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思敏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增生
  • 4篇乳腺
  • 4篇乳腺增生
  • 3篇乳腺增生病
  • 3篇外用
  • 2篇动物
  • 2篇小叶
  • 2篇小叶增生
  • 2篇大鼠乳腺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药理
  • 1篇治法
  • 1篇实验药理
  • 1篇中药
  • 1篇中药外用
  • 1篇外治
  • 1篇外治法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模型大鼠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龙思敏
  • 3篇王群
  • 3篇王珊珊
  • 3篇王小平
  • 3篇蔡惠群
  • 1篇张宇

传媒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序贯黄体酮肌肉注射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模型建立后予外用中药贴敷第3对乳房,观察给药13 d后各组大鼠乳头直径及大鼠乳腺腺泡面积、导管内径的变化。结果:给药13 d后,给药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P<0.05),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均恢复正常,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增生方外用能够促进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但对乳腺病理形态未显示出调节作用。
龙思敏王群王小平蔡惠群王珊珊张宇
关键词:乳腺增生外治法
中药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龙思敏
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SD雌性未孕大鼠50只,采用随机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B)和外用组(A、B)共五组.A组采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剂量为0.5mg.kg-1,...
龙思敏王群王小平蔡惠群王珊珊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实验药理
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疾病模型并观察其复旧情况。方法选用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使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剂量为0.5 mg/kg·d)及黄体酮(剂量为5 mg/kg·d)方法复制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取下右侧乳房,再去除造模因素饲养28 d后取下左侧乳房,分别与对照组对应乳房进行比较,观测第三对乳头直径、腺泡、导管数量以及腺泡横径和导管内径。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乳头直径(pixel)、腺泡数量(个)、直径(pixel)、导管内径(pixel)均有增大(分别为:1.17±0.12 vs 0.93±0.097,23.75±5.30 vs13.13±3.61,360.13±65.63 vs 162.50±33.68,236.63±68.28 vs 102.13±54.04,P均<0.01);去造模因素组乳头直径(pixel)、腺泡数量(个)、横径(pixel)以及导管内径(pixel)均小于模型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6±0.10 vs 1.17±0.12,16.50±5.44 vs 23.75±5.30,228.50±44.10 vs 360.13±65.63及162.13±73.40 vs236.63±68.28,P均<0.01),各组间导管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雌二醇、孕酮交替肌肉注射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去除造模因素28 d后腺体复旧。SD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龙思敏王群王小平蔡惠群王珊珊
关键词:动物模型雌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