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显像
  • 6篇心肌
  • 4篇心肌梗塞
  • 4篇梗塞
  • 3篇心室
  • 3篇心血池显像
  • 3篇血池
  • 3篇血池显像
  • 3篇脑灌注
  • 3篇脑灌注显像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显像
  • 2篇心动图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显像
  • 2篇心室功能
  • 2篇室壁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定位
  • 2篇桡尺骨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18篇高淑芬
  • 15篇赵文锐
  • 14篇许根祥
  • 14篇川玲
  • 10篇王新强
  • 10篇朱家瑞
  • 8篇汪允干
  • 7篇王霞
  • 4篇石湘芸
  • 4篇赵长缨
  • 2篇田嘉禾
  • 2篇魏威
  • 2篇赵全军
  • 1篇田慧生
  • 1篇张海荣
  • 1篇刘宗惠
  • 1篇刘志发
  • 1篇李仲孝
  • 1篇田增民
  • 1篇杨曦明

传媒

  • 7篇海军总医院学...
  • 4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海军医高专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同位素
  • 1篇海军总医院院...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脑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方法 附:93例健康人的分析结果
1998年
脑灌注显象的半定量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但方法多种多样,影响了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我们在GE Starcam 3 200图象分析指令的基础上,用MENTOR语言编制了脑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专用软件,希望能够获得一种规范的方法.
朱家瑞赵文锐许根详川玲高淑芬王霞王新强
关键词:半定量分析锝99MECD
平衡法心血池显像检测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
1995年
本研究运用门控平衡法心血池显像(MGBP)观察了心肌梗塞组(MI)3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组(EH)20例及对照组(N)15例三组的左室局部射血分数(EF_1—EF_5)及局部轴缩短率(RS_1—RS_5)的变化,发现 MI 组的局部 EF 及 RS的变化与梗塞部位相符(40/46、85%),与 N 组比较各部位EF与R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EH组与N组比较除EF_4、RS_4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外,其余EF、RS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左室局部EF及RS改变对于判断MI及EH的病变部位和病情变化有确定的应用价值.三组各部位EF与RS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0.001).
川玲汪允干赵文锐赵长缨高淑芬翟又新许根祥石湘芸
关键词:平衡法心血池显像心室功能
健康中老年人桡尺骨骨量变化的研究
1996年
应用单光子骨密度法(SPA)测定了796例健康中老年人桡尺骨平均骨密度(BMD,g/cm2),测定部位选非优势侧桡尺骨中远1/3交界处,计算桡尺骨平均BMD,并与我室所测定的31~40岁健康成人骨峰值比较。结果表明,男女两性BMC、BMD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性各组BMD均高于女性各对应组,且下降速率较女性缓慢。与骨峰值BMD比,男性60岁以前下降0.300~1.114s;60岁以后下降逐渐增快,为1.629~2.257s;65岁以后BMD丢失18.9%,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女性各组BMD50岁以前下降缓慢,为0.383~1.133s;50岁以后下降速率增快,为1.383~3.637s,比男性提早约10年;65岁以后骨丢失31.9%,多数为骨质疏松患者。SPA法检测桡尺骨骨矿含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淑芬赵文锐王新强王霞汪允干
关键词:尺骨BMD中老年人骨峰值骨量变化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中的表现(与超声心动图及心机械图比较)
1994年
用4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N)的平衡法心血池显像(MGBP)心功能参数,对比分析了EH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及心机械图(MCG)的心脏检测指标.结果示,MGBP检测中 EH 组的左室高峰充盈率(PFR)、右室射血分数(RVEF)、局部射血分数_4(EF_4)及局部轴缩短率_4(RS_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PFR与E/A峰比值(UCG)之间呈正相关(r=0.44,P<0.05),PFR与a/Eo(MCG)之间呈负相关(r=-0.87 P<0.01),PFR与左房内径(UCG)之间呈负相关(r=-0.48 P<0.05),反映左室间隔部位改变的EF_4,RS_4与室间隔厚度(UCG)均呈负相关(r=-0.3 P<0.05,;γ=-0.47 P<0.05).
川玲汪允干赵文锐赵长缨高淑芬翟又新许根祥石湘芸田慧生贺生
关键词:核素心血池显像高血压超声心动图心机械图
^(131)Ⅰ-MIBG心肌显像的临床应用
1996年
近年来,国外采用神经原阻滞剂——间位碘代苄胍(MIBG)进行心肌显像,以研究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的变化,评价多种疾病(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引起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改变,在某些方面较^(201)T1心肌显像有更重要的价值。川玲等介绍了^(131)I-MIBG 心肌显像的临床应用,在一些疾病中均呈现心肌摄取低和清除快的结果,表明在某些疾病时心脏交感神经功能受到了损伤。但其所用显像剂为^(131)I-MIBG。由于^(131)I 的物理性能,很难获得满意的显像图,而^(123)I-MIBG 可显著提高显像质量。
川玲田嘉禾张锦明朱家瑞赵文锐高淑芬许根祥王新强
关键词:心肌显像碘131
血清BGP RIA在男性肝硬化性骨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1993年
一、研究对象:正常人35名(男性)。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0.5岁。39例本院住院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3.7岁。39例肝炎后肝硬化,经肝穿刺或手术病理学证实12例,其余均为临床确诊的典型病例。
刘志发卢妙茹李仲孝张海荣杨曦明高淑芬
关键词:RIA骨病肝功能分级骨矿含量肝穿刺
^(131)I-MIBG心肌显像临床应用的探讨被引量:1
1996年
本研究对正常对照组(NC)、原发性高血压病组(EH)、陈旧性心肌梗塞组(OMI)和扩张性心肌病组(DCM)共60例患者行早期(10Min)及延迟(4h)^(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平面心肌显像,采用心/纵隔(H/M)作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结果提示NC组早期H/M均低于延迟;早期与延迟H/M呈正相关;各疾病组早期及延迟H/M多低于NC组;三个疾病组MIBG的洗脱率(WR)均高于NC组.各疾病组心肌的这种低摄取和高清除反映了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
川玲朱家瑞赵文锐高淑芬许根祥王新强田嘉禾张景明
关键词:心肌显像心肌梗塞扩张性心肌病
平衡法心血池显像局部射血分数与局部轴缩短率的测定被引量:5
1994年
平衡法心血池显像局部射血分数与局部轴缩短率的测定川玲,汪允干,石湘芸,赵文锐,赵长缨,高淑芬,翟又新,许根祥用门控平衡法心血池显像(ERNA)测定了心肌梗塞(MI)、原发性高血压病(EH)及正常对照(N)局部射血分数(rEF)和局部轴缩短率(rRS)...
川玲汪允干石湘芸赵文锐赵长缨高淑芬翟又新许根祥
关键词:心肌梗塞
核素心室造影及左室腔-心肌比值检测心梗后心功能
1995年
观察了37例心梗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的^(99m)TC-MIBI首次通过法左室造影(FPRNA)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断层显像加作短轴面左室腔-心肌比值(C/W),旨在了解一次注药进行两种分析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变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实用价值,并结合超声心动图(UCG)的LVEF和左室内径对比观察.结果示:(1)心梗组的FPRNA的LVEF,C/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C/W(p<0.05~0.01).(2)心梗组中FPRNA的LVEF与UCG的IVEF相关显著(r=0.62,P<0.01),与左室内径呈负相关(r=-0.63,P<0.01).与梗塞节段数是显著负相关(r=-0.79,P<0.001).(3)心梗组中C/W与FPRNA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01);与左室内径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与患者梗塞节段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76,P<0.001).(4)C/W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检出敏感性92%,特异性50%,准确性75%.
川玲高淑芬朱家瑞许根祥赵文锐王新强王霞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功能核素心室造影
^(99m)Tc甲状腺功能显像185例分析被引量:9
1996年
根据新型γ相机或SPECT仪特点,设计了GE系列SPECT专用甲状腺功能检查程序,并对185例正常人及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显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正常志愿者119例,男56例,女63例,平均年龄47岁;甲亢病人36例,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39岁;甲低病人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T_3、T_4、TSH、FT_3、FT_4和吸^(131)I率测定作出诊断。
朱家瑞许根祥赵文锐川玲高淑芬王新强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锝^99M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