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动磁场天突穴位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45例被引量:3
- 2005年
- 乔淑章安经克
- 关键词:脉冲磁场穴位疗法小儿支气管炎
-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 乔淑章安经克刘立平康文巧黎俊玲尚志坤等
-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影响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开展相关的临床治疗研究非常重要,该研究应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高脂血症患者以规定的波长、光束、功率,选用肝俞、期门、脾俞、足三里穴位照射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脂血症半导体激光治疗穴位照射治疗中医治疗
-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与立普妥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比较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与口服立普妥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0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分别进行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与立普妥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高脂血症各项指标、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激光组在提高HDL-C方面优于药物组,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可明显提高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
- 乔淑章陈莉康文巧刘立萍王卉茜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立普妥高脂血症副作用
- 64层螺旋CT结合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对判定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价值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检测冠脉斑块特征结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从临床的角度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价值。方法:对本院80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和血清hsCR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正常对照组;据64层螺旋CT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四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正常对照组。结果: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硬斑块,而在SAP组硬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软斑块组、混含斑块组(P<0.01)。各斑块组hsCR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软斑块、混合斑块组hsCRP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硬斑块组(P<0.01);而于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两组内hsCRP及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检查结合血清hsCRP,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 曹东平彭应心姚文静高楠乔淑章容春莉于薇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浆D-二聚体
- 关元穴位毫米波照射治疗痛经20例被引量:2
- 2005年
- 乔淑章黎俊玲
- 关键词:关元穴毫米波痛经
- 低频电流结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妇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观察低频电流结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排气的效果。方法:165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综合组、按摩组和对照组各55例,均于术后按常规给予护理及指导;按摩组在术后6 h开始进行穴位按摩促进排气;综合组增加低频电流治疗,再给予穴位按摩。结果:经过5-6次治疗后,综合组产妇术后最早排气,按摩组次之,对照组最晚,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流结合穴位按摩可明显缩短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利于产妇进食、睡眠及子宫复旧等康复。
- 杨素勉王亚珍乔淑章桑文淑
- 关键词:剖宫产低频电治疗穴位按摩排气
-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高脂血症60例被引量:8
- 2005年
- 乔淑章陈莉康文巧刘立萍
- 关键词:穴位疗法高脂血症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易损斑块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易损斑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g)及超敏C反应蛋白(hhsCRP)平的变化及发生心脏事件的数量。结果丹参川芎嗪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g及H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心脏事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降低冠心病易损斑块患者血清Fg及hhsCRP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获益更大。
- 曹东平高楠刘璐姚文静乔淑章容春莉于薇
- 关键词:易损斑块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
-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1例
- 2001年
- 徐晔乔淑章
- 关键词:眼肌麻痹中草药针灸
- 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尿β2微球蛋白增高的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氢氯噻嗪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每日一次;缬沙坦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静态血压和动态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α1微球蛋白、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单用缬沙坦或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后,患者SBP、DBP均显著下降,缬沙坦-氢氯噻嗪组降压幅度比缬沙坦组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α1微球蛋白较治疗前也均有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与缬沙坦单用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合用效果优于单用。
- 曹东平彭应心姚文静容春莉于薇乔淑章
- 关键词: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氢氯噻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