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辉

作品数:38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动脉
  • 20篇脉搏波
  • 19篇极速
  • 16篇颈动脉
  • 10篇动脉弹性
  • 10篇血压
  • 10篇颈动脉弹性
  • 10篇高血压
  • 8篇超声
  • 6篇脉搏波传导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脉搏波传导速...
  • 5篇高血压患者
  • 4篇原发性
  • 4篇中膜
  • 4篇病患
  • 4篇成像
  • 3篇弹性成像
  • 3篇脂肪
  • 3篇年龄

机构

  • 38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38篇黄辉
  • 20篇朱正球
  • 16篇刘福明
  • 15篇邹冲
  • 9篇栾云
  • 8篇刘牛
  • 7篇王晗
  • 7篇高慧
  • 5篇李宏波
  • 2篇李惠玲
  • 2篇孙伟
  • 2篇宋旭光
  • 2篇顾万建
  • 2篇周正国
  • 2篇王跃娟
  • 2篇许嵘
  • 2篇陈伟明
  • 2篇李正红
  • 2篇许华宁
  • 2篇倪杰

传媒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血管与腔内血...
  • 3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部手术患疼痛的全科护理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全科护理的开展对腹部手术患者疼痛感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研究,期间录入我院是实施腹部手术患者76例,遵循计算机表法并按照各组纳入1:1比例设置对照组、分析组,即每组3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分析组开展全科护理,组间比较疼痛、不良情绪评分。结果组间比较VAS、SAS、SDS评分,均为分析组数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全科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不良情绪。
黄辉
关键词:腹部手术疼痛全科护理疼痛评分不良情绪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电图传导阻滞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心电图传导阻滞的关系。方法:对70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通过单变量逻辑回归评估NAFLD与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药物使用、ECG变化和传导阻滞的变量之间的关联,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确定NAFLD是否是传导阻滞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结果:700例脂肪肝患者中检查发现408例NAFLD患者和292例无NAFLD患者。随机抽样选取140例NAFLD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情况,鉴定后按传导阻滞类型分成155类:25.7%(36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1%(3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41.4%(5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7.9%(25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11.4%(16例)双束支传导阻滞和12.1%(17例)非特异性心室内阻滞。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确定了6个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NAFLD(OR2.38;95%CI1.51~3.73,P<0.001),心脏肥大(OR2.52,95%CI1.57~4.05,P=0.001),充血性心力衰竭(CHF)(OR3.05,95%CI1.46~6.38,P=0.003);男性(OR1.79,95%CI1.19~2.69,P=0.005),糖尿病(OR1.63,95%CI1.08~2.47,P=0.021)和年龄(OR1.04,95%CI1.02~1.06,P<0.001)。结论:NAFLD与传导阻滞有关,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试验以证明NAFLD导致传导阻滞。
龚帆影周晶晶刘福明黄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心电图
滋肾清肝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滋肾清肝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滋肾清肝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ACEI/ARB+CCB类药物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滋肾清肝方,对照组予ACEI/ARB+CCB类药物,疗程为8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极速成像脉搏波传导速度、阻力指数、炎症因子、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1)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双侧颈动脉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阻力指数(RI)2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2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ACEI/ARB+CCB基础治疗联合滋肾清肝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优于单用ACEI/ARB+CCB基础治疗。
李一卓黄辉顾万建刘牛季明德吴林琳栾云严士海刘福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脉功能炎症因子
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斑块厚度大于2 mm的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造影定量检查,并对比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型斑块间的造影增强强度(DE)、斑块内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的比值(Ratio值)。结果所有定量指标中,DE、Ratio值两个指标在软斑与硬斑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斑与硬斑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斑与混合斑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可有效将新生血管进行区分,可为易损性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
刘牛黄辉李辉吴林琳赵淳
关键词:斑块易损性
UltraFast^(TM)极速成像技术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中的重复性应用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Ultra Fast^(TM)极速成像技术(UF)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PWV)测量中的重复性应用效果。方法入选对象为32例健康志愿者(64条颈动脉),由两位统一培训的操作者应用UF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血管壁扩张脉搏波传导速度(BS-PWV)和收缩期结束时血管壁回缩脉搏波传导速度(ES-PWV),分析评价两位测量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两位测量者间颈总动脉BS-PWV、ES-PWV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 878和0. 801,BS-PWV和ES-PWV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 600 8、0. 969 3,P均<0. 05),Bland-AItman图显示颈动脉PWV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化的测量条件下,不同测量者间UF测量颈动脉PWV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动脉硬化检测。
李宏波王晗黄辉栾云吴林琳刘牛
关键词:脉搏波速度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在头颈部修复重建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术前评估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的初步效果。方法11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头颈部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采用CDUS评估游离皮瓣供区与头颈部受区的血管直径,血流峰值流速及血管壁厚度。根据CDUS检查结果,预选供受区血管,并术中保留,吻合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CDUS提供血管直径、血流峰值流速及血管壁厚度的数据,11例中预选血管与术中吻合血管相匹配度81.82%,皮瓣术后均存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地评估术前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具有精准、无创、花费低、可重复的优点,在皮瓣设计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萌李萌黄辉丁旭钟旖钟旖马虞楠宋海洋宋晓萌武和明
关键词:游离皮瓣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颈部缺损
超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药物控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衰退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超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评估药物控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衰退危险因素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药物控制高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90 mmHg患者为血压控制组,男56例,女53例,年龄24~80岁,平均(63.9±12.2)岁;另纳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51例血压正常者为健康成人组,男68例,女83例,年龄18~80岁,平均(45.3±16.0)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SBP、DBP,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值的差异。以PWV-ES值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压控制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评估。结果:血压控制组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年龄、体重、BMI、吸烟史、慢性病史及TG、HDL、LDL、cIMT、PWV-BS、PWV-E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MT、PWV-BS及PWV-ES值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分别r=0.134,P<0.01;r=0.295,P<0.01;r=0.39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V-ES值增高可以作为药物控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衰退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1.595,P<0.01)。结论:PWV-ES值增高是药物控制高血压(SBP<140 mmHg)患者颈动脉弹性衰退的独立危险因素;ufPWV技术可以较稳定地评价早期颈动脉弹性衰退情况。
何姗姗朱正球沈碧潇张心怡邹冲刘福明黄辉
关键词:颈动脉弹性高血压
极速脉搏波技术在年龄相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极速脉搏波(uf PWV)技术定量评估年龄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5个年龄组各20例,各年龄组男女比均为1∶1。利用uf PWV技术检测每位受检者颈动脉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取ES与BS的差值得出脉搏速度差(DPWV),计算其与脉压差(DP)的比值(DPWV/DP),进一步分析血压对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结果:BS、ES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BS、ES均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分别r=0.454,P=0.000;r=0.789,P=0.000)。DPWV及DPWV/DP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DPWV及DPWV/DP与年龄均有显著相关性(分别r=0.690,P=0.000;r=0.647,P=0.000)。结论:无论血压校正与否,BS、ES均可作为评估年龄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的有效指标,且ES的价值明显优于BS。
戴萍王晗李宏波朱正球刘牛吴琳琳黄辉
关键词:颈动脉
高血压病眼球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多普勒超声观察
目的:讨高血压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寻找最敏感、重复性最好的血流参数指标。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0只眼及50例正常对照者100只眼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并行显著性检验...
黄辉
文献传递
血尿酸水平与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的相关性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人群130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226例,共356例,分别根据男女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全部人群分为Q1、Q2、Q3、Q4共4组。利用ufPWV技术检测颈动脉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比较不同尿酸水平间及男性女性间PWV-BS、PWV-ES差异。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年龄、BMI、eGFR等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ufPWV增高的关系。结果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年龄、BMI、TC、Scr、PWV-ES及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eGFR、HDL显著降低。男性血尿酸、PWV-BS及PWV-ES均显著高于女性(P分别为<0.001、0.0024、0.0018),男性血尿酸与PWV-BS、PWV-ES均不相关,女性血尿酸仅与PWV-ES呈正相关(r=0.265,P<0.05)。男性与女性血尿酸均与BMI、TC、Scr成显著正相关,与HDL、eGFR成显著负相关,并且女性相关程度大于男性。Logistic回归显示以Q1组为对照,在矫正了年龄、BMI、SBP、DBP、TC、TG、HDL、LDL、FBG、Scr、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血尿酸Q4组可独立于上述因素成功预测PWV-ES增高的风险,女性(OR:5.15,95%CI:1.20~22.10,P=0.027),全体人群(OR:2.41,95%CI:1.42~5.69,P=0.042),但该因子预测价值不能独立于eGFR而存在。结论血尿酸可间接反应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PWV-ES可作为血尿酸对血管功能损伤早期无创性评估的指标;血尿酸是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eGFR依赖性。
高慧朱正球刘福明邹冲戴萍马学慧黄辉
关键词:血尿酸性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