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艳艳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突变
  • 4篇家系
  • 3篇基因
  • 2篇对称性
  • 2篇遗传性
  • 2篇遗传性对称性...
  • 2篇异常症
  • 2篇色素异常
  • 2篇色素异常症
  • 2篇基因突变
  • 2篇基因新突变
  • 2篇NICAST...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掌跖
  • 1篇掌跖角皮症
  • 1篇松解性
  • 1篇通路
  • 1篇突变分析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7篇何艳艳
  • 6篇徐浩翔
  • 4篇王宝玺
  • 4篇李诚让
  • 4篇张晓峰
  • 3篇曾荣
  • 2篇肖学敏
  • 2篇李岷
  • 1篇林彤
  • 1篇陈旭
  • 1篇惠云
  • 1篇崔盘根
  • 1篇李志量
  • 1篇李黎明
  • 1篇王丽玮
  • 1篇张婉璐
  • 1篇李莉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1基因新突变
2017年
目的:确定一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提取家系中2例患者、2名表型正常者及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对照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ADAR1基因所有编码区并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中2例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错义突变(c.662C>T),导致p.P211R改变,家系中2名未患病的个体和5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ADAR1基因c.662C>T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DSH的致病性突变,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曾荣刘宇甄童建波何艳艳何艳艳徐浩翔林彤
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ADAR1基因突变
一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检测一个中国汉族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l hereditaria,DSH)家系患者ADAR1基因突变。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样,PCR扩增ADAR1基因所有编码区并进行测序,分别检测家系中2例患者和2名正常人的突变情况,并选取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人作为对照;同时检索文献中已报道的有关该病ADAR1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2例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错义突变(C.3463C〉T),导致P.R1155W改变,家另外2名未患病的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检索文献发现,该位点突变导致该病的已有5个家系报道,这是目前发现突变位点最高的基因。结论ADAR1基因C.3463C〉T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DSH的致病性突变,也是目前已知的该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
曾荣王丽玮王丽玮何艳艳何艳艳崔盘根徐浩翔
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突变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皮症一家系KRT9基因新突变
2017年
目的:检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皮症一家系患者角蛋白9(KRT9)基因突变。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家系中4例患者和3名正常人及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对照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KRT9基因所有编码区并进行测序,分别检测家系中的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存在KRT9基因错义突变(c.484T>C),导致第162位密码子由TCT(丝氨酸)转变为CCT(脯氨酸)(p.S162P),家系中3名正常个体和5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KRT9基因c.484T>C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皮症的遗传基础。
曾荣何艳艳惠云李志量徐浩翔李岷
关键词:基因突变
γ-分泌酶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γ-分泌酶是一个包含四个疏水性亚基的跨膜蛋白水解酶,可以裂解包括β淀粉样前体蛋白、Notch受体等超过30种Ⅰ型跨膜蛋白.近年来,在多个家族性和散发性反常性痤疮的病例中发现了γ-分泌酶基因存在杂合突变.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γ-分泌酶在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和诸如炎症性皮肤病、皮肤肿瘤、感染性皮肤病、性病及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皮肤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尚无临床应用,γ-分泌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可能在未来为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药物.
肖学敏何艳艳张晓峰李诚让王宝玺
关键词:皮肤病学Γ-分泌酶
Nicastrin基因突变的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Notch—HES信号通路的表达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检测nicastrin基因突变的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标本中,nicastrin及其下游Notch—HE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icastrin及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在4例nicastrin基因突变的患者皮损石蜡标本的表达,并用6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nicastrin与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Nicastrin蛋白广泛表达于表皮全层、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单位、大汗腺及小汗腺。在携带nicastrin基因突变的患者皮损中,表皮及毛囊漏斗部nicastrin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同时,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表达亦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Nicastrin蛋白与Notchl、Notch3以及HES一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31、0.748、0.807,P值分别〈0.01,〈0.05、〈0.01),而与Notch2、HES一5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597和0.591,均P〉0.05)。结论Nicastrin基因突变患者的皮损中nicastrin低表达,且与多种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呈正相关,提示nicastrin表达减少可能通过影响下游Notch—HES信号通路的表达参与反常性痤疮的发病。
李诚让何艳艳张晓峰徐浩翔王宝玺
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Nicastrin基因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构建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构建Nicastrin(NCT)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上鉴定其沉默效率,构建NCT基因稳定下调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为后续研究NCT基因下调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设计3个靶向NCT基因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表达序列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GLV3/H1/GFP + Puro中,成功构建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并通过测序鉴定。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其滴度。将HaCaT细胞分为空白组(未感染病毒)、阴性对照组(NC组,感染空载病毒LV3-shNC)和干扰组(感染NCT-shRNA1、2、3慢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靶基因的沉默效率,筛选出沉默效果最佳的干扰序列。结果 测序表明,NCT-shRNA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产生的慢病毒颗粒滴度为109 TU/ml。慢病毒感染HaCaT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大于95%。qRT-PCR结果,与NC组相比,干扰组NCT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其中NCT-shRNA1组NCT基因沉默效果最佳,干扰效率达到75%。Western印迹结果,与NC组相比,shRNA1组NCT蛋白表达抑制率为71.7%。结论 成功筛选出高效NCT-shRNA干扰序列,构建NCT-shRNA慢病毒重组表达载体,并构建NCT基因稳定下调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
毛秋霞张婉璐何艳艳贾苇雪Yang Brooks李莉李黎明张晓峰徐浩翔陈旭王宝玺李诚让
关键词:化脓性汗腺炎慢病毒属角蛋白细胞
反常性痤疮一家系nicastrin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一家系2例汉族反常性痤疮患者γ分泌酶基因的突变。 方法 提取家系中5名成员(2例患者、先证者父亲、2例目前未发病者)的外周血DNA,扩增nicastrin蛋白(NCSTN)、早老素(PSEN) 1、早老素增强子(PSENEN)、前咽缺陷蛋白(APH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以100例无关系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比较先证者皮损与4个健康对照NCSTN基因mRNA表达差异。 结果 检测到2例患者血样DNA存在NCSTN基因中第477位碱基发生C→A的杂合突变,即c.477C〉A,其余3名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未发现相应突变;查询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也未发现此突变。另外,先证者皮损NCSTN mRNA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减少。 结论 NCSTN基因新的无义突变c.477C〉A是该反常性痤疮家系的致病突变,并可能通过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导致该基因功能失活。
肖学敏徐浩翔惠云张晓峰何艳艳李诚让王宝玺
关键词:基因突变系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