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谨磊
- 作品数:30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太湖五里湖生态修复示范区水质改善效果分析被引量:25
- 2012年
- 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常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探讨这种生态系统修复方式对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太湖五里湖水质的改善效果,论文研究了五里湖生态修复区与未进行任何修复的对照湖区为期6个月(2010年7~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以及悬浮质(TSS)浓度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区低43.4%、48.3%、65.5%和78.9%,透明度则明显升高,约为对照区的3倍。本研究表明以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为主要手段的生态系统修复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体的水质。
- 章铭于谨磊何虎李宽意陈非洲关保华胡耀辉苏雅玲杜瑛珣刘正文
-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质改善
- 大鳍鱊对4种沉水植物的选择性摄食被引量:1
- 2022年
- 有关杂食性鱼类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研究目前多集中在个体较大的种类(如鲤、鲫),对小型个体研究较少,小型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其对不同沉水植物的选择性摄食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对4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选择性摄食,分析大鳍鱊对这些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鳍鱊显著增加了水体营养盐浓度,降低了水体pH值;(2)大鳍鱊对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2种植物占鱼类肠含物的比例分别为75%和17%,大鳍鱊对密刺苦草的牧食较少(8%),内含物中未出现轮叶黑藻;(3)大鳍鱊显著抑制了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的相对生长率(RGR),而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的RGR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大鳍鱊对不同沉水植物有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摄食活动可显著降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鳍鱊或者其他小型杂食性鱼类(如麦穗鱼和鲹等)可能会通过选择性摄食沉水植物的途径影响其群落结构和生物量,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在湖泊管理与生态修复中,需要关注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的种群规模,将其控制在较低生物量水平。
- 马路生夏曼莉于谨磊关保华陈非洲陈非洲
- 关键词: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金鱼藻
- 浅水湖泊底栖-敞水生境耦合对富营养化的响应与稳态转换机理:对湖泊修复的启示被引量:28
- 2020年
- 浅水湖泊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由分布在底栖生境中的底栖植物和生活在敞水生境中的浮游植物组成.底栖植物主要包括维管束沉水植物和底栖藻类等,浮游植物则主要为浮游藻类.贫营养浅水湖泊湖水营养盐浓度低,透明度高,底栖植物因能直接从沉积物中获取营养盐,往往是浅水湖泊的优势初级生产者.随着外源营养盐负荷的增加,湖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不断升高,浮游植物受到的营养盐限制作用减小,加上其在光照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步发展成为湖泊的优势初级生产者,湖泊逐步从底栖植物为优势的清水态转变为浮游植物为主的浑水态,即稳态转换.在稳态转换过程中,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综述了浅水湖泊沉积物性质和生物(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这些变化对底栖植物、浮游植物之间竞争优势和底栖敞水生境间磷交换的影响,探讨了富营养化驱动的底栖敞水生境耦合过程变化和稳态转换机理.了解浅水湖泊底栖敞水生境耦合过程与稳态转换机理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有重要意义.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实际就是重建其清水态,在制定修复目标时应该关注评价清水态的指标,如透明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底栖植物的覆盖度或优势度等.在开展湖泊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时,应该重点关注对底栖敞水生境耦合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如沉积物磷释放和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控制以及底栖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恢复等有关技术.
- 刘正文张修峰张修峰陈非洲关保华杜瑛珣关保华张永东
- 关键词: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稳态转换
- 一种利用鱼类与底栖动物协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鱼类与滤食性底栖动物协同效应促进沉水植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可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领域。本方法通过增强沉水植物对光照的获取途径实现,包括在以构建沉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生态修复的水域,投放河蚌;在河蚌投...
- 于谨磊刘正文关保华陈非洲
- 文献传递
- 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大型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水质影响
- 实现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的根本途径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的建立,而实现这一途径的核心则是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因此,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水质变化,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2...
- 刘玉超于谨磊陈亮刘正文
- 关键词: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沉水植物水质
- 文献传递
- 洋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生态修复的响应被引量:1
- 2022年
- 生态修复广泛应用于温带湖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亚热带湖泊中的应用还较少.亚热带浅水湖泊中浮游动物群落主要以小型枝角类和轮虫为主,往往缺乏大型浮游动物.因此,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在亚热带湖泊的应用效果受到质疑.为探究亚热带浅水湖泊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生态修复的响应及其影响因子,于2017年8月开始在湖北鄂州洋澜湖实施鱼类去除、添加锁磷剂和聚合氯化铝及重建沉水植被等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后,修复区水体营养盐、叶绿素a的浓度显著低于未修复区,水体透明度显著上升;浮游动物种类数(43种)高于未修复区(33种);大型枝角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增加并在冬季成为优势种类,但在春末消失,而未修复区优势类群主要以轮虫(晶囊轮属、臂尾轮属)和小型枝角类为主;体长在1.60-2.25 mm的个体仅出现在修复区,而未修复区浮游动物体长<0.6 mm的个体占94%.本研究表明包括鱼类去除在内的修复手段可以提高洋澜湖大型浮游动物的密度,但难以长时间维持;因此,亚热带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修复必须结合沉水植物恢复等其他手段,才能建立稳定的清水态生态系统.(图6参44)
- 刘素霞吴家乐何小林钟萍何虎于谨磊刘正文
- 关键词:富营养化
- 五里湖生态修复示范区食物网结构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13C和15N)与肠道内含物分析技术相结合
- 本研究于2010年7月至10月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13C和15N)和肠道内含物分析技术分析了示范区内鱼类的食物来源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力的五里湖生态修复区食物网中,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食性鱼类(...
- 于谨磊章铭甄伟何虎康玉辉姬娅婵胡耀辉李宽意刘正文
- 关键词:鱼类资源稳定同位素食物网结构
- 文献传递
- 修复对湖北洋澜湖富营养化与生态状况的影响:基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评价被引量:11
- 2019年
-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比较了洋澜湖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水域(修复区)和未实施水域(未修复区)水质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并对湖泊生态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修复区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未修复区,修复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未修复区.共发现底栖动物30种,隶属于3门4纲12科,其中修复区29种,未修复区19种.修复区与未修复区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69.3和34.7 ind./m^2,平均生物量(湿重)分别为102.9和37.2 g/m^2.耐污值指数和多度量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修复区生态系统状态优于未修复区.结果表明,结合透明度改善、鱼类控制与沉水植物重建等手段为主的湖泊修复能改善水质和生态状态.
- 吴家乐甘磊刘素霞钟萍莫家勇何小林王备新何虎于谨磊杜瑛珣关保华陈非洲刘正文
- 关键词:富营养化
- 生物网膜、底栖滤食动物和沉水植物协同净化水质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的方法,包括使用生物网膜拦截颗粒物并供附着藻类和微生物生长,悬挂底栖滤食动物,用于快速滤除浮游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种植密度合适的高效沉水植物,用于抑制沉积物再悬浮,保障水体长期维...
- 关保华刘正文张永东陈非洲于谨磊底晓丹
- 文献传递
- 气候变暖对高山湖泊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哈巴黑海为例
- 哈巴黑海处于云南中甸县,哈巴雪山之上,海拔有4118 m,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小而深的湖泊(面积:0.18km2;最大深度:42 m).监测数据显示从1980s开始,该地区存在着明显的气候变暖.由于缺少人类活动干扰,该湖泊特...
- 张永东苏雅玲刘正文于谨磊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