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松保

作品数:18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水稻
  • 4篇叶枯病
  • 4篇抗性
  • 4篇枯病
  • 4篇白叶枯
  • 4篇白叶枯病
  • 3篇杂交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籼稻
  • 3篇高产
  • 3篇高产栽培
  • 3篇高产栽培技术
  • 3篇XA23
  • 2篇性基因
  • 2篇选育
  • 2篇育种
  • 2篇香稻
  • 2篇离子束注入
  • 2篇抗性基因

机构

  • 16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8篇于松保
  • 15篇莫海玲
  • 11篇唐梅
  • 9篇秦钢
  • 7篇梁海福
  • 6篇阎勇
  • 4篇陈荣林
  • 3篇邓显章
  • 3篇邓国富
  • 2篇孙富
  • 2篇秦纲
  • 2篇周泽隆
  • 2篇陈惠哲
  • 2篇李杨瑞
  • 2篇李道远
  • 2篇杨新庆
  • 2篇韦善富
  • 1篇罗同平
  • 1篇卢宏琮
  • 1篇周维永

传媒

  • 7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广西热带农业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灌溉方式对晚造超级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超级稻品种特优航1号、天丰优998为试验材料,于2008年、2009年晚造进行大田栽培,比较了其在3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控水灌溉②超级稻品种的株高、剑叶面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量最小。特优航1号,天丰优998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节水33.25%、31.99%和33.43%、36.55%。控水灌溉②是桂南稻作区晚造超级稻较为适宜的灌溉方式。
唐梅于松保陈荣林莫海玲阎勇秦钢梁海福
关键词:超级稻水分利用效率
广西糯稻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7年
广西少数民族一直有种植糯稻和食用糯米的习惯,在广西发展糯稻特色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广西糯稻栽培情况进行分析,并从糯稻品种的选择、秧田的选择与处理、播种前种子处理、培育壮秧、移栽及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唐梅孙富何聪卢宏琮于松保
关键词:糯稻栽培现状高产技术
离子束注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用三种不同剂量的离子束注入两个籼型水稻品种的种子 ,观察 M1 生长发育状况及有关的生物效应。初步结果显示 :两品种对同一剂量处理的敏感性相同 ,但对不同剂量处理其效应不同。高剂量 (30 0 0× 2 .6× 10 1 3 N+/cm2 )对 M1 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明显 ,而中、低剂量 (2 5 0 0× 2 .6× 10 1 3 N+/cm2、2 0 0 0× 2 .6× 10 1 3 N+/cm2 )与对照相仿 ,甚至有促进作用。
莫海玲于松保邓国富秦纲
关键词:离子束注入水稻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改良常规优质稻被引量:3
2005年
20 0 1年用三种不同剂量的离子束处理优质常规香稻八桂香和闻香占。M1 代辐射损伤较轻,M2 代突变谱广,突变频率达0 .12 %~2 .2 3% ,突变性状包括熟期、育性、株型、分蘖力、穗型、粒型等。共获得10多个经济性状与原品种相近,但农艺性状和品质则优于原品种的优良突变体。
莫海玲于松保邓国富秦纲梁海福
关键词:水稻离子注入
优质红色籼稻品种桂红一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红色籼稻品种桂红一号2007-2011年在广西作机插稻种植,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结合在桂南种植情况,介绍了桂红一号品种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唐梅莫海玲于松保阎勇陈荣林陈惠哲
关键词: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近十年广西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水平及育种方向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近十年广西通过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表现及其发展趋势,为广西感光型杂交稻抗病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00个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在区试中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平均值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2009年变化范围为7.92-8.75,2010-2014年为6.61-7.50,以2012年最低,为6.61。2003-2014年审定的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没有明显改善,对Ⅳ型、Ⅴ型菌的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33-7.75和7.00-9.00,其中Ⅳ型菌平均值均低于Ⅴ型菌。此外,44个杂交品种由不育系博A与不同恢复系组配而育成,占总数的44%,其他56个品种由其他35个不育系组配而得,占56%。2003-2007年博A系列组合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与其他不育系组合无明显差异,两者变化范围均为8.00-8.75;2009-2014年,其他不育系组合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均低于博A系列组合。2009年后博A所配组合对稻瘟病抗性指数平均值均高于博ⅢA等35个不育系所配的组合。博A所配组合与博ⅢA等35个不育系所配组合对白叶枯病抗性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近十年间通过广西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逐步提高,而白叶枯病抗性基本没有明显改善。在加强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同时,还须重视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拓宽遗传基础,提高广西水稻抗病性育种水平。
莫海玲唐梅孙富罗同平潘文兴于松保
关键词:杂交稻白叶枯病感光型抗病性育种
不同施氮量下籼稻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及氮素的吸收利用被引量:4
2012年
以早籼稻品种特优63、晚籼稻品种美优998为供试材料,探索籼稻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其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对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籼稻品种生育后期植株各器官(茎鞘、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的吸收;同时加速植株茎鞘、叶部分干物质及养分向穗部转移;增施氮肥虽导致结实率、千粒重下降,但通过提高穗数,甚至每穗粒数,使产量显著提高。在施纯氮234.0kg/hm2条件下,早籼、晚籼稻品种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45.2%和36.8%。此外,增施氮肥极显著提高早、晚籼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研究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籼稻品种产量、氮素的吸收及利用。
唐梅邓国富莫海玲于松保阎勇陈荣林
关键词:籼稻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4、Xa23和Pi9基因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高抗水稻白叶枯病Xa4和Xa23基因、广谱高抗稻瘟病Pi9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获得了三基因聚合的纯合株系。选用广西具有代表性的13个稻瘟病菌株、白叶枯病广致病型菌系P6和中国7个流行菌系对杂交后代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聚合了Xa4、Xa23和Pi9基因的株系09-371、09-375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对白叶枯病抗谱和抗性水平与供体材料W7相当,对稻瘟病的抗性与供体亲本75-1-127水平相当。Xa4、Xa23和Pi9三基因纯合株系可以作为水稻育种的多抗供体材料。
梁海福阎勇秦钢唐梅莫海玲于松保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XA2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优质籼型水稻恢复系桂6811的选育与应用
2012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和稻米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水稻生产和大米消费市场的需求,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及时调整育种目标,整合育种资源,选育优质高抗的杂交稻新品种。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先后育成了秋优1025、秋优998、百优838等一批优质高产组合,促使广西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稻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以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自育的优质常规品种八桂香与闻香占进行有性杂交,
阎勇莫海玲秦钢于松保梁海福唐梅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籼型育种目标秋优998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导入效应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a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a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a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a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秦钢李道远李杨瑞梁海福莫海玲于松保唐梅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