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科 作品数:78 被引量:18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瑞香狼毒对石膏样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及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对石膏样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及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推测可能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瑞香狼毒对石膏样毛癣菌的抑制活性,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菌丝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瑞香狼毒对石膏样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0.3021 mg.ml-1,MIC=0.3125 mg.ml-1,MFC=0.6250 mg.ml-1。透射电镜观察到药物作用后,菌丝细胞有明显的形态变化。结论瑞香狼毒对石膏样毛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治疗皮肤癣症的应用潜力。 欧阳秋 黄晓 陶科 侯太平关键词:瑞香狼毒 石膏样毛癣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超微结构 均匀设计法对产几丁质酶细菌C4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5 2004年 系统研究了碳源 ,氮源 ,起始pH值、培养基装量、培养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细菌C4产几丁质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碳、氮源分别以胶体几丁质、KNO3 和蛋白胨最好 ;在起始pH值 7.6~ 8.5 ,培养基装量为三角瓶体积的 12 % ,培养温度 2 8℃ ,振荡培养 (180r/min) 5d时最有利于几丁质酶的产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 :胶体几丁质 1.5 % ,蛋白胨 0 .5 5 % ,KNO3 0 .3% ,MgSO40 .0 9% ,Tween80 0 .0 0 5 %。在该条件下 ,几丁质酶活力达 2 .6 8U/mL ,比在原基础培养条件下的酶活力提高 90 .1%。 陶勇 龙章富 金虹 谢晶 陶科 冉红艳 葛绍荣 刘昆 刘世贵关键词:均匀设计 几丁质酶 发酵 N-(2-苯氧基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菌剂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2-苯氧基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菌剂的新用途,是N-(2-苯氧基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本发明通过N-(2-苯氧基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研究,证明N-(2-苯氧基苯)苯... 侯太平 陈明婧 金洪 陶科文献传递 14种高原植物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11科14种高原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样品的作用浓度为1 mg/mL时,香青、铁线莲、露蕊乌头的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7.10%、68.14%、67.53%;香青、露蕊乌头、金露梅、木鳖子对苹果炭疽病原菌也有值得关注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1.02%、66.53%、62.10%、61.34%.进一步对香青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萃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发现,正己烷部位为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部位. 杨茜 王晶 达娃 杨从军 全鑫 陶科 侯太平关键词:植物农药 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瑞香狼毒对东亚飞蝗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硅胶柱分离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Ⅰ、Ⅱ、Ⅲ段粗分物,并测定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的致死性及对其体内Na^+-K^+-ATPase、Ca^(2+)/Mg^(2+)-ATPase、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瑞香狼毒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药物浓度为10mg/mL、72h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为92.50%;同时,毒杀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且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I段粗分物对上述3种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最强,在药物浓度为5mg/mL、96h对Na^+-K^+-ATPase的抑制率为40.38%;分析发现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毒杀作用与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据此推测,Na^+-K^+-ATPase可能是瑞香狼毒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标之一. 陈琼 高甜甜 李波 查艳梅 陶科 金洪 侯太平关键词:瑞香狼毒 东亚飞蝗 乙酰胆碱酯酶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从成都井研生猪屠宰厂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平板分离粗筛到 4 8株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 ,进一步复筛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株 GT38,初步鉴定为彭氏变形菌 (P.pen-neri)。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研究了摇瓶最适产酶条件和 2 L 实验室小罐发酵工艺 ,该菌的最适发酵工艺为培养基大豆蛋白胨 2 .5 % ,蔗糖 1.5 % ,Na Cl0 .4 % ,硅油 0 .0 5 % ,p H7.5 ,接种量 5 % ,通气量 1∶ 1~1∶ 1.2 (v/ v) ,搅拌转速为 6 0 0 r/ min,30℃发酵 10 h,酶活力单位高达 32 2 U/ L。 陶科 王忠彦 国锦琳 胡承 邓林 刘世贵 代其林关键词:产酶条件 发酵罐 新霉素的创制与应用研究 开展了农用抗生素新霉素的创制研究。离体活性表明新霉素对白菜软腐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生姜姜瘟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5,2.0,2.0和O.25μg/ml,浓度为200μg/ml时,体外防效分别... 陶科 张新刚 崔文华 史冠莹 刘运 贺燕 侯太平关键词:新霉素 抑菌活性 稳定性分析 安全性评价 发酵动力学 文献传递 高原草地杀蝗菌株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2018年 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的细菌,根据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编号GZ1-6。室内测定了菌株GZ1-6对东亚飞蝗若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菌株GZ1-6菌悬液对若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5.56%。测定了碳氮源、温度、初始p H、装液量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GZ1-6生长和杀虫活性的影响,得到菌株GZ1-6分别在以蔗糖和酵母浸膏为碳氮源,p H 7.5、恒温35℃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培养2 d,杀蝗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7.77%。菌株GZ1-6能够有效侵染东亚飞蝗并将其致死,可作为优良菌株进行杀蝗虫生物农药的进一步研发。 刘英 岳莹 查艳梅 金洪 侯太平 陶科关键词:东亚飞蝗 毒力测定 发酵条件优化 30种吗啉化合物对昆虫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Sf9)的毒力筛选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Spodoptera frugiperda(Sf9)细胞,测定30种吗啉化合物的毒力,研究化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毒力测定采用MTT法,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测定。[结果]30种化合物中有27种化合物对Sf9细胞有抑制效果,其中吗啉丙烯酮类化合物A3、A4、A6的抑制率超过50%,分别为(69.5±1.54)%、(67.9±1.87)%与(53.6±0.98)%。用50μmol/L的化合物A3处理Sf9细胞后,有凋亡小体出现。同时,化合物A3能干扰细胞正常的增殖周期,使部分细胞被阻滞在DNA合成期(S期)。[结论]化合物A3、A4、A6对Sf9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A3可以干扰正常的细胞周期,并引发细胞凋亡。 张新刚 史冠莹 何利钦 陶科 侯太平关键词:毒力 MTT法 细胞周期 一株蝗虫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测定 被引量:1 2007年 从“细菌灭蝗剂”中分离纯化到蝗虫病原菌hb,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和DNA同源性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将菌株hb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通过口服感染测定了该菌对蝗虫的毒力,致死中浓度LC50为1.33×1011cfu/L。 丁秀琼 陶科 刘世贵关键词: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