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卓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性疾病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血流感染
  • 2篇神经传导
  • 2篇肾病
  • 2篇糖化
  • 2篇糖化血红蛋
  • 2篇糖化血红蛋白
  • 2篇脱氧
  • 2篇脱氧核酶
  • 2篇细胞
  • 2篇细菌
  • 2篇耐药
  • 2篇还原型谷胱甘...
  • 2篇核酶
  • 2篇红蛋白
  • 2篇肝癌
  • 1篇导管

机构

  • 12篇吉林省人民医...
  • 2篇北华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魏卓
  • 4篇杨广民
  • 2篇罗速
  • 1篇李秀
  • 1篇程熠
  • 1篇李洪军
  • 1篇葛咏梅
  • 1篇陈晶
  • 1篇徐雪松
  • 1篇张兵
  • 1篇荣爱红
  • 1篇赵蓬波
  • 1篇刘雅文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TPRO特异性脱氧核酶对HepG2.2.15细胞生长的影响
2015年
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中脱氧核酶(DNAzyme,DRz)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尤其是10-23DNAzyme,几乎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任何靶RNA[1],切割位点序列要求非常简单,即嘌呤-嘧啶结构,性质稳定[2-4]。
魏卓罗速
关键词:脱氧核酶HEPG2.2.15PTPRO肝癌基因治疗特异性
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培养与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对比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淋病奈瑟菌的检测效果。方法:对60例疑似淋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同时进行细菌培养、PCR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60例样本中26例为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3.3%;采用PCR方法检测60例样本中45例为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淋病奈瑟菌采用PCR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低误诊率、低漏诊率,是临床上检测淋病奈瑟菌的好方法。
魏卓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细菌培养法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9年2-4月所收治所检验的90例阴道炎患者,以随机原则把全部患者划作对照组(45例)以及实验组(45例),对实验组患者,以凝集法来对其阴道分泌物的45例样品实施检验,对于对照组患者,以显色法来对获得的45例样品实施检验,选择的抗真菌类药含制菌霉素、以及伊曲康唑与咪康唑,还含益康唑与氟康唑、酮康唑与两性霉素B。结果观察组内发现念珠菌30例,阳性的实际检出率是66.67%,明显大于对照组46.67%(21/45),该两组的念珠菌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2,P<0.05),两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实际检出率分别为57.8%(26/45)和62.2%(28/45),均大于51.0%,提示白色念珠菌具有高风险性。此外,两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实际检出率分别为57.8%(26/45)和62.2%(28/45),均大于51.0%,提示白色念珠菌具有高风险性。此外,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较高,达到了82.35%;对咪康唑的敏感率最低,仅为37.25%。结论对阴道里面的念珠菌实施检测时,宜采纳测定程序简便、且得出的结果更为精准的凝集法;此外,须注意防控高风险类的部分念珠菌,并全面考虑以上2类检验法的实际结果后,对该症设计适合的处置方案,以获得理想的实效。
魏卓杨广民荣爱红
关键词:念珠菌感染
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17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收治的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PCT和血常规。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WBC阳性率为86.32%、65.81%,非细菌感染组患儿PCT、WBC阳性率为29.09%、61.82%,两组比较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指标,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
魏卓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性疾病
4种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 院感染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1,2]。
赵蓬波魏卓张兵杨广民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感染多重耐药菌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呼吸道感染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组织中TLR4、TGF-β_1及CCL20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及其相关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TLR4、TGF-β1、CCL20表达的变化,探讨TLR4、TGF-β1、CCL20是否与CHB迁延不愈有关,以及是否参与CHB相关的肝硬化和HCC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临床标本,分为4个组,包括正常对照组、CHB组、肝硬化组、HCC组。分别为3例健康人、15例CHB患者、7例肝硬化患者、25例HCC患者肝组织标本,共有石蜡切片150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LR4、TGF-β1、CCL20在各组中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检测TLR4与TGF-β1在CHB、肝硬化、HCC患者肝组织标本上的共表达;TLR4与CCL20在CHB、肝硬化、HCC患者肝组织标本上的共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4、TGF-β1、CCL20在CHB组、肝硬化组、HCC组肝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C组与CHB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肝硬化组与HC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TLR4与TGF-β1和CCL20均共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和胞膜上。结论 HBV感染可上调CHB及与其相关的肝硬化、HCC患者肝组织中TLR4、TGF-β1、CCL20的表达,且TLR4、TGF-β1、CCL20在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HB患者。
魏卓杨广民陈晶
关键词:TOLL样受体4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医院感染中最为常见的感染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还有上升趋势,而且由于病死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1]。早期恰当的初始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血培养分离的307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经验治疗选择恰当的抗生素进行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李秀葛咏梅魏卓徐雪松李洪军
关键词: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血流感染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分离医院感染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整群收集医院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4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8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1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hs-CRP、IL-6、MDA、SOD、GSH-PX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魏卓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2型糖尿病及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单纯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性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健康者(对照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73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73例的相关资料,并测定其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肌酐(Cre)、尿素氮(BUN)、尿酸(UA)、空腹血糖(FPG)含量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GGT、ALT、AST水平和FPG明显升高(P<0.05),DN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T2DM组相比,DN组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SOD、GSH明显降低(P<0.05),其它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T2DM患者血清GGT水平与FPG、AST、ALT具有相关性,其中与FPG关系最密切(r=0.927);DN患者GGT水平与所有检测指标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与24hU-Pro关系最密切(r=0.973)。结论血清GGT与T2DM、DN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是导致这两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魏卓刘雅文程熠杨广民
关键词:谷氨酰转移酶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
2型糖尿病患者谷胱甘肽催化反应体系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谷胱甘肽催化反应体系改变情况,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T2DM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T2DM患者86例(T2DM组)和健康人群86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过氧化氢(H_2O_2)、过氧化脂(LP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GSH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将T2DM组患者随机分为GSH组(给予还原型GSH治疗)和非GSH组(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每组43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SOD活性、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含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T2DM组患者的H_2O_2和LPO含量分别为(3.66±0.81)nmol/L和(6.35±1.43)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3±0.24)nmol/L和(4.14±0.86)n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2DM组患者的SOD、GSH、GSH-Px及GR活性分别为(41.36±4.72)nu/ml、(3.87±1.56)μg/L、(0.28±0.05)ng/L和(0.19±0.0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47±9.73)nu/ml、(4.46±1.93)μg/L、(0.36±0.09)ng/L和(0.27±0.09)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2周后,GSH组患者的SOD活性、Hb Alc、SCV及UAER明显优于非GSH组(P<0.05,P<0.01)。结论 T2DM患者谷胱甘肽催化反应体系改变明显,给予还原型GSH治疗能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SOD活性,改善SCV和UAER水平。
魏卓杨广民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糖化血红蛋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尿蛋白排泄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