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慧慧

作品数:2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戏剧
  • 2篇性别
  • 2篇师范
  • 2篇突围
  • 2篇女性
  • 2篇种族
  • 2篇文科
  • 2篇文科专业
  • 2篇文学
  • 1篇戴·赫·劳伦...
  • 1篇戴维·赫伯特...
  • 1篇性别角色
  • 1篇叙事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式
  • 1篇院校
  • 1篇弱者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身份诉求

机构

  • 18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美国印第安纳...

作者

  • 19篇黄慧慧
  • 2篇王爱军

传媒

  • 3篇连云港师范高...
  • 3篇聊城大学学报...
  • 3篇现代语文(上...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电影文学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份诉求:《变化的力量》与《在血泊中》女主角的共通性
2019年
《变化的力量》是北爱尔兰剧作家加里·米切尔的名篇,《在血泊中》是美国非裔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的代表作。这两部戏剧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即反映女性人物在政治、历史和种族等层面的身份诉求。《变化的力量》中的白人女主人公卡洛琳和《在血泊中》的黑人女主人公海丝特都受到了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十分渴望获得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她们以不同方式改变个人身份以提高社会地位的种种尝试,昭示了女性身份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这势必引起人们对女性地位及其命运的充分关注,因而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黄慧慧
关键词:戏剧研究女性角色身份诉求
论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在血泊中》的困境主题
2013年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美国新生代剧作家。她的剧作主要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戏剧《在血泊中》中的主人公身陷物质、情感和家园三重困境,其根源在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以及剧作家的自身因素,它映射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对于黑人生存的影响。对待困境,剧中人物有着迥异的态度和不同的突围方式,而对于黑人女性而言,结局又总是悲惨与凄凉的。
黄慧慧
论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的困境主题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美国新生代剧作家,其剧作主要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帕克斯的戏剧代表作《在血泊中》里的主人公身陷物质、情感和家园三重困境,其根源在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以及剧作家的自身因素,映射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对于黑人...
黄慧慧
关键词:戏剧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中的困境主题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美国新生代剧作家,是继威尔逊之后又一位多产的非裔剧作家。她曾两次获得奥比奖,并成为美国戏剧界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她为美国当代戏剧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剧作大都体现了黑人的生存状态。不论剧...
黄慧慧
文献传递
再论劳伦斯的文学观
2010年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了大量的富有争议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所凸现出的创作观念也同样引人注目。从整体上讲,其文学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灵肉统一"的生命观,如《儿子和情人》等;二是"身体信仰"的本能观,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如《羽蛇》等。这些文学观既成就了劳伦斯文学创造的独特性,又冲击了英国文坛固有的传统文艺观与道德观,从而繁荣了英国文学园地,使之大放异彩。
黄慧慧
关键词:戴·赫·劳伦斯文艺观
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文本细读被引量:1
2014年
问题意识与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中的两极,厘清这两个概念有着重要的学理意义。问题意识需要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培养,尤其能从原始期刊和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中获得。文本细读十分注重"直觉判断"与"第一印象",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具体表现为"细节"的隐喻意义和语言的"能指"功能。问题意识与文本细读实质上秉持着一种"合理的误读"精神,烛照了文学研究的盲区和空白地带。
王爱军黄慧慧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本细读
他性与困境:论戏剧《城市夫人》和《维纳斯》的表演叙事
2024年
由于欧洲文化和种族差异的影响,“他性”特征往往被生成、放大和流传,甚至形成固化的认知经验和“依附原则”。英国戏剧《城市夫人》和美国戏剧《维纳斯》虽然创作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二者具有相似的种族他性表征和某种共通的认知伦理,比如剧中肤色“易容”揭示了人物形象的虚假性,演员着装“裸露”体现了文明的缺乏,舞台“他性”彰显了“看与被看”的生存困境等。这两部戏剧表演叙事的自身结构形态,折射了戏剧文学、创作主体与人物形象的存在环境和生存境遇,昭示了种族生存及其历史发展的状态和面貌,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启示意义。
黄慧慧
论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中的美国非裔女性身体意象
2017年
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笔下的美国非裔女性海斯特长期受到父权社会与黑人社区的双重压迫。面对这种压迫,为了生存并过上更好的生活,海斯特的身体发生了一些情愿或不情愿的变化,即身体的"内部改变"和"外部改变"。这种"改变"印证了乔纳斯的"身体理论"与巴赫金的"双体理论",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美国非裔女性身体意象的深层内涵,即身体在"压迫"中的"改变"使生命个体经受磨难后而可能过上新的不同生活。
黄慧慧
关键词:身体意象
历史·审美·真实:论戏剧《维纳斯》 的观众接受效应
2023年
获得奥比奖的戏剧《维纳斯》是苏珊·洛莉·帕克斯的名剧,从观众接受角度进行研究能有效揭示戏剧文学的传播镜像和文化意义。《维纳斯》的文本接受者主要是非裔美国人,其接受效应彰显了历史意识,指向历史的铭记和生存的反思;“维纳斯秀”的接受者涵盖历史上的真实观众和剧中的舞台群演,折射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审美悖反观念,即生理渴望与社会规范并存;《维纳斯》戏剧表演的接受者主要是剧场的观众,他们对主人公形象和演出设计等颇有微词,其接受效应指涉了历史真实和审美创造之间的差异价值。研究《维纳斯》的接受效应有益于重估该剧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并为帕克斯戏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黄慧慧
关键词:戏剧表演
师范院校文科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被引量:1
2015年
师范文科专业因其学科性质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亟需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思路与理念,加强课堂内外的"个性化"实践。在育人理念方面,要抛弃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的文理同一化模式,逐渐转变到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锻炼与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与实践性,构建吻合学生"个性化"特征的"活力"课堂。在课外活动方面,注重"个性化"实践形式与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现"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王爱军黄慧慧
关键词:师范院校文科专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