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作品数:153 被引量:45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重症监护室目标监测感染控制范围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控制范围,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依据统计学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原理:正态分布下曲线面积的规律,数值落在(-∞,x+1.64s)的区域概率为95%,若有数据超出此值,则需要提醒临床科室注意;数值落在(-∞,x+2.33s)的区域概率为99%,若有数据超出此值,则表明质量失控。分别统计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呼吸ICU、神内ICU、中心ICU、神外ICU、心胸外ICU目标监测的资料,确立各ICU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警限和控制限,于2012年7月至今对超出预警限的临床科室进行反馈,对超出控制限的临床科室进行反馈干预。结果:确立了各ICU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警限和控制限,其中神外ICU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控制限是22.39%,2012年8月神外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超出控制限,分析反馈干预后,该ICU 9月至11月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结论:本文已确立ICU的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控制范围,可以此来判断ICU的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时预警,作为各ICU比较的衡量标准,保证持续改进的质量控制过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科学方法。 袁巧 陈雪梅 袁喆 杜渝平 黄慧哲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Annexin A1在小鼠胚泡植入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Annexin A1在小鼠胚泡植入期的作用。方法: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孕d3、d5、d7小鼠子宫内膜蛋白质组,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显示pI约5.1、分子量约38kD的蛋白点在d3、d5上调,且在d5更明显。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和数据库搜索对此蛋白点进行鉴定;再用RT-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该蛋白点鉴定为鼠源性Annexin A1;d5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Annexin A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增加。结论:Annexin A1可能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张群 刘学庆 陈雪梅 王应雄 赖雪梅 何俊琳关键词:ANNEXIN 胚泡植入 蛋白质组 小鼠 子宫内膜 非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999年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能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保持其增殖能力,并与胚泡着床及胚胎早期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实验证实,LIF基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的时间限制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RCR)对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第4天小鼠的子宫内膜组织的样本在电泳图的538bp处出现清晰的电泳带,表明该组织有LIF基因的强表达;而在所检测的13只非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的组织样本中均未发现LIF基因表达讨论了小鼠动情周期中各阶段的孕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 刘学庆 王应雄 翁亚光 何俊琳 陈雪梅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子宫内膜 HEP-2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与kinetochore变异 被引量:2 2011年 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显著细胞遗传学特征,但其诱发染色体数目不稳定的机制一直尚未阐明。本研究从与染色体分离直接相关的动粒(kinetochore)角度,采用kine-tochore-NOR同步银染技术对HEP-2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形成机制。实验共分析HEP-2细胞分裂相308个,计染色体16 962条,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细胞分裂相300个,计染色体13 800条。结果表明:与正常人外周血细胞相比,HEP-2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缺失和kinetochore迟滞复制频率显著升高(P<0.01),而kinetochore-NOR融合频率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kinetochore缺失和kinetochore迟滞复制可能是HEP-2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起源的诱因之一。此外,我们还在某些HEP-2细胞染色体上观察到多重kinetochore现象,并认为染色体多重kinetochore可能是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一个新的途径。 龙春兰 谭彬 刘学庆 丁裕斌 陈雪梅 余秋波 高茹菲 王应雄 何俊琳关键词:染色体不稳定 HEP-2细胞 米非司酮对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孕第2日(d2)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A组:孕d2单次背部皮下注射0.1ml米非司酮(1.2mg/ml);B组(溶剂对照):以等量1,3-丙二醇代替米非司酮;C组:不作任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性、定量、定位检测3组小鼠在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B、C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活化的β-连环蛋白于孕d3在腺上皮和腔上皮、基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妊娠d4在腔上皮细胞质和细胞膜强表达,并达高峰;妊娠d5 ̄7在腺上皮、血管内皮、腔上皮下基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且B、C组间在妊娠d3 ̄7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小鼠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表达较B、C组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d4表达量未见高峰,且表达部位局限于基质细胞,腔上皮无表达。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而下调活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黏附性,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而阻碍胚胎顺利着床。 陈世知 何俊琳 刘学庆 丁裕斌 黄静 陈雪梅 王应雄关键词: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 分化抑制因子3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 2018年 目的:检测分化抑制因子3(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 3,Id3)基因在小鼠早期妊娠模型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中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究Id3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及q RT-PCR检测Id3在早期妊娠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利用分离的原代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过表达Id3基因,分析Id3对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影响。结果:Id3在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中高表达于子宫内膜容受期形成阶段(孕第4天)(P蛋白质=0.001,Pm RNA=0.001),胚胎着床后基质细胞发生分化的蜕膜化子宫中表达较低(PD5蛋白质=0.026,PD5m RNA=0.038);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小鼠子宫内膜Id3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发生蜕膜化的对照子宫(P蛋白质=0.005,Pm RNA=0.000);体外人工诱导蜕膜化可抑制Id3基因的表达(P蛋白质=0.000,Pm RNA=0.001);过表达Id3可以明显降低体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Stat3信号参与调控Id3的表达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结论:Id3参与小鼠胚胎植入并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 叶亮 张雪 王倩 刘学庆 张爽 陈雪梅 何俊琳 高茹菲 王应雄 丁裕斌关键词:子宫内膜 蜕膜化 STAT3 抗rmNDPK-B抗体的制备、纯化、鉴定及应用 2007年 为制备抗rmNDPK-B多克隆抗体,以纯化后的rmNDPK-B为抗原,改良法免疫新西兰兔,琼脂双向扩散法分析抗体滴度,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纯化后的抗体,结果发现,已获得高效价、高纯度的抗rmNDPK-B多克隆抗体;再分别以此抗体和抗rhNDPK-B抗体为一抗,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NDPK-B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提示,在检测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NDPK-B的表达时,抗rmNDPK-B抗体的特异性明显高于抗rhNDPK-B抗体.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NDPK-B的表达显著高于非妊娠鼠.这表明用改良法制备的抗rmNDPK-B多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高效价和较高的灵敏性.nm23-M2/NDPK-B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过程. 李茂萍 何俊琳 王应雄 刘学庆 陈雪梅 翁亚光关键词:多克隆抗体 Miox基因在爪蟾胚胎发育中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肌醇加氧酶(myo-inositol oxygenase,Miox)基因在物种进化及爪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观察Miox在爪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间表达模式,利用整体原位杂交方法观察Miox在爪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空间表达模式。结果RT-PCR结果显示Miox基因在胚胎发育第26期以前都没有表达,至胚胎发育第28期开始有微量表达,随着胚胎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增高;胚胎发育第40期表达明显升高,第41期时达到最高,第45期时表达有所下降。与胚胎发育第28、34期相比,第40、41、45期表达上调(P〈0.05);与胚胎发育第40期相比,第41期表达上调(P〈0.05);然而,同胚胎发育第41期相比,第45期表达下调(P〈0.05)。整体原位杂交方法发现在胚胎发育30期以前均没能检测到Miox在爪蟾任何器官中的表达,从33期开始,Miox在爪蟾前肾有很微弱的表达,且Miox的表达随着发育的进展逐渐升高。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结果同RT-PCR结果相类似,直至第39~40期,Miox的表达才明显升高,并且在随后的时期都以同样高的水平表达。另外,Miox基因在爪蟾胚胎发育过程中均仅仅在原肾小管表达。结论Miox是一个肾脏特异性基因,对于研究肾脏发育可能提供一个特异性标记。 傅小娟 陈雪梅 周钦 杜晓刚关键词:胚胎发育 一种气管导管的智能化管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导管的智能化管理装置,所述的智能化管理装置包括CO<Sub>2</Sub>微旁流监测模块、气囊压力管理模块、负压吸引泵、负压吸引瓶、多功能连接盒及专用气管导管;所述的CO<Sub>2</Sub>微旁流监... 黄桃 徐钦 赵林 陈雪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不同发育阶段SD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8 2012年 精子发生是男性生殖中的主要过程,精原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又保证了精子发生的顺利进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男性精子的数量、质量出现下降趋势。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着中心调控作用,因此,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探明mTOR信号通路与精子发生的关系,首先,通过SD大鼠睾丸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发现mTOR是在生精小管的精原细胞胞浆中表达;其次,采用FQ-PCR检测mTOR mRNA在SD大鼠睾丸中的表达。结果显示,80周龄组mTOR的转录与8周龄组相比差异显著。最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出mTOR蛋白的表达及其对下游靶蛋白P70S6K的磷酸化效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在用雷帕霉素处理8周龄SD大鼠中,发现精子数量减少,P70S6K磷酸化效率降低并伴随生精小管萎缩和空泡化。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mTOR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精子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皓 陈雪梅 丁裕斌 何俊琳 王应雄 杨德辉 刘学庆关键词:睾丸 精子发生 MTOR 雷帕霉素 P70S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