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宏武

作品数:56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13篇历史地理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抱朴子
  • 7篇外篇
  • 7篇《抱朴子外篇...
  • 5篇杂记
  • 5篇文学
  • 5篇《西京杂记》
  • 4篇生平
  • 4篇文化
  • 3篇文选
  • 3篇考论
  • 3篇黄石公
  • 3篇《文选》
  • 2篇东汉
  • 2篇玄学
  • 2篇苏李诗
  • 2篇迁徙
  • 2篇著述
  • 2篇著作
  • 2篇宗教
  • 2篇宗教文化

机构

  • 56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昭通师范高等...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甘肃省委党校

作者

  • 56篇丁宏武
  • 3篇徐菲
  • 1篇梁上燕
  • 1篇解光穆
  • 1篇王少杰
  • 1篇刘志伟
  • 1篇陈令钊
  • 1篇杨晓军
  • 1篇陈婧
  • 1篇李杰
  • 1篇丁文魁
  • 1篇靳婷婷
  • 1篇曾晓云
  • 1篇张暘
  • 1篇何荣昌

传媒

  • 6篇甘肃社会科学
  • 6篇宗教学研究
  • 5篇西北师大学报...
  • 5篇宁夏师范学院...
  • 4篇文史哲
  • 3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中国书法
  • 2篇文献
  • 2篇图书馆杂志
  • 2篇图书与情报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书法赏评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周易研究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固原师专学报
  • 1篇古籍研究
  • 1篇殷都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倾向及其成因考论被引量:4
2009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略阳氐族苻氏自陇右而关中、中原的迁徙发展,以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域佛教文化的借鉴、对新兴的玄学思潮的接受,在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中,堪称典范。苻氏家族崇儒学、奉佛法、谈玄论道,不仅是争承正统、君临华夏的需要,也是提高家族地位、跻身于衣冠世族的需要,更是特定时期多民族文化趋于融合的历史必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苻氏家族最终未能实现一统华夏的梦想,但是,其自身体现的进取精神、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容以及促进多元文化交融的客观效应,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丁宏武靳婷婷
关键词:前秦儒学玄学文化融合历史原因
葛洪的汉学倾向--兼论葛洪与魏晋玄学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葛洪虽然生活在玄学盛行的两晋之交,但他所处的地域及家学、师承都倾向于汉代儒学。受此影响,葛洪的学问也具有明显的汉学倾向。正因为这样,葛洪与玄学的关系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玄谈所引起的任诞世风提出严厉的批判,对老庄之学的不合世务屡有非议。但与此同时,他也崇尚以人物品评为主的汉末清议;在构建神仙道教理论的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玄学关于本末、有无、养生等问题的理论精华。弄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以葛洪为代表的魏晋神仙道教思想与汉末儒学、魏晋玄学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丁宏武
关键词:魏晋玄学
唐前河陇文学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品格
2021年
受尚武之风、边塞环境和戎狄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河陇文学自先秦以来已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格。具体而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尚武之风影响下河陇士人亦文亦武的"两栖"特色与河陇文学的质直共性;二是边塞苦寒环境影响下河陇文学的慷慨悲凉之气;三是华戎交会背景下河陇文学的"秦风"特质与文化品格。
丁宏武
关键词:文化品格
隗嚣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被引量:1
2009年
两汉之交割据陇右的隗嚣,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尤其擅长应用文写作。其檄文和上书,不仅当时文士莫不讽诵,《文心雕龙》也视为"檄"、"书"之文的典范。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隗文在后世隐而不显,但流传至今的盟辞、檄文、上书等,足以使他在河陇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何荣昌曾晓云丁宏武
关键词:隗嚣
从大漠敦煌到弘农华阴——汉末敦煌张氏的迁徙及其家风家学的演变被引量:5
2011年
汉末名臣张奂本敦煌渊泉人,后因平定羌乱有功,朝廷恩准徙居弘农华阴,这是造成史籍关于张奂父子籍贯表述不一的根本原因。作为河陇士人的杰出代表,遭遇党锢之祸的张奂仍然固守着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但仕途的险恶以及汉末士人个体意识的日渐觉醒,使张芝、张昶等人毅然放弃了经学儒业,走进了书法艺术的神圣殿堂。张芝草书不仅引发了汉末士人学习草书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艺术化进程,而且为士人寄托性情、张扬个性、实现人生价值开辟了新的通道,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因此大为改观。
丁宏武
关键词:籍贯党锢之祸草书
秦仲始大与河陇文学的滥觞被引量:2
2019年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情况推断,秦人的兴起以及周代礼乐文明在陇右的广泛传播,肇始于秦仲时代。从周宣王晋封秦仲为大夫到秦文公归葬西垂,早期秦人留守、经营陇右一百余年,极大地促进了陇右地域文化的发展,见于文字记载的早期河陇文学作品也在此期间产生并广泛流传。
丁宏武
文学接受视域下的唐前河陇文学
2021年
从文学接受视角来考察,河陇文学发轫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发展,在东汉后期和五凉时期尤为繁荣,分别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经过历代文士的接受品评,李陵、隗嚣、秦嘉、徐淑、赵壹、张昶、傅玄、傅咸、张骏、胡义周、刘昞等人及其作品,深受后世的认同和推崇,代表了唐前河陇文学的最高成就。文章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史籍以及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关于唐前河陇作家作品的相关载述和评价,尝试借鉴文学接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他者"视角,比较客观地呈现唐前河陇文学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成就。
丁宏武张暘
关键词:文学接受文学成就
“苏李诗文出自民间演艺节目”说平议
2016年
《文选》等载录的苏李诗文真伪混杂,非一时一地之作,探讨其形成机制和产生年代,必须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不可混为一谈。稽诸史籍,汉魏两晋时期没有敷衍李陵事迹的民间故事或演艺节目的任何记载,孙尚勇先生提出的"苏李诗文皆附属于某一敷衍苏李故事的演艺节目"、"其编创者出于民间"、"其产生年代在西汉后期"等论断,值得商榷和反思。
丁宏武
关键词:《文选》苏李诗
发覆正谬 抉隐探微——评赵逵夫先生的《屈原与他的时代》被引量:6
2004年
2002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赵逵夫先生的《屈原与他的时代》。新版中增加了《庄蹻事迹与屈原晚期的经历》、《论<惜誓>的作者与作时》两文,并利用《包山楚简》对《屈氏世系与屈原思想的形成》、《淖滑灭越与屈原统一南方的政治主张》等文进行增订。仔细拜读该书,受益颇多。今就自己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略陈管见。
丁宏武
关键词:《楚辞》文学评论
《抱朴子外篇》的赋体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外篇》,不仅是"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的杰出子论,也是"骋辞章于来世"的鸿篇巨制。此书的不少篇章具有设辞问答、铺陈夸饰、韵散配合、文多藻饰、取材广阔等特点,因而在文体上非常接近辞赋。葛洪在子书写作中对辞赋创作方法的吸收运用,不仅拓展了辞赋的应用范围,而且从文体上为子书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南北朝时期子论的再度繁荣,与葛洪等人在文体方面的尝试探索不无关系。
丁宏武
关键词:辞赋文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