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洋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栓
  • 1篇血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黏附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水平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乙肝免疫
  • 1篇乙肝免疫球蛋...
  • 1篇预后
  • 1篇孕晚期
  • 1篇置管
  • 1篇治疗及预后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血液中...

作者

  • 7篇黎洋
  • 4篇米永华
  • 3篇蒋先洪
  • 1篇罗华丽
  • 1篇李远
  • 1篇胡煜琳
  • 1篇邓素容
  • 1篇闵竞
  • 1篇夏庆红
  • 1篇文津
  • 1篇孙劦义
  • 1篇马艳萍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在生理流动条件下分析血小板黏附聚集的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发展一种在生理流动条件下分析血小板黏附聚集的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方法微流控分析芯片基本结构由直微通道及两侧的样品池和出口组成;利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软件ANSYS对微通道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微通道用Ⅰ型胶原蛋白修饰,分别在200 s^(-1)静脉生理性剪切率和1000 s^(-1)动脉生理性剪切率条件下使血液流过微通道,同时通过荧光显微摄像动态记录血液中荧光标记血小板与Ⅰ型胶原蛋白表面的黏附聚集图像。结果理论和数值分析显示,700μm×70μm(宽深比10∶1)的微通道具有最优的流体剪切率大小分布;相比200 s^(-1)低剪切率,在1000 s^(-1)剪切率条件下血小板初始黏附时间、聚集速率和最大表面覆盖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在1000 s^(-1)剪切率条件下,抗凝药物替罗非班处理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血小板表面聚集率,IC50值为23.8 nmol/L。结论该微流控芯片技术可在生理相关性流体剪切率环境下动态分析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样少,方法简单易行,未来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临床检测、抗凝药物药效和小型动物模型凝血分析。
黎洋丁玲邓素容杨伟肖文海李远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微通道血栓血小板黏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醛固酮/肾素比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与血清醛固酮/肾素比率(aldosterone/renin ratio,ARR)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对300名血压正常的绝经后妇女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根据临床特征和BMD检测结果,170名和90名受试者分别被诊断为PMO和骨质减少,其余40名受试者被归类为正常BMD。检测血清醛固酮(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肾素(plasma renin concentration,PRC)、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与具有正常BMD和骨质减少的女性相比,PMO受试者的PAC和ARR水平显著升高(P<0.05)。使用ARR≥37.0 pg/μU作为阳性筛查的截止值,与正常BMD组(25.9%对2.5%)和骨质减少组(25.9%对8.8%)相比,PMO组发现更高假阳性。PAC与腰椎BMD T评分,股骨颈BMD T评分和全髋BMD T评分呈负相关(P<0.05)。PTH与PAC和ARR呈正相关(P<0.05)。结论PMO患者的PAC和ARR升高,这可能会增加PA病例检测的假阳性风险。
闵竞黎洋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醛固酮肾素甲状旁腺激素
糖尿病患者1,5-脱水葡萄糖醇、糖化血清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胰岛素水平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1,5-脱水葡萄糖醇(AG)、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胰岛素水平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生化检测法、发光免疫检测法,检测30例确诊(按照WHO标准)为糖尿病的患者的1,5-AG、GSP、Glu、HbA1c及胰岛素水平,将其设为观察组;并且以同样的方法检测30例正常健康者的1,5-AG、GSP、Glu、HbA1c及胰岛素水平,将其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这两组患者中检验项目的差别,总结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糖尿病临床诊断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SP、1,5-AG、HbA1c以及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lu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Glu与GSP、1,5-AG、HbA1c及胰岛素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1,5-AG、GSP、Glu、HbA1c及胰岛素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糖尿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病变情况。
黎洋米永华
关键词:胰岛素
孕晚期肌肉注射HBIG与新生儿及产后乳汁HBV-DNA含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各个时期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及乳汁中HBV DNA含量的分析、比较,为乙肝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及产后母乳喂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HBsAg(+)的乙肝携带者孕妇140例,根据自愿、保密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于孕期28、32、36周进行肌注高效价HBIG 200U,对照组65例中的孕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孕期未进行HBIG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分娩前检测两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娩后对新生儿血清及3~5d内乳汁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注射HBIG前研究组HBV DNA含量<500copies/mL、500^(-1)×10~6copies/mL、>1×10~6 copies/mL分别为:28例、17例、30例,产前分别为:35例、20例、20例;对照组产前2次检测为:19例、21例、25例及20例、17例、28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分别为:1例(5.3%)及5例(7.7%);在两组乳汁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3例(4%)和8例(12.3%)。结论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进行HBIG的注射可能影响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其产后乳汁的HBV DNA的阳性率。
米永华黎洋
关键词: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免疫球蛋白
股静脉穿刺置管临床并发症发生及处理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双腔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总结以后穿刺及对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以2008年9月~2011年9月我科243例因各种原因需行血液净化治疗而建立临时双腔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 243例双腔股静脉置管患者中,置管成功者239例(98.4%),置管失败者4例(1.6%)。置管术后至2周内出现导管不通畅或导管完全阻塞16例(6.5%);导管相关性菌血症10例(4.1%);留置导管周围渗血9例(3.7%),留置导管滑脱4例(1.6%),局部血肿形成3例(1.2%),术侧下肢肿胀3例(1.2%),动静脉瘘1例(0.4%)。结论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作为肾内科常规治疗手段,具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技术相对简单,风险小,能保证足够血流量的优点。在急慢性肾衰竭、中毒及内外科其他多种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黎洋蒋先洪米永华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并发症
重庆市永川区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庆市永川区成人体检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永川区人民医院和重庆永川区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 280例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筛选体检资料确定CKD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肾脏损伤及相关危险因素长达3个月的监测。结果在10 021例资料完整的体检人群中,清蛋白尿、血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的患病率分别为5.1%、8.3%、1.4%。该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5.7%,知晓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高尿酸血症、肾结石、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年龄是CKD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重庆永川地区体检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15.7%;知晓率为6.4%。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尿酸血症、肾结石、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年龄。
罗华丽蒋先洪文津马艳萍夏庆红黎洋胡煜琳孙劦义
关键词:慢性病肾疾病患病率流行病学
急性肾功衰86例临床病因、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病因及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86例临床诊断ARF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6例ARF患者中,药物性所致32例(37.2%);肾实质疾病所致23例(26.7%);食物、毒物中毒所致13例(15.1%);梗阻性因素6例(6.9%);感染性因素6例;其他原因所致6例(13.9%)。结论目前,药物性因素是引起ARF的首位原因。伴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ARF,且病死率高。此外,老年患者服用ACEI/ARB导致的ARF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早期的病因诊断及对症治疗尤为关键,目前透析治疗仍起主要作用。
黎洋蒋先洪米永华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