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城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硬化患者52例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高成城吴尚农谭跃进
- 关键词:胆碱酯酶肝硬化
- 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3例行ESD的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对可能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食管癌、病变黏膜下浸润和术中抬举征欠佳为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为早期食管癌、存在黏膜下浸润为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早期食管癌、病变黏膜下浸润、术中抬举征欠佳为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其中早期食管癌和存在黏膜下浸润为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 潘振国高成城谢睿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食管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步骤为:①标记;②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③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④完整剥离病变。结果:本组32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2例,胃内病变20例,27例(84.4%)完整切除,借助圈套器切除4例,1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穿孔2例,其中食管1例,胃1例,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 杨晓钟王琼高成城刘欣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早癌癌前状态
- 标准三联加益生菌疗法和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9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加益生菌疗法和铋剂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对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50例Hp检查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给予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B组:给予四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C组:给予三联疗法;疗程均为10 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以评估Hp根除疗效,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9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C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78.0%,76.0%,56.0%,按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81.3%,86.4%,59.6%,A、B组ITT和P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ITT和PP根除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33.3%vs 61.4%和55.3%,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标准三联加益生菌疗法和铋剂四联方案均能大大提高Hp根除率,而加用益生菌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谢睿杨晓钟高成城吴尚农马天恒
- 关键词:益生菌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 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结肠息肉3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高成城谭跃进吴尚农
- 关键词:成年结肠镜结肠息肉电凝切除便血
- E-钙粘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160A/C)和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联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域-160A/C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中国地区散发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人群遗传易感性的联系。方法:以中国地区大肠癌病人群为研究基础,同时建立无肿瘤家族史以及其它遗传性疾病史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行目的基因的多态性测定,同时行正常结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的E-钙粘蛋白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大肠癌组的目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x2检验,P=0.602),同时A基因型和C基因型在正常结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量也并无差异(t检验,P>0.05)。结论:CDH1启动子区域-160A/C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中并不单独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 王琼高成城戴伟杰邹晓平杨晓钟
- 关键词:E-钙粘蛋白大肠癌多态性基因型
- 三腔二囊管改良操作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2例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通过改进三腔二囊管的操作方法,提高三腔二囊管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在应用过程中的痛苦.方法:常规方法插入三腔二囊管,胃囊内注入气体250ml后,给予0.3kg重物经滑轮牵引,再予食管囊内注气50-80ml,然后使用血压计测压,增加或减少食管囊内注气量,使食管囊内压力为2.67-3.33kPa.每12h放气观察15min,并口服石蜡油20ml,如出血停止,48h后停止充气,再观察24h无出血即可拔管.结果:近期止血成功率(81.0%)与传统操作方法(80.0%)相似,而拔管后再出血的发生率(5.9%)显著低于传统操作方法(37.5%)(P<0.05),且患者的痛苦程度亦显著较传统方法减轻.结论:三腔二囊管改良操作法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拔管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且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使其更易于为患者接受,有利于对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 刘宗良吴尚农高成城
- 关键词:三腔二囊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
-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完成食管内镜检查及取样,观察碘染色效果。统计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早期食管癌患者16例,慢性炎性反应患者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患者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患者5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5.83%,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LGIN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2.31%,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HGIN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4.29%,准确度为92.50%。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诊断效能较好,可有效发现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资料。
- 许莹高成城
- 关键词:内镜碘染色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
- 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判断胰尿蛋白酶原-2(尿TPG-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比较急性胰腺炎起病4 h内、4~120 h之间以及120 h后尿TPG-2和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了解尿TPG-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比较在其他急腹症时,尿TPG-2和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了解尿TPG-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结果:起病4 h内患者75例,蛋白酶原-2阳性51例(68%),血清淀粉酶阳性39例(52%),尿TPG-2阳性率高于血清淀粉酶阳性率(P<0.05)。起病4-120 h之间,患者211例,尿TPG-2阳性204例(96.7%),血清淀粉酶阳性199例(94.3%),尿TPG-2阳性率和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之间无差异(P>0.05)。起病120 h之后,患者211例,蛋白酶原-2阳性97例(46.0%),血清淀粉酶阳性62例(29.4%),尿TPG-2阳性率高于血清淀粉酶阳性率(P<0.05)。肠梗阻、胆系结石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构成的急腹症45例,尿TPG-2阳性11例(24.4%),血清淀粉酶阳性4例(8.9%),尿TPG-2阳性率和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TPG-2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可靠指标,早期与回顾性诊断急性胰腺炎,较血清淀粉酶敏感。
- 吴尚农马天恒严伟高成城
- 关键词: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Hp对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逐年下降。目的:评价布拉氏酵母菌(S.boulardii)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5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并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克拉霉素50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雷贝拉唑10 mg bid+S.boulardii散剂250 mg bid,疗程7 d;B组:前7 d口服S.boulardii散剂250 mg bid,后7 d口服克拉霉素50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雷贝拉唑10 mg bid+S.boulardii散剂250 mg bid;C组:口服克拉霉素500 mg bid+阿莫西林1 gbid+雷贝拉唑10 mg bid,疗程7 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UBT以评估根除疗效。结果:128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C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75.6%、80.0%、62.2%,按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82.9%、83.7%、63.6%,A、B组PP根除率显著高于C组(P<0.05),ITT根除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TT和PP根除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39.0%、18.6%对63.6%,P<0.05),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C组(P<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S.boulardii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 高成城谢睿马天恒吴尚农
-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螺杆菌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