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凤才

作品数:42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量子
  • 12篇转动传能
  • 11篇量子干涉
  • 11篇干涉角
  • 8篇传能
  • 7篇英文
  • 5篇碰撞诱导转动...
  • 5篇分子
  • 5篇Π
  • 4篇原子
  • 4篇中微子
  • 4篇微分干涉角
  • 4篇J
  • 3篇动力学
  • 3篇振荡
  • 3篇量子干涉效应
  • 3篇量子化学
  • 3篇BES
  • 3篇V
  • 3篇NA_2

机构

  • 42篇辽宁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赤峰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2篇马凤才
  • 15篇李永庆
  • 10篇李健
  • 5篇王伟丽
  • 4篇丁勇
  • 4篇宋朋
  • 3篇初玉玲
  • 3篇孙亚轩
  • 3篇潘祺
  • 2篇刘魁勇
  • 2篇刘莎莎
  • 2篇张美霞
  • 2篇李春霞
  • 2篇张春光
  • 2篇马永庆
  • 2篇倪艳清
  • 2篇王相思
  • 2篇苗刚
  • 2篇王逊
  • 2篇孙萌涛

传媒

  • 14篇原子与分子物...
  • 8篇辽宁大学学报...
  • 5篇高能物理与核...
  • 4篇Chines...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物理通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第五届全国计...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O Case(b)情况下的非弹性散射及Λ相关量子干涉的理解(英文)
2016年
在理论研究中,对洪德情况(a)下2Π态原子-双原子分子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已经进行了研究.为了对Λ相关的原子-双原子分子碰撞系统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洪德情况(b)下原子-双原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讨论洪德情况(b)下双原子分子的干涉程度,对NO洪德情况(b)下与He、Ne、Ar碰撞的干涉角进行了定量计算.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下,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讨论各个因素(实验温度、碰撞伴、转动量子数等)对干涉角的影响.
李健霍一宁马凤才
关键词:干涉角
含B铁基奥氏体的电子结构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计算被引量:4
2003年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计算含硼小体系的电子结构,然后用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处理奥氏体大体系,总能量为小体系与大体系的迭加.分析讨论了B在奥氏体中的占位、固溶度及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并与实验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对比.Fe Cr Mn C B系实验合金随含硼量增加,原子平均结合能降低,越易产生摩擦诱发马氏体,提高其耐磨性.
王逊马永庆马凤才
关键词:耐磨合金合金设计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量子化学
有限温度真空极化与热背景介质的电磁性质
1998年
用有限温度场论方法,研究了真空极化的温度和密度效应及背景介质的电磁性质,严格计算了真空极化的有限温度、密度修正和热背景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磁导率,给出了对任何温度和任何密度都适用的严格的解析表达式。
马凤才刘艳侠肖鸿飞
关键词:真空极化介电常数磁导率
二氧化钛光催化实验与理论计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综述了二氧化钛光催化作用的机理、用途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由于实验的局限性引入了模拟计算方法进行补充,概要地介绍了理论模拟计算及其在解决微观领域问题上的优势和研究成果.
张美霞姜雪梅于慧张春光马凤才
关键词:二氧化钛光催化计算机模拟第一性原理
Visualization of Metal-to-Ligand and Ligand-to-Ligand Charge Transfer in MetaloLigand Complexes
2009年
Three methods including the atomic resolved density of state, charge difference density, and the transition density matrix are used to visualize metal to ligand charge transfer (MLCT) in ruthenium(II) ammine complex. The atomic resolved density of state shows that there is density of Ru on the HOMOs. All the density is localized on the ammine, which reveals that the excited electrons in the Ru complex are delocalized over the ammine ligand. The charge difference density shows that all the holes are localized on the Ru and the electrons on the ammine. The localization explains the MLCT on excitation. The transition density matrix shows that there is electron-hole coherence between Ru and ammine. These methods are also used to examine the MLCT in Os(bpy)2(p0p)Cl ("Osp0p": bpy=2,2-bipyrldyl; p0p=4,4'- bipyridyl) and the ligand-to-ligand charge transfer (LLCT) in Alq3.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ethods are powerful to examine MLCT and LLCT in the metal-ligand system.
丁勇郭建秀王相思刘莎莎马凤才
关键词:VISUALIZATION
Na_2(A^1∑_u^+,v=8~b^3∏_(0u),v=14)-Na体系转动传能的碰撞量子干涉效应(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沙国河及其工作组于1995年发表了COA1∏(v=0)~e3∑-(v=1)与He,Ne及其它碰撞伴的碰撞过程中转动传能的碰撞量子干涉现象,并得到了积分干涉角,陈等从理论和实验上发现了Na2(A1∑u+,v=8~b3∏0u,v=14)体系与Na(3s)碰撞的碰撞量子干涉现象,孙等计算了其积分干涉角,但是对微分干涉角没有过多的计算.本文作为对原子-双原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和长程相互作用势,计算了单叁混合态的Na2(A1∑u+,v=8~b3∏0u,v=14)体系与Na碰撞的微分干涉角,并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参数的关系,此理论模型对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李健倪艳清曲健李永庆马凤才
关键词:转动传能干涉角
转动传能量子干涉效应:干涉角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碰撞转动传能中存在量子干涉效应已经在静态池实验中被观测到,并且积分角也能被测量.利用分子束实验可得到转动传能更准确的信息,进而得到影响干涉角的的具体因素.文中利用一阶含时波恩近似和L-J相互作用势,建立了原子—双原子分子碰撞系统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模型,描述了观察和测量微分干涉角的方法,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半径和碰撞速度间的关系,同时也得到了积分干涉角和实验温度的关系.此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王伟丽苗刚公衍梅马凤才
关键词:量子干涉微分干涉角温度
1~Π态双原子分子中关于Λ量子干涉的微分干涉角(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Sha等在静态池实验中观察到了转动能量转移中的碰撞量子干涉,并且计算了决定跃迁散射截面的积分干涉角(J.Chem.Phys.,1995,102:2772).由于积分干涉角是微分干涉角的平均效应,为了得到更精确的信息,进行了分子束实验.作者文运用含时微扰的一级波恩近似理论,提出了衡量干涉程度的1П态双原子分子中关于Λ量子干涉的微分干涉角.利用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计算了其干涉角.得到分子束实验中微分干涉角随实验参数,包括实验温度、碰撞伴、作用距离和转动量子数变化的关系.并且讨论了影响干涉角的各种参数.此理论模型对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李永庆李健宋朋马凤才
关键词:量子干涉碰撞诱导转动传能微分干涉角
BESⅡ物理分析中的多变量粒子鉴别方法
2004年
以北京谱仪 (BESⅡ )上常用的粒子鉴别方法 (联合TOF测得的飞行时间和MDC的dE dx)为基础 ,尝试利用TOF的Q值和BSC的沉积能量 ,发展基于多变量的粒子鉴别 .将新的方法应用于p p的鉴别 ,对粒子鉴别的效率、误判率和引进的系统误差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
辛波苑长征马凤才
关键词:北京谱仪粒子物理
AB(~1∑,J)+C(^(S_1)l_(1i_1))→AB(~1∑,J′)+C(^(S_1)l_((1j_1)′))+C(^(S_2)l_((2j_2)′))中电子传能与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英文)
2007年
本文为了进一步在理论上对AB(~1∑,J)+C(^(S_1)l_(1i_1))→AB(~1∑,J′)+C(^(S_1)l_((1j_1)′))+C(^(S_2)l_((2j_2)′))的转动传能量子干涉进行研究,提出了理论模型,此模型对理解和进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推导出衡量干涉程度的干涉角,并讨论完全干涉的情况,得到影响几率比的因素.
李永庆杨伟李健马凤才
关键词:量子干涉转动传能干涉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