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观明 作品数:23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GJB2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G JB2基因突变在中国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中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采集中国湖北地区986例非综合征型语前聋患儿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G JB2基因的编码区,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Chrom as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986例患儿中共检测到138例发生G JB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4.00%(138/986),其中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率为6.19%(61/986),235delC约占所有突变的77.61%(156/201)。结论:在中国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中,235delC是G 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针对该位点的产前基因诊断将是该地区降低语前聋发生的有效手段。 付四清 杨真荣 陈燕 董家曙 王春芳 陈观明关键词:语前聋 GJB2基因 等位基因 语前聋患儿连接蛋白30基因突变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46例语前聋患儿连接蛋白30(Connexin30,Cx30,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方法收集46例散发的语前聋患儿及听力正常健康对照30例血标本,提取DNA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方法,筛查Cx30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结果Cx30基因存在del(GJB6-D13S1830)杂合突变3例,余患儿及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Cx30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可能是导致语前聋的原因之一。 付四清 陈观明 董家曙关键词:语前聋 突变 综合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女,60岁,因左侧颈部似性动脉瘤术后13d,伤口出血2d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颈部包块,约3cm×3cm,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无局部疼痛不适,未做特殊处理。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MRI示左侧咽旁可见类圆形混杂信号灶,考虑为血管瘤;局部穿刺示慢性炎症改变,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中大m血,瘤体行缝扎止血术,为求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 冯启苗 陈观明 刘争 张心浩关键词:假性动脉瘤 颈内动脉颅外段 伤口出血 颈部包块 包块切除术 吞咽困难 GJB2基因235delC突变的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 2007年 目的: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的基因突变是导致语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聋的主要原因。其中一特异性突变235delC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突变。本研究将为此类语前聋的产前诊断开辟1条新途径。方法:采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38对夫妇进行235delC突变检测,并通过羊膜穿刺术或绒毛取样术对4个胎儿进行了该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在38对夫妇中,GJB2基因235delC突变携带者占26.32%;4对夫妇要求做产前诊断,3个胎儿为携带者,1个为阴性结果;结论:此方法经济可靠,是进行此类语前聋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的有效途径。 陈观明 付四清 董家曙 崔永华 杨渝珍关键词:产前诊断 GJB2基因 突变 先天性耳聋患儿Connexin26基因235delC突变研究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分析 56例先天性耳聋患儿 Connexin2 6(Cx2 6,GJB2 )基因 2 3 5del C突变。方法 :收集 56例散发的先天性耳聋患儿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 P)分析方法 ,筛查患者 Cx2 6基因 2 3 5del C突变。结果 :经 PCR-RFL P分析 ,有 18例患儿 Cx2 6基因存在 2 3 5del C纯合性突变 ,6例患儿存在 2 3 5del C杂合性突变 ,其余患儿及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 :Cx2 6基因 2 3 5del 付四清 胡晓峰 陈观明 董家曙关键词:耳聋 CONNEXIN26 突变 语前聋患儿GJB2基因35delG突变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72例语前聋患儿缝隙连接蛋白beta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2,GJB2)基因35delG突变。方法:收集72例散发的语前聋患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筛查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的GJB2基因35delG突变。结果:经PCR-RFLP分析,有1例患儿GJB2基因存在35delG纯合性突变,2例正常对照存在35delG杂合性突变,其余患儿及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GJB2基因35delG突变不是导致语前聋的主要原因。 付四清 陈观明 董家曙关键词:语前聋 GJB2基因 突变 语前聋患儿的双重杂合突变 2008年 目的:分析6例有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的语前聋患儿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方法:将有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的6例散发语前聋患儿及听力正常对照10例血样,提取DNA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方法,筛查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结果:经PCR分析,有3例患儿GJB6基因存在del(GJB6-D13S1830)杂合突变,其余患儿及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与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杂合突变协同作用可能是导致语前聋的原因之一。 付四清 陈观明关键词:语前聋 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GJB6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GJB6基因突变在中国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分别采集中国湖北地区925例非综合征型语前聋患儿及听力正常对照组180例的血样,应用PCR技术检测del(GJB6-D13S1830);扩增GJB6基因的编码区,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Chromas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925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在西方常见的del(GJB6-D13S1830),也没有发现GJB6基因的其他突变。结论:中国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的发生不是GJB6基因突变而导致,针对GJB6的基因突变检测意义不大。 杨国强 付四清 陈燕 董家曙 陈观明关键词:语前聋 基因突变 等位基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儿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2003年 为探讨遗传因素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AAID)患者发生中的作用 ,对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及部分门诊聋儿进行了听力测试和问卷调查 ,对确诊为 AAID的 93例患儿 ,采外周血做 PCR- RFLP分析 ,对照组为本地 50例正常儿童。研究发现 :93例患儿中 1 2例具有 mt DNA A1 555G均质性突变 ,9例为异质性突变 ,该位点突变率为2 2 .6%。对照组均无此突变。认为 mt DNA A1 555G突变是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易感的分子基础之一 ,对易感个体及其母系成员应严禁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 付四清 董家曙 陈沛伟 陈观明 胡晓峰关键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聋儿 线粒体基因突变 等离子射频与微波治疗对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比较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凝固术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28例OSAS患者分成射频组148例与微波组80例,分别行腭咽成形、双扁桃体、肥厚腭咽弓、双侧肥厚下鼻甲等的射频消融术和微波凝固术。结果:术后2个月行呼吸睡眠监测2组患者睡眠过程中暂停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检查,结果射频组总有效率98.6%,微波组71.3%(P<0.01)。随访7个月,射频组总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微波组(P<0.01)。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OSAS疗效显著,且局部很少残留疤痕,值得临床推广。 陈观明 肖志 崔永华 李惠琴 王小玲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等离子射频 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