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军

作品数:123 被引量:64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老年
  • 19篇肿瘤
  • 19篇结肠
  • 19篇老年人
  • 17篇随访
  • 17篇细胞
  • 13篇内镜
  • 12篇镜检
  • 12篇肠癌
  • 10篇黏膜
  • 10篇干细胞
  • 9篇肠镜
  • 8篇直肠
  • 8篇胃癌
  • 8篇免疫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骨髓间充质
  • 8篇充质干细胞
  • 7篇胰腺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1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解放军313...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121篇万军
  • 30篇吴本俨
  • 28篇张子其
  • 16篇石卉
  • 14篇苏斌斌
  • 13篇付永和
  • 13篇徐世平
  • 13篇杜海涛
  • 12篇王孟薇
  • 12篇陈倩倩
  • 11篇王亚红
  • 10篇张建萍
  • 9篇朱成
  • 9篇赵东海
  • 8篇孙华魁
  • 8篇柴宁莉
  • 7篇刘文徽
  • 7篇李园
  • 6篇陈峥
  • 6篇李毅

传媒

  • 9篇军医进修学院...
  • 8篇中华消化杂志
  • 7篇中华老年医学...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国实用内科...
  • 7篇解放军医学院...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武警医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华保健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内镜...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胃肠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黏膜损伤的内镜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万军张子其吴本俨张建萍王亚红付永和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药物不良反应NSAIDS胃粘膜损伤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被引量:12
2007年
反流性食管炎(RE)属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及便携式24h食管pH监测的临床应用,发现健康人群即可有生理性胃食管反流,但常无任何临床症状。西方国家人群中有10%~20%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近年来,我国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患病率较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消化科对3048例老年人进行直接胃镜检查,RE的检出率为5.6%。郑松柏等报道老年人RE的胃镜检出率则高达8.9%,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万军肖珑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4H食管PH监测胃食管反流症状
胃部疾患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苏斌斌万军
关键词:胃疾病微生物学
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525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探讨近16年解放军总医院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的变化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4至2009年期间确诊并住院治疗的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自1994-2009年共有525例患者诊断为UC,中位发病年龄42岁.在发病部位中,12.4%(65/525)为直肠,25.7%(135/525)为直乙状结肠,21.3%(112/525)为左半结肠,33.3%(175/525)为全结肠,7.2%(38/525)为结肠广泛受累.按照发病分型,18.1%(95/525)为初发型,69.0%(362/525)为慢性复发型,9.7%(51/525)为慢性持续型,3.2%(17/525)为急性暴发型.按照病情程度,42.1%(221/525)患者诊断为轻度,30.9%(162/525)为中度,27.0%(142/525)为重度.60岁以上的患者近5年UC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与30岁以下的UC患者相比,60岁以上的UC患者多为男性,病变多位于直肠、直乙结肠,且症状轻,复发率更低(P<0.01).结论 近16年来我院UC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呈现总体发病率增高、黏液脓血便及贫血症状减少、老年患者增多的变化趋势,UC患者总体的病情程度、病情分期没有明显变化.老年UC患者多为男性,病变多位于直肠、直乙结肠,且症状轻,复发率较年轻组UC患者低.
石卉万军肖珑常青宫媛王昌正
关键词:疾病特征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胃镜普查及随访检出的资料分析被引量:14
2002年
万军张子其朱成王孟薇付永和张建萍王亚红吴本俨
关键词:胃镜检查随访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
肝癌细胞系、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异常凝血酶原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为阐明新的肿瘤标志——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在原发性肝癌(HCC)中升高机制,本文检测了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DCP及总凝血酶原水平,同时测定了4株肝癌细胞系培养上清中DCP含量。血浆DCP升高与肝癌组织中DCP水平相一致,癌组织中凝血酶原总量也明显增高,无论血浆中DCP是否升高,癌旁肝硬化组织内DCP水平均较正常组织高;4株肝癌细胞均产生DCP,且DCP产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提示DCP是肝癌细胞特异产物,肝癌组织中DCP升高及凝血酶原总量的过度生成可能对肝癌血浆DCP产生起重要作用,肝硬化组织中DCP升高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的标志。
万军王孟薇方永鑫孙华魁李力李华
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标志细胞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MAPK/NF-κB信号通路纠正实验性IBD小鼠免疫失衡的机制研究
杜海涛陈峥万军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定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后其在结肠的定位情况。方法将骨片培养法培养的雄性BALB/C小鼠BMSCs,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 SE)进行荧光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于雌性大鼠IBD模型体内,并设立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后第2、5、9天后取远端结肠组织,一部分制成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肠荧光分布情况,另一部分经PCR检测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基因作为标志,以确定BMSCs的肠道定位情况。结果 BMSCs生长迅速、纯度高,可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及骨细胞;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成的IBD模型部分肠段缩窄,溃疡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细胞浸润;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BMSCs的模型组结肠组织存在荧光;SRY检测显示TNBS-MSCs移植组及雄性小鼠对照组均能检测到SRY基因。结论移植后的BMSCs能在IBD模型的损伤肠道组织中定位。
陈倩倩万军阎丽王卫华王昌正石卉苏斌斌曾庆环杜海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症性肠病2,4,6-三硝基苯磺酸生物学标记
氧化苦参碱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组、OM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复制CCl4诱导的HF模型。造模成功后,MSCs组尾静脉注射MSCs5×106个/只,1次/周;OM组肌肉注射OM50mg/kg,3次/周;OM-MSCs联合治疗组肌肉注射OM50mg/kg,3次/周,尾静脉注射MSCs5×106个/只,1次/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共给药8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肝脏病理损伤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8周末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低于OM组及MSCs组(P<0.05)。(2)与模型组比较,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肝损伤减轻、细胞外基质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5),且OM+MSCs联合治疗组较OM组、MSCs组更为显著(P<0.05)。(3)与模型组比较,MSCs组、OM+MSCs联合治疗组血清中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后两组比较,后者升高更为显著(P<0.05);OM治疗组IL-4水平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血清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OM+MSCs联合治疗组IL-10的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5)双光子显微镜显示MSCs注射至大鼠体内后未在肝脏定植,OM也未增加MSCs在肝脏的定植。结论 OM可协同MSCs减轻CCl4诱导的HF,这可能与增加血清中IL-4和IL-10水平有关。
柴宁莉徐世平万军吴本俨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白介素-4白介素-10
间充质干细胞靶向性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策略
2014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 CD、UC 和未定型结肠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促进 IBD损伤肠黏膜愈合并纠正黏膜免疫功能异常的作用。目前MSC 治疗 IBD 的途径多为经静脉移植,到达病变肠道局部并发挥黏膜修复作用的细胞数量有限。
陈倩倩陈峥万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炎症性肠病靶向性治疗肠道炎性疾病免疫功能异常IBD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