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毅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5篇诗歌
  • 3篇新诗
  • 3篇诗学
  • 2篇中国新诗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精神
  • 2篇网络诗歌
  • 2篇名家
  • 2篇解构
  • 2篇华文诗歌
  • 2篇华文诗学
  • 1篇底蕴
  • 1篇新诗二次革命
  • 1篇俞平伯
  • 1篇语言
  • 1篇战时
  • 1篇哲理
  • 1篇哲理化
  • 1篇人文价值
  • 1篇诗歌精神

机构

  • 7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任毅
  • 6篇蒋登科

传媒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中外诗歌研究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职业技术...

年份

  • 5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网络诗歌对人文精神的解构
2004年
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诗歌总能较其它的文学门类率先嗅到时代环境瞬息万变的气息,及时作出反应,并对自身的发展方式作出矫正。网络诗歌应运而生。它依赖网络技术而存在,和其他的技术媒介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人文的动机和目的,必然地负载着一定的人文价值和人性底蕴。从十多年我国大陆网络诗歌的发展来看,相对于平媒诗歌,它却更多地体现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解构。
任毅
关键词:网络诗歌解构传统人文精神时代环境底蕴人文价值
倡导中国新诗的二次革命,推动华文诗歌的全球整合——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综述
2005年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于2004年9月19日至23日在西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由西南师范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与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其目的在于倡导中国新诗的二次革命,推动华文诗歌的全球整合。
蒋登科任毅
关键词:华文诗学
抗战时期日占区诗歌的写实性与哲理化倾向
2005年
与大后方诗歌的大众化和现代主义取向相呼应,抗战时期日占区诗歌呈现出明显的写实性与哲理化倾向。
任毅蒋登科
关键词:诗歌写实性哲理化
俞平伯新诗理论述评被引量:2
2005年
俞平伯的新诗理论强调“平民性”是诗的主要质素,诗应是“人生向善的表现”,诗歌的真实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因此新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的。
蒋登科任毅
关键词:俞平伯平民性
倡导中国新诗二次革命 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综述被引量:1
2005年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经过激烈讨论 ,与会专家取得基本共识 ,倡导中国新诗二次革命 ,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 ,推进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和现代诗的中国化。
蒋登科任毅
关键词:中国新诗诗歌精神诗体
叶维廉比较诗学理论管窥被引量:2
2004年
当代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从语言和美学两个向度显示的中西方诗学理论差异是:西方文化以逻辑推理把握世界,东方是通过具体经验体悟世界;西方诗歌主要表现智性认识,而中国古典诗歌重在形象感受;东西方文化存在错位现象,东方诗歌在语法和美学上的优点可以补救西方现代诗歌的不足。
任毅蒋登科
关键词:比较诗学语言美学
网络诗歌对人文精神的解构被引量:1
2005年
网络诗歌是运用网络这个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阅读的新的诗歌样式。从十多年我国大陆网络诗歌的发展来看,相对于平媒诗歌,它更多地体现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解构。网络诗歌的匿名创作放弃了诗人对创作主体角色的承担;颠覆了传统平媒诗中的人文价值观;它的读屏模式消解了平媒诗歌阅读时的诗性体验。电子媒体的崛起,把诗歌置于全球大众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中国新诗可以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实现它在艺术领域的再次复兴。
任毅蒋登科
关键词:网络诗歌人文精神解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