媒病毒株被用来检测CPA反应的特异性;已知病毒滴度的甲型H1N1毒株进行对照梯度稀释,以测试CPA的敏感性;102份甲型H1N1临床咽拭子标本为检测对象,评估其临床的检测的可行性。结果 CPA反应未出现对健康样本以及其他病毒产生交叉反应;对已知滴度的病毒进行梯度稀释检测,证明CPA的敏感性为10拷贝/μL。对甲型H1N1流感临床病例发病1~3d临床标本新建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为100%,4~6d临床标本检出率为79.31%,≥7d临床标本检出率为9.09%。讨论CP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对设备要求低,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对甲型H1N1流感发病早期诊断使用。
白志军胡林李魁彪钟华燕陈艺韵鲁恩洁狄飚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19—2020年广州市流感暴发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分析2019—2020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0年广州市11个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9—2020年广州市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9—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19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4、5、12月。2019年报告183起,2020年仅1—2月报告14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全市11个区均有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其中报告超过30起的有花都区、黄浦区和南沙区(分别报告48、47、32起);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中学和托幼机构(分别报告135、39、11起,所占比例分别为68.53%、19.80%、5.58%);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A(H3N2)型124起(62.94%),B(Victoria)型38起(19.29%),A(H1N1)pdm09型15起(7.61%),混合型11起(5.58%),未分型9起(4.57%),A(H3N2)型为2019—2020年绝对优势毒株。结论2019—2020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2019年4—5月、2019年12月—2020年1月,A(H3N2)为2019—2020年绝对优势毒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极大的抑制了流感的流行强度。
吴迪曹蓝刘艳慧陈艺韵贺晴李泳光陆剑云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