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毛尖紫萼藓泛素延伸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该文首次从毛尖紫萼藓中克隆到泛素延伸蛋白基因的全长,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提取植物的总RNA,经反转录得到cDNA,根据实验室得到的毛尖紫萼藓泛素延伸蛋白基因的EST序列设计引物,基于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技术克隆得到全长序列,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了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Q659260,序列全长为673bp,开放阅读框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残基。结论:通过Blast P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毛尖紫萼藓泛素延伸蛋白与小立碗藓、北美云杉、葡萄、蓖麻、毛果杨、紫茎泽兰的泛素延伸蛋白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
- 沙伟于冰刘卓
-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生物信息学
- 正交设计优化紫萼藓科植物的ISSR-PCR反应体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建立紫萼藓科(Grimmiaceae)植物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紫萼藓科ISSR-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其中dNTPs浓度为0.8mmol/L、Mg2+浓度为3.0mmol/L、模板为15ng、引物浓度为1.4μmol/L、Taq酶量2U,总体积为25μl。反应程序为: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48~52℃退火1min,72℃延伸2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采用引物UBC812等均能够得到有效扩增。结论: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对紫萼藓进行ISSR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 刘卓沙伟于冰
- 关键词:正交设计ISSR-PCR
- 紫萼藓科植物GH120、GH395基因同源序列克隆与进化关系分析
-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在我国干旱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利用生物技术来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性,成为解决干旱问题的有效途径。藓类植物由于特殊而极端的抗逆能力,成为研究抗旱机理和相关基因克隆的模式植物。紫萼藓科...
- 于冰
- 关键词:基因克隆进化分析
- 文献传递
- 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东亚砂藓(Rhacomitrunm japonicum)的Cu/Zn SOD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的cDNA,同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cDNA长565 bp,包含一个长为465 bp的ORF,编码15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为15.5 kD,理论等电点为5.77,负电荷残基(Asp+Glu)总数为18个,正电荷残基(Arg+Lys)总数为12个,不稳定系数是13.36;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5个蛋白保守区,均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家族所有;Blastn比对表明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与毛尖紫萼藓、小立碗藓相关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和82%。[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紫萼藓科植物的抗旱性及苔藓Cu/Zn-SOD在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础。
- 于冰沙伟刘卓
- 关键词:东亚砂藓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