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见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磁共振
  • 6篇成像
  • 4篇纹状体
  • 4篇黑质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2篇影像学分析
  • 2篇早期帕金森病
  • 2篇造影
  • 2篇腮腺
  • 2篇腮腺恶性肿瘤
  • 2篇腮腺肿瘤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成像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机构

  • 13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东莞市厚街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3篇黎见明
  • 7篇张安
  • 6篇方学文
  • 6篇胡涛
  • 6篇郑晓林
  • 6篇胡炎兴
  • 5篇周国华
  • 4篇刘琼
  • 2篇郭友
  • 2篇刘碧华
  • 2篇陈曌
  • 1篇范宪淼
  • 1篇李少鹏
  • 1篇石铸
  • 1篇徐文
  • 1篇沈君
  • 1篇陈仰昆
  • 1篇刘斌
  • 1篇武玉华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肢体症状帕金森病人黑质、纹状体的MRS应用研究
方学文胡涛张安胡炎兴黎见明周国华陈仰昆石铸
ADC和FA值检测早期帕金森病纹状体、黑质的微观结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ADC和FA值检测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和黑质微观结构变化的可能性。方法纳入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30例及与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DTI序列行全脑扫描,分析豆状核、尾状核头、黑质区域的ADC值、FA值,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左右两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和黑质ADC和FA值的差异在PD组、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PD组尾状核头ADC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PD组黑质F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余部位ADC和FA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和FA值对于检测早期PD患者纹状体、黑质微观变化有一定的价值,可为早期PD的病理改变提供客观证据。
胡涛方学文郑晓林刘琼张安黎见明胡炎兴周国华
关键词:各向异性分数黑质纹状体扩散张量成像帕金森病
子宫输卵管MRI造影技术的探讨及临床价值(与X线造影对照)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诊断输卵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不孕女性患者先后行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和MRI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MR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是经阴道分别注入0.9%生理盐水后行T2WI、注入稀释钆喷酸葡胺后行T1WI的多期动态扫描。观察及比较三种成像的表现。结果 X线-HSG和MRI-HSG均能显示输卵管阻塞(单侧阻塞和双侧)、输卵管积水,及卵管通畅。MR-HSG水与对比剂成像和传统X线HSG显示两侧输卵管通畅性较一致,同时能显示盆腔结构与有关病变。结论 MR-HSG结合常规MRI,明显优于传统X线-HSG,其中稀释钆喷酸葡胺MR造影对输卵管的显示较水MR造影更直观、清楚。
徐文何润月黎见明郑晓林
关键词:输卵管造影输卵管病变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共计248例。患者平均年龄(48.5±12.6)岁,男性160例,女性8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17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76例。结果 1颈内动脉TIA和椎-基底动脉TIA的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NIHSS评分≥4分者和NIHSS评分<4分者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22例患者未见血管异常,226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血管312条,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多,共计112条;4颈内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阳性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提高对TIA的诊断阳性率,为TIA的治疗提高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黎见明
关键词: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TIA
MRI和CT影像学方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MRI和CT影像学方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3个月≤病程≤1年的早期RA关节肿痛患者分为ERA组(55例),而确诊为RA的患者为RA组(6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RA分类标准,完成了MRI、CT等影像学检查,对MRI的图像按照类风湿核磁共振成像评分系统(RAMRIS)进行评分,对骨代谢的增加区进行感兴趣区(ROI)分析并计算其摄取率,并对其缓解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个月后,ERA组的缓解率达80.0%,RA组为56.9%;18个月后,ERA组的缓解率达96.3%,RA组为70.8%。RA组的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ER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MRI与双侧MRI的评分线性关系较好(滑膜炎:ρ=0.98;BME:ρ=0.91;侵蚀:ρ=0.91)。正常的关节区标记物的摄取率明显低于病变的关节区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CT等影像学方法可进行RA的早期诊断,单侧手腕的MRI评价可用于评估临床疾病活动,CT用于检测RA关节炎炎症中的骨代谢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MRI和CT的摄取率对于评价疾病的进展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黎见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预后评估核磁共振CT
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评估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陈曌郑晓林刘碧华郭友范宪淼黎见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动脉粥样斑块
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vs. 33.3%;P>0.05)。结论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刘斌柴辉辉许裕彬黎见明李少鹏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颞肌贴敷术脑灌注成像
1H-MRS检测早期帕金森病纹状体、黑质的功能代谢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1H-MRS检测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和黑质代谢变化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 44例经临床确诊的双侧肢体症状不伴痴呆的早期PD患者纳入研究,32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纹状体单体素1H-MRS及黑质多体素1H-MRS检查。PD患者33例获得纹状体MRS谱线,32例获得黑质MRS谱线;志愿者31名获得双侧纹状体MRS谱线,28名获得双侧黑质谱线。测量豆状核、黑质区域NAA、Cho、Cr及各参数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组及对照组左右侧纹状体、黑质NAA、Cho、Cr各参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D组纹状体NAA/Cr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余各参数比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黑质各参数值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1H-MRS能检测双侧症状不伴痴呆的早期PD患者纹状体代谢异常,有助于早期PD的诊断。
方学文胡涛武玉华黎见明张安胡炎兴周国华沈君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波谱学黑质纹状体
一种用于甲状腺CT检查的体位垫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体位垫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甲状腺CT检查的体位垫,所述体位垫的一端岔开并形成凹槽,所述体位垫的顶面为曲面,沿所述体位垫的长度方向将其顶面划分成上坡段、平坦段和下坡段,其中,下坡段比上坡段长,当人体背部卧...
黎见明周国华吴文辉张安
1H—MRS检测正常中老年人纹状体和黑质代谢功能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纹状体和黑质1H—MRS各参数值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纳入健康中老年志愿者32名,采用单体素PRESS序列对纹状体、多体素PRESS序列对黑质进行1H—MRS扫描,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含量及各参数比值。结果左右侧纹状体和黑质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纹状体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均值及95%C1分别为1.39(1.33~1.45)、0.90(O.86~0.94)、1.58(1.50~1.66)、0.73(0.70~O.76);黑质上述比值均值及95%C1分别为2.36(1.85~2.87)、1.38(1.12~1.65)、1.70(1.59~1.81)、0.93(0.86~1.00);纹状体及黑质中NAA/(Cho+Cr)比值均最稳定。结论正常中老年人黑质和纹状体’H—MRS各参数中,NAA/(Cho+Cr)比值最稳定,可为研究累及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的疾病提供正常参照。
胡涛方学文郑晓林刘琼黎见明张安胡炎兴周国华
关键词:黑质纹状体磁共振波谱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