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云丹

作品数:15 被引量:235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色谱
  • 5篇气相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挥发性
  • 4篇电子鼻
  • 4篇顶空
  • 4篇顶空固相微萃...
  • 4篇质谱联用
  • 4篇挥发性成分
  • 4篇固相微萃取
  • 3篇质谱
  • 3篇气相色谱-质...
  • 2篇养殖
  • 2篇气质联用
  • 2篇微藻
  • 2篇金枪鱼
  • 2篇挥发性风味
  • 2篇挥发性风味成...
  • 2篇挥发油
  • 2篇海洋微藻

机构

  • 15篇宁波大学
  • 4篇宁波今日食品...

作者

  • 15篇侯云丹
  • 9篇严小军
  • 7篇徐继林
  • 5篇苏秀榕
  • 5篇黄健
  • 4篇缪妙
  • 2篇王霞
  • 1篇徐年军
  • 1篇金浩良
  • 1篇陈海敏
  • 1篇蒋莹
  • 1篇孙雪
  • 1篇孙静
  • 1篇沈洁
  • 1篇章璐
  • 1篇蔡西栗
  • 1篇周成旭
  • 1篇杨锐
  • 1篇徐善良
  • 1篇朱招波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质谱学报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热温度对牡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为探讨牡蛎挥发性风味与加工温度的关系,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不同温度加热牡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牡蛎在加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新鲜牡蛎在加热到100℃和150℃时气味发生明显变化。通过GC-MS从新鲜牡蛎、100℃加热牡蛎和150℃加热牡蛎中分别检出47、59和56种挥发性物质,己醛、反-2-,顺-6-壬二烯醛、庚醛、辛醛等醛类物质对新鲜牡蛎的风味影响较大,使其具有腥味、蘑菇及黄瓜的风味;经过100℃加热后,牡蛎的腥味减弱,肉香浓郁,醛类和杂环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150℃加热牡蛎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烃类,杂环化合物对其烘烤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黄健王霞侯云丹王求娟陈义方张腾军苏秀榕
关键词:牡蛎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挥发性风味成分
加工温度对鲣鱼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探明不同温度对鲣鱼普通肉和暗色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子鼻定性区分新鲜肉及加热至70,80,90,100,110,120,150℃的鲣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新鲜及95℃和150℃鲣鱼普通肉和暗色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电子鼻对不同温度下的鲣鱼肉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快速、灵敏;由GC-MS分析可知,新鲜鲣鱼普通肉以鲜香味为主(2,4-戊二烯醛、苯甲醛、辛醇、1-辛烯-3-醇、1-戊烯-3-醇),略有腥味(壬醛、庚醛);经95℃加热后,腥味大大减弱,并产生肉香味(2-戊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2-乙酰吡咯、2-异丙基呋喃)。相比于普通肉,新鲜暗色肉的鲜香味较弱(2,4-戊二烯醛、苯甲醛、1,5-辛二烯-3-醇),腥味大(辛醛、壬醛、庚醛);加热后,腥味增强(壬醛、辛醛、三甲胺),同时也产生肉香味(苯甲醛、2,4-戊二烯醛、反式-2-(2-戊烯基)呋喃、2-戊基呋喃、2-乙基呋喃)。经150℃加热后,普通肉和暗色肉均产生不良风味,失去食用价值。
全晶晶侯云丹黄健王求娟陈义芳苏秀榕
关键词:鲣鱼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挥发性成分
烘干对蜈蚣藻挥发油化学物质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对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中挥发油物质组成进行了GC-MS分析,并确定了烘干对其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选择新鲜和40℃下烘干的蜈蚣藻,在挥发油测定器中用乙酸乙酯通过循环蒸馏萃取,浓缩后用EI源在全扫描检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各分离组分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147及WILEY7谱库检索定性,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进行相对定量,加入1mg香草醛标准作为内标绝对定量。结果表明,干、新鲜两种海藻中分别含挥发性物质43.81mg/g和22.23mg/g,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物质种类最多,挥发性组分主要是醛类、脂肪酸类和醇类物质。两种海藻中含量最高的均是棕榈酸和十五醛。通过比较发现:烘干对鉴定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没有影响,但对同一类物质,保留时间短的组分烘干后相对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保留时间长的组分相对含量有减少的趋势。
徐继林侯云丹严小军骆其君
关键词:烘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千层塔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将千层塔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首次研究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千层塔挥发油成分复杂,含量较高的为3-羟基-2-甲基戊二酸二甲酯、苹果酸二甲酯、3-羟基-正丁酸甲酯、3-(4-羟苯基)-2-丙烯酸甲酯与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己甲醇.此外,还鉴别到一种石松生物碱.千层塔挥发油中分子量较小的酯类与醇类物质较多,并含有一种生物碱Luciduline.
王婷婷赵丽娟何山杨锐侯云丹严小军
关键词:千层塔挥发油生物碱
多孔隙牡蛎贝壳粉的制备及功效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多孔隙牡蛎贝壳粉的生物功效。方法:采用高温煅烧制备多孔隙牡蛎贝壳粉,以柱层析除菌试验检测其除菌能力;以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GC-MS联机分析,检测贝壳粉对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用120目多孔隙牡蛎贝壳粉填直径为1.2cm的柱子,柱高为1cm时抑菌率可达82.3%,饱和时间50min时具有较强的除菌能力。脱臭前、后气味成分中烷烃类化合物峰面积减少率在80%以上。处理后3种海鱼鱼肉(小黄鱼、鲳鱼和带鱼)的挥发性物质中,二甲基甲胺的峰面积减少率分别为79.27%、100%和99.01%。结论:多孔隙牡蛎贝壳粉具有较强的除菌和脱臭能力,是一种有价值的生物过滤、除臭材料。
章璐陈海敏侯云丹严小军
关键词:煅烧抑菌脱臭GC-MS
海洋微藻培养液中二甲基硫与二甲基硫丙酸的同步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水体中二甲基硫(DMS)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微藻培养液中DMS、溶解态二甲基硫丙酸(DMSPd)和颗粒态二甲基硫丙酸(DMSPp)的同步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在0.01~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10.6pg,加标回收率为(93.1±1.3)%;相对误差范围小于5%。将4种微藻培养液高速离心,上层和下层溶液分别加固体NaCl后立即测定DMS,加NaOH溶液反应12h后测定DMS含量,根据其数值的差值可得到各微藻培养液中DMS与DMSP的含量。检出结果与文献报道具有相似的结论:甲藻和定鞭藻是DMS(P)的重要生产者。其中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单位细胞DMSPp的检出含量为(13.8±0.9)pg/cell。
周成旭徐继林严小军侯云丹蒋莹
关键词:海洋微藻培养液二甲基硫二甲基硫丙酸
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器官脂肪酸组成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2
2010年
取卵形鲳鲹白色肌肉、红色肌肉、肝脏和脾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仪分析各组织器官脂肪酸组成。结果共鉴定出23种主要脂肪酸,同组织雌雄间总脂及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不同组织间差异明显;肝脏中总脂含量最高,白色肌肉中总脂含量最低;脾脏、白色肌肉中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肝脏中含有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是鱼体内重要的储能器官。
张少宁徐继林侯云丹徐善良缪妙严小军
关键词:卵形鲳鲹肌肉肝脏脾脏脂肪酸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大眼金枪鱼肉的挥发性成分被引量:42
2011年
目的:探究生鲜及热处理大眼金枪鱼肉挥发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大眼金枪鱼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生鲜及热处理大眼金枪鱼肉的主要风味贡献物质。结果:从生鲜及热处理大眼金枪鱼肉中分别鉴定出36种和4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一些醛酮类、醇类、呋喃类化合物,它们协同作用构成了大眼金枪鱼肉特有的风味;生鲜大眼金枪鱼肉中醛类、醇类起主要作用,尤其是2,4-戊二烯醛(31.74%)、1-辛烯-3-醇(7.8%);热处理大眼金枪鱼肉中醛类、呋喃类对其风味贡献最大,相对含量分别为64.09%和11.41%。结论:醛类、醇类、酮类、呋喃类等化合物对鱼肉的风味贡献较大,热处理产生肉香味的原因可能脂肪、蛋白质的降解以及Maillard反应。
孙静黄健侯云丹王求娟陈义方苏秀榕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大眼金枪鱼挥发性成分
海洋微藻中C3羟基甾醇TMS衍生物EI源质谱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推测甾醇TMS衍生物特殊碎片的质谱裂解规律,结合标准品TMS衍生物的质谱图进行分析。根据质谱特征离子确定甾核的双键数,甲基化程度和侧链上双键数,烷基化程度以及相关的位置。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V(氯仿)∶V(正己烷)=1∶4的混合溶液提取甾醇,BSTFA衍生化,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应用此研究规律对4种甲藻:共生藻属甲藻(Symbodiniumsp.)、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的甾醇组成进行鉴定。
缪妙严小军徐继林侯云丹
关键词:甲藻
小球藻规模化养殖用于生物能源的研究
徐年军孙雪侯云丹陈海良金浩良蔡西栗夏钰妹朱招波
该项目以一种含油量较高的能源微藻:小球藻(Chlorella)为材料,进行了初步的藻种诱变、油脂检测方法优化、培养基优化和工业废水培养、扩大培养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行了小球藻的紫外诱变,通过选育获得具有较好生长和产油特...
关键词:
关键词:基因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