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登峰
- 作品数:50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冶金工程更多>>
- 颅脑损伤后冷环境下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冷环境下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方法 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冷环境致伤组、常温致伤组、冷环境对照组和常温对照组,每组20只;致伤组以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行开颅手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比较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凋亡细胞及凋亡蛋白阳性率差异。结果冷环境致伤组致伤后大鼠体温显著下降。不同致伤组致伤后凋亡细胞阳性率均显著增加,且两组同时间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致伤组致伤后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均增高,两组同时间段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环境致伤组Bax/Bcl-2比值明显高于常温致伤组(P<0.05)。结论冷环境可引起颅脑损伤后大鼠体温降低,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 万登峰贺建雄虞露立习斌沈晓黎邓志锋
- 关键词:颅脑损伤冷环境细胞凋亡
- 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下及显微镜下清除基底核区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5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70例及显微镜组75例。比较两组预后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为(2.39±0.07) h,血肿清除率(89.39±0.92)%,住院时间(17.10±0.43) d;显微镜组手术时间(2.91±0.06) h,血肿清除率(80.26±1.05)%,住院时间(20.32±0.45) d。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 姜星星万登峰朱荣岚杨宇周朝阳
- 关键词:基底核内镜
-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手术部位以外迟发性血肿分析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778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患者依术后是否出现颅内血肿分为 :手术部位以外迟发血肿组 4 8例和无再发颅内血肿组 730例。对两组病例的年龄、血肿类型、术前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方式以及全身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血肿类型、术前出现脑疝征象、手术方式、凝血功能异常、术前和 (或 )术中低血压以及治疗结果等方面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手术部位以外迟发血肿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类型、程度。
- 牛光明万登峰万锋雷霆薛德麟
- 关键词:术后迟发手术部位清除术急性颅内血肿
- 改良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06年
- 向晖刘健民万登峰何锦华孙卫杨晓兰
- 关键词:小骨窗手术脑出血
- NeuroformE Z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中临床应用
- 目的分析EZ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病例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采用EZ支架辅助栓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手术技巧及随访情况。结果 32例动脉瘤,均通过...
- 梁爱军杨宇万登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 文献传递
- 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 目的: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通常具有一个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然而,有文献报道,在针对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存分析中发现,有部分患者能在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在本次研...
- 朱荣岚周朝阳万登峰梁爱军杨宇习斌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
- 文献传递
- 脑损伤后脑细胞外液中糖代谢变化的微透析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探讨微透析技术监测脑损伤局部细胞外液(ECF)中糖代谢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微透析技术动态收集大鼠轻、重度脑损伤局部的ECF透析液,观察其葡萄糖含量([Glu]d)和乳酸含量([Lac]d)的变化。结果透析管插入引起[Glu]d和[Lac]d的变化很小(P>0.05)。脑损伤后[Glu]d下降,与对照组及损伤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且损伤越重其变化越显著(P<0.05)。而脑损伤后[Lac]d则上升,与对照组及损伤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且损伤越重,其变化亦越显著(P<0.05)。脑损伤后[Glu]d和[Lac]d的变化分别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微透析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动态监测脑损伤局部生化改变的方法;利用该技术监测损伤区ECF中糖代谢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判定脑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
- 万登峰陈劲草古金海薛德麟
- 关键词:微透析乳酸细胞外液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个体化处理
- 目的:介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多种夹闭方式及方法,探讨各种动脉瘤夹闭术中个体化处理的经验及使用范围,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夹闭268例动脉瘤共32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前循...
- 万登峰梁爱军周朝阳朱荣岚冷景兴张建中习斌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
- 文献传递
- 改良式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改良式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式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0例。其中腰大池持续引流13例,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治疗17例。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93.3%)痊愈出院,2例(6.6%)无效。随访3~6个月,无颅内感染及及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腰大池置管引流加鞘内注药,配合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颅内感染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虞露立万登峰刘键民古金海
- 关键词:持续腰大池引流颅内感染鞘内注射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开颅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h、24h、7d观察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伤后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预后。结果治疗组ICP、血糖在术后24h、7d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术后12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疗效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可降低伤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 习斌万登峰梁爱军钟凤英
- 关键词:亚低温颅脑损伤颅内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