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惠成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星际
  • 3篇行星
  • 3篇行星际
  • 2篇行星际激波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太阳风
  • 2篇相互作用
  • 2篇面内
  • 2篇激波
  • 2篇值模拟
  • 1篇日冕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顾惠成
  • 3篇吕建永
  • 2篇魏奉思
  • 1篇章公亮

传媒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道面内行星际激波相互碰撞作用过程研究——间距效应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的两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动中心的间距取为24°、36°、48°、54°、72°、120°,模拟了两激波速度均为1000km/s和2000km/s两种情形。结果表明:1.速度为1000km/s的两中等激波,相距24°时,在1AU以内强烈相互作用而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36°时,在1AU附近发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48°时,在1AU以内有相互作用,但可近似认为是独立传播的;相距72°时,将独立向前传播。2.速眨为2000km/s的两强激波,相距≤48°时,将强烈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54°时,在1AU附近产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72°时,相互作用不足以汇合成新的激波;相距120°时,其传播相互独立地进行。并给出了上述情形下两激波汇合的时间和位置,详细比较了汇合激波与相同能量的单激波的等离子体特性。
吕建永魏奉思顾惠成
关键词:行星际激波数值模拟
太阳风共转相互作用与各参数相位变化
顾惠成
日冕边界条件与太阳风共转相互作用
1990年
本文根据第二十太阳周太阳风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用太阳风二维理想流体模型探讨近太阳区的不同边界条件太阳风与共转相互作用对1AU处太阳风各参数影响,得到共转相互作用不能引起太阳风速度和马赫数的反相扰动,推断在太阳风加速区温度扰动对太阳风的影响最大,而在太阳风传播区速度扰动对太阳风的影响最大.
顾惠成章公亮
关键词:日冕太阳风
激波法向和速度的确定
1996年
本文列举了各种计算行星际激波方向的方法,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利用激波跳跃条件,得到激波法向磁场与激波两侧介质参量的关系。这样,从行星际激波的观测数据,可以求出激波的法向磁场,判断该激波是平行激波,垂直激波或斜激波。对不同类型的激波,挑选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它合适于不同类型的跃变关系特点,从而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最后给出三个计算激波方向的例子。
吕建永顾惠成
关键词:行星际
黄道面内行星际激波相互碰撞作用过程研究——能量效应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两邻近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不同能量时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动中心的间距取为36°。结果表明:两弱激波(速度在500km/s左右以下)不会产生汇合,而是各自独立地传播;两中等强度激波(速度在1000km/s左右)将发生汇合,但在IAU尚可分辨;两强激波(速度在2000km/s以上)则在1AU以内已发生汇合,汇合后形成一个新激波,其磁场结构与单激波明显不同。激波能量越大,两激波汇合的越快。
吕建永魏奉思顾惠成
关键词:行星际激波激波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