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凤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被引量:43
- 1994年
- 一
“道”在宋人的意识中代表着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极其神圣的字眼,故而宋人是不轻易以“道”许人的。唯独陶渊明享有“知道”、“闻道”、“见道”的盛誉。
- 韦凤娟
- 关键词:陶渊明文化模式精神境界宋人
- 魏晋南北朝“仙话”的文化解读——关于超越生死大限的话语表述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从神仙信仰的确立、神仙的"人化"趋势、"洞天福地"的构建、仙界与俗世不同的时间系统设置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仙话"叙事语境的形成历程及其内蕴的文化意义。笔者认为,"仙话"以追求肉身不坏的神仙信仰作为核心意旨,凸显出古代中国人对于现实生命意义和生死终极问题的独特考量。"仙话"的话语体系即是在这种独特考量中逐步建构起来的。
- 韦凤娟
- 关键词:仙话神仙信仰洞天福地
- 余冠英传略
- 1990年
- 余冠英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顾问、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06年5月16日,余先生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的一个武官家庭。六岁时全家迁居扬州。十三岁考入高等小学。十六岁考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后改名为扬州中学).中学期间,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触革命思想,也和一些志趣相近的同学交朋友。
- 韦凤娟
- 关键词:传略家庭
- 从“地府”到“地狱”——论魏晋南北朝鬼话中冥界观念的演变被引量:27
- 2007年
- 本文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志怪的“鬼话”中所表现的冥界观念的演变,分析在传统的“泰山治鬼”说中的“地府”与佛教影响下的“地狱”的不同特点;认为冥界观念的变化正反映了魏晋以来传统的灵魂观念、生死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根本上讲,二者的差异乃是在不同的思想体系内对生死观念、生命意义所作的不同诠释。
- 韦凤娟
- 关键词:鬼话地府地狱
- 另类的“修炼”——六朝狐精故事与魏晋神仙道教被引量:13
- 2006年
- 本文探讨魏晋神仙道教对六朝狐精故事的影响。认为神仙道教对狐精的“人形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神仙道教的修炼观念“移植”于狐精、狐精“但务方术”的另类“修炼”,不仅使狐精的“人形化”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主动态势,而且为狐精的“人形”角色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社会元素:性因素———从而决定了唐宋以来狐精故事的基本模式,也同时在民众心理上定格了狐精的整体品格。
- 韦凤娟
- 关键词:狐精精怪神仙道教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