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利玲

作品数:43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口腔
  • 5篇血管
  • 5篇正畸
  • 5篇颌关节
  • 5篇颞下
  • 5篇颞下颌
  • 5篇颞下颌关节
  • 5篇下颌
  • 5篇下颌关节
  • 5篇内皮
  • 5篇海藻酸
  • 4篇软骨
  • 4篇软骨细胞
  • 4篇种植体
  • 4篇髁突
  • 4篇髁突运动
  • 4篇内皮细胞
  • 4篇骨细胞
  • 4篇海藻酸盐

机构

  • 42篇兰州大学
  • 6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兰州大学第一...
  • 4篇西北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兰州军区总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43篇任利玲
  • 10篇马东洋
  • 5篇康宏
  • 5篇常乾
  • 4篇陈富林
  • 3篇王建卫
  • 3篇余占海
  • 3篇冯玉霞
  • 2篇陈佳
  • 2篇汪洋
  • 2篇樊星
  • 2篇张丹
  • 2篇李琴
  • 2篇刘斌
  • 1篇潘晓婧
  • 1篇包广洁
  • 1篇雷胜男
  • 1篇李欣
  • 1篇田佳灵
  • 1篇丁寅

传媒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滑动法关间隙过程中横腭杆对上牙弓宽度的影响:三维有限元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横腭杆(TPA)在滑动法关间隙过程中对上牙弓中后段牙齿横向移动的影响。方法:将患者上颌牙颌系统CBCT数据信息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滑动法关间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计算间隙关闭量分别为0、2、4 mm及使用TPA与否6种工况下上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横向(颊舌向)的初始位移。结果:滑动法关间隙过程中,无论使用TPA与否,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均表现为牙冠舌向移动,牙冠间宽度变小;第二磨牙则相反,牙冠为颊向移动,牙冠间宽度增大;TPA组尖牙、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冠舌向位移量均比对照组(Non-TPA组)小,分别减少了14.8%、29.7%、27.7%,第二磨牙牙冠颊向位移量则较对照组平均增加了48.2%。结论:滑动法关间隙过程中,使用TPA可减少牙弓中后段牙冠舌向位移有利于弓形稳定,但有加大第二磨牙颊向倾斜的趋势,治疗中应注意第二磨牙的转矩控制及横向位置的调整。
李毕超高瑜武姗项桦任利玲
关键词:滑动法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一直是正畸医生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拔牙模式、生长发育)作一综述。以期为正畸临床安氏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的诊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常乾张丹任利玲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拔牙矫治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组织工程成骨和成血管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总结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组织工程成骨和成血管中的作用和应用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HIF-1α在组织工程成骨和成血管中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HIF-1α在成血管-成骨耦连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上游基因调控着体内多种成血管、成骨基因的表达;在组织工程骨的再生修复中,HIF-1α不仅调节和促进血管生成,并且对种子细胞尤其是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和意义,从而为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结论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HIF-1α在应用中存在的有效剂量靶向控释、促炎和致癌等相关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以期更好应用于临床。
张丹任利玲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成骨
海藻酸盐小球中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为海藻酸盐水凝胶作为软骨细胞三维培养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酶消化法获取的P1代软骨细胞包裹在20 g/L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中持续培养4周,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适量的小球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E、番红"O"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增殖;二甲基亚甲兰法进行氨基葡聚糖(GAG)含量测定。结果在海藻酸钙小球内培养的软骨细胞能够保持球形状态,且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逐渐聚集成簇;细胞外基质沉积逐渐增加,GAG含量增多。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鉴定证实为具有正常表型的软骨细胞。结论软骨细胞在海藻酸盐凝胶小球中培养有效维持了细胞的分化状态,细胞增殖并具有良好的分泌蛋白功能。海藻酸钙凝胶适合于软骨细胞的生长。
任利玲冯雪马东洋王建卫陈富林丁寅
关键词:软骨细胞海藻酸盐细胞培养
单侧后牙反HE者髁状突运动轨迹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记录单侧后牙反HE者与正常HE者下颌边缘运动时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探讨单侧后牙反HE者髁突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揭示其与正常HE之间的差异,以进一步论证HE因素对下颌运动轨迹的影响以及HE、咀嚼肌、颞下颌...
任利玲
关键词:髁突运动颞下颌关节
文献传递
中、重度拥挤患者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思考
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认可'面型决定拔牙'的理论,但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相似平直面型的患者采用非拔牙矫治排齐牙列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前牙唇倾度,并进而不得不采用拔牙矫治。为探索导致矫治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任利玲谢小瑞
关键词:自锁托槽拔牙矫治
文献传递
下颌运动轨迹研究方法及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下颌运动是由[牙合]、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共同参与进行的一种复杂三维运动,对于我们行使并认识咀嚼、吞咽及语言等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对下颌运动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下颌运动轨迹研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任利玲马东洋康宏
关键词:下颌运动轨迹颞下颌关节口腔医学咀嚼肌
混合阳离子交联剂甲基丙烯酸海藻酸盐微球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本研究旨在制备既有一定机械强度又能保持良好渗透性的海藻酸盐凝胶小球,从而可更好地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通过海藻酸盐中的羧基和甲基丙烯酸中的氨基作用生成酰胺键的反应,将甲基丙烯酸引入藻酸盐长链,然后利用热反应的原理,通过甲基丙烯酸中的双键聚合,使藻酸盐长链的强度得以增强,最后将氯化钙和氯化钡分别以7∶3、5∶5、3∶7比例混和作为阳离子交联剂,形成海藻酸盐凝胶小球,并进一步研究其压缩模量和渗透性。结果表明以[Ba2+:Ca2+=5∶5]作为混合阳离子交联剂制作的凝胶小球,压缩模量为189.7kPa,对24kDa的胰蛋白酶分子的渗透性最好,对67kDa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具有截留作用。以[Ba2+:Ca2+=5∶5]作为混合阳离子交联剂与甲基丙烯酸改性的海藻酸盐形成的凝胶小球,与其他比例相比较,强度和渗透性均显示出最佳特性,可以更好地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及细胞培养的包埋材料。
樊星雷胜男任利玲
关键词:海藻酸钠渗透性
细胞膜片技术在构建工程化血管化组织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细胞膜片技术在构建工程化血管化组织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细胞膜片技术及工程化血管化组织构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及归纳总结。结果构建血管化组织方法较多,而细胞膜片技术在构建血管化组织中具有巨大潜力,利用该技术实现工程化组织的预血管化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将内皮细胞与其他细胞形成的细胞膜片复合,内皮细胞能够在膜片上形成三维血管化网络结构和微血管空腔,有利于移植组织内功能性血管网的建立。结论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工程化血管化组织,是具有前景的一种策略,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陈佳马东洋任利玲
关键词:血管化BMSCS内皮细胞
一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简易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筛选多导睡眠监测(PSG)95例2~12岁儿童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1分为非OSAS组(n=22),OAHI>1为OSAS组(n=73),收集并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扁桃体分级及腺样体分度情况,并对上述变量进行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儿童OSAS临床预测模型。结果:OSAS组患者的年龄、BMI、夜间脉搏最低血氧饱和度(SpO_(2))、扁桃体分级、腺样体分度等指标与非OSA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模型方程为:X=2.366-0.769(年龄-连续变量)+0.248(BMI-连续变量)-3.413(SpO_(2)-连续变量)+2.104(扁桃体分级为Ⅲ~Ⅳ级“是”);Hosmer-Lemeshow检验为P=0.612(P>0.05),内部验证的AUC为0.821(0.713-0.929,P<0.01),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6.4%;外部验证的准确度为73.8%,AUC为0.805(0.664-0.943,P<0.01),敏感度84.6%,特异性为75%。结论:该预测模型对2~12岁儿童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辅助临床医师诊断儿童OSAS。
聂文瑶常乾符倩张细萱秦子洋范杰任利玲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期筛查儿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