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媛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电子鼻
  • 6篇挥发性
  • 5篇气质联用
  • 4篇顶空
  • 4篇顶空固相微萃...
  • 4篇挥发性物质
  • 4篇固相微萃取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气质联用仪
  • 2篇毛蚶
  • 2篇风味
  • 2篇贝类
  • 1篇多氯联苯
  • 1篇原种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质谱联用仪
  • 1篇色谱
  • 1篇扇贝
  • 1篇扇贝裙边
  • 1篇神经网

机构

  • 9篇宁波大学
  • 3篇北京普析通用...
  • 2篇宁波城市职业...
  • 1篇象山旭文海藻...

作者

  • 9篇苏秀榕
  • 9篇丁媛
  • 5篇周君
  • 5篇张春丹
  • 5篇李晔
  • 4篇何红萍
  • 4篇缪芳芳
  • 3篇黄健
  • 2篇郑平安
  • 2篇张迪骏
  • 2篇蔡江佳
  • 2篇孙婷婷
  • 2篇蔺佳良
  • 2篇何珊
  • 1篇李太武
  • 1篇王亚楠
  • 1篇徐茂琴
  • 1篇季晓敏

传媒

  • 3篇核农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利用化学传感器检测海水中的多氯联苯被引量:2
2013年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本研究应用化学传感器对宁波沿海重点陆源排污口及周边海水中的多氯联苯进行了检测,采用HS-SPME-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化学传感器测定海水中的多氯联苯,在LDA(线性判别分析)中,总判别率为99.81%。海水体积增大到5mL时,LDA最低检测限达到了0.01ng/L。建立的模型中,欧氏距离、相关性、判别函数法和马氏距离对样品浓度鉴别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100%、100%、92%、84%。采用Loading分析法简化了传感器阵列,使BP神经网络总的MSE达到了5.6548e?006,总的相关系数0.99998,而最大误差只有1.0300e?002的水平。HS-SPME-GC-MS对海水中多氯联苯浓度的检测限最低为0.001?g/L,远高于化学传感器的0.01ng/L,回收率在100%—120%之间。
何红萍周君张春丹李晔黄健丁媛李太武苏秀榕
关键词:多氯联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化学传感器BP神经网络
二氧化氯净化处理对毛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二氧化氯净化处理对毛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毛蚶为原料,利用化学传感器结合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分析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净化的毛蚶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经5,10,15,20 mg/L二氧化氯净化处理后,毛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由98.643%分别降低至93.881%,97.310%,94.545%和95.503%。净化后醛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消弱了毛蚶的芳香气味,而1-辛烯-3-醇和3,5-辛二烯-2-酮的含量随二氧化氯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前者赋予净化后的毛蚶更强的腥味,后者则增强这种腥味。
丁媛何红萍蔡江佳王亚楠季晓敏苏秀榕
关键词:毛蚶二氧化氯挥发性风味物质
贝类气味指纹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4年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识别贝类的科学方法,运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种类和不同加热温度的贝类,建立一个包含所有种类和温度的贝类模型,通过判别函数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区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加热温度的贝类;建立的贝类气味指纹模型的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可知利用电子鼻建立贝类的气味指纹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准确灵敏,可为食品特别是水产品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
丁媛徐茂琴缪芳芳蔡江佳周君张春丹李晔苏秀榕
关键词:贝类电子鼻
栉孔扇贝柱和扇贝裙边中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究栉孔扇贝柱和扇贝裙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及两者的差异,为其加工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够检测不同组织气味的变化,两者在新鲜与加热后的气味发生明显变化,最终利用HS-SPME-GC-MS分别从新鲜、90℃和120℃的扇贝柱和扇贝裙边中鉴定出16、20、7种和18、18、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烃类等化合物。结论:新鲜、90℃和120℃的栉孔扇贝柱和扇贝裙边共有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11、12、6种,存在差异的物质分别有13、14、15种。丙酸戊酯、3-甲硫基丙醇和1-辛烯-3-醇在两者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但是差距较明显,使得两者的风味有差异。电子鼻与HS-SPME-GC-MS结合使用后可以分析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扇贝柱和扇贝裙边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的变化及差异。
黄忠白丁媛黄健张迪骏孙婷婷何珊周君李晔张春丹苏秀榕
关键词:栉孔扇贝挥发性物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应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仪研究不同采收季节浒苔的挥发性物质被引量:11
2014年
为研究春季浒苔与冬季浒苔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成分的差异,本文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联合使用检测分析冬季与春季浒苔挥发性物质差异。电子鼻各传感器采集数值经过t检验分析结果得出春冬两季浒苔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成分有明显差异;HS-SPME-GC-MS分析检测春季、冬季浒苔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分别为68、82种,并且前者挥发性化合物中以烃类和醛类物质为主,后者挥发性化合物中以醛类和酮类为主。两者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差异主要体现在醇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杂环类物质。同时在杂环类物质中,冬季浒苔检测出苦味物质甲基吡嗪,相对含量为0.13%;春季浒苔未检测出。由此得出浒苔在不同季节下其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有明显不同。
缪芳芳丁媛蔺佳良何红萍朱文荣苏秀榕
关键词:浒苔挥发性物质电子鼻
电子鼻在8种贝类气味差异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为研究不同贝类气味的差异,建立一种可以区分贝类气味差异程度的科学方法。方法:以缢蛏、毛蚶、泥蚶、青蛤、菲律宾蛤仔、彩虹明樱蛤、四角蛤蜊、虾夷扇贝为实验对象,利用电子鼻进行检测分析,结合SPSS软件对电子鼻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电子鼻可以准确的区分这8种贝类,而且区分度很高。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贝类气味差异程度不同,利用数据处理可以看出不同种类贝类气味差异程度的大小。结论:通过对电子鼻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贝类气味差异程度的关系。
丁媛郑平安缪芳芳苏秀榕
关键词:贝类电子鼻主成分分析SPSS聚类分析
基于SPEM-GC-MS和电子鼻研究温度对毛蚶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研究毛蚶在加工中的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开发科学的加工方法。本文通过电子鼻快速区分不同温度下毛蚶的气味差异,再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SPME-GC-MS)分析不同温度加热毛蚶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毛蚶在加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新鲜毛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气味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GC-MS分析,从新鲜毛蚶、70、85、105和120℃加热毛蚶中分别鉴定出24、23、27、18和8种挥发性物质,(E,E)-2,4-庚二烯醛、己醛、庚醛等醛类物质是新鲜毛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使其具有类似水果的青香;加热后的毛蚶青香味减弱,呋喃类物质明显增加,并形成焦香味儿。
丁媛周君郑平安李晔张春丹苏秀榕
关键词:毛蚶电子鼻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仪解析长街缢蛏原种指纹性挥发性物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鉴定长街缢蛏原种并分析其特征性的挥发性物质。方法:通过使用电子鼻建立长街缢蛏的风味指纹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联合使用来检测新鲜、100℃和150℃条件下长街缢蛏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电子鼻建立的气味指纹模型能够准确判断样品是否属于长街缢蛏原种。电子鼻结果在新鲜、100℃和150℃条件下,长街缢蛏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利用SPMEGC-MS进一步分析3个温度下长街缢蛏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所含挥发性物质种类数分别为40,46,33,其中以烃类、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为主。结论:由电子鼻建立的指纹模型能准确鉴定长街缢蛏的原种,气-质联用仪能够确定长街缢蛏原种指纹性挥发性物质。
黄忠白丁媛黄健何珊孙婷婷张迪骏周君李晔张春丹苏秀榕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
应用HS-SPME-GC-MS分析海带和紫菜挥发性物质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对海带和紫菜挥发性物质及苦味物质形成影响,本文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检测分析不同加热温度下海带和紫菜挥发性物质及苦味物质的形成。经检测分析,海带和紫菜在未加热、95、150℃处理下其挥发性化合物数目及含量差异明显。同时两者的苦味物质、种类及含量均有差异。海带在150℃时产生苦味物质5-甲基-2-糠醛,紫菜在未加热以及加热处理时均有苦味物质甲基-吡嗪产生,且甲基-吡嗪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含量增加。故可知不同的藻类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均不同,苦味物质的形成也不同。
缪芳芳蔺佳良丁媛何红萍苏秀榕
关键词:海带紫菜挥发性化合物苦味物质气质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