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维勤

作品数:36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ZRO
  • 8篇复合镀
  • 7篇纳米
  • 6篇电沉积
  • 6篇镀层
  • 6篇ZRO2
  • 5篇复合镀层
  • 4篇纳米ZRO2
  • 4篇耐蚀
  • 4篇耐蚀性
  • 3篇颜料
  • 3篇配合物
  • 3篇珠光
  • 3篇珠光颜料
  • 3篇晶体
  • 3篇晶体结构
  • 3篇固相
  • 3篇复合电沉积
  • 3篇ZN
  • 3篇CD

机构

  • 35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马来亚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工学院
  • 1篇惠州建邦精密...

作者

  • 36篇傅维勤
  • 20篇李大光
  • 14篇何湘柱
  • 12篇舒绪刚
  • 7篇谢绍俊
  • 6篇黄慧民
  • 4篇姬文晋
  • 3篇赵丰华
  • 3篇黄林源
  • 3篇游效曾
  • 3篇蔡伟贤
  • 2篇周舟
  • 2篇李铁虎
  • 2篇陈焕钦
  • 2篇温立哲
  • 2篇余超
  • 2篇崔英德
  • 2篇雷华山
  • 2篇郭清泉
  • 2篇练澎

传媒

  • 3篇材料保护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腐蚀与防护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无机盐工业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涂料工业
  • 1篇江苏化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中国陶瓷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化工装备技术
  • 1篇表面技术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Chines...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搅拌球磨反应制备稳定化氧化锆超细粉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搅拌球磨反应制备稳定化氧化锆超细粉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锆源为原料,按化学计量比加入含稳定剂金属的盐类或氢氧化物,有机酸和分散剂,混合均匀;再经搅拌球磨,干燥,粉碎,煅烧,粉碎,制得的稳定化氧化锆超细粉体;...
李大光吴智傅维勤周立清潘春阳
文献传递
ZrO_2纳米微粒在镀锌电解液中分散情况的研究
2009年
选用ZrO2纳米微粒悬浮于镀锌电解液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复合镀液。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分散剂、分散方式、镀液pH及加料顺序对ZrO2纳米微粒在镀液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超声分散并采用加料顺序1),可以得到分散性较好的复合镀液。
谢绍俊何湘柱傅维勤舒绪刚
关键词:复合镀液ZRO2镀锌
Zn-ZrO_2复合镀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氯化铵体系中Zn-ZrO2复合电镀的工艺,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ZrO2含量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到了Zn-ZrO2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并对Zn-Zr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粉体浓度为14 g/L,电流密度为10 A/dm2,pH值为4,搅拌强度为25 r/min时,复合镀层中ZrO2微粒复合质量分数为4.25%.Zn-ZrO2复合镀层抗盐雾时间为183 h,耐蚀性明显优于六价铬Zn镀层.
谢绍俊何湘柱傅维勤舒绪刚雷华山
关键词:复合镀层耐蚀性
微波技术在固相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2年
介绍了微波辐射和固相化学的特点 ,阐述了微波辐射固相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机理 。
李秀艳李大光傅维勤谭长水
关键词:微波技术固相化学反应固相合成
一种制备钛锆酸铅压电陶瓷粉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钛锆酸铅压电陶瓷粉体的方法,其制备方法是以铅盐、偏钛酸、碳酸锆和草酸为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经球磨搅拌、干燥、粉碎细磨后,在500~800℃预烧,预烧后的粉体经球磨后,加入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加压成型,...
李大光练澎傅维勤张小凤周舟
文献传递
空心微珠表面包覆TiO_2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在采用加碱法空心微珠表面包覆TiO2,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70~80℃,体系pH值2.0~2.5,加料时间控制在4~5 h,搅拌速度400r/min,得到的样品经过950℃,2 h煅烧处理.指出提高空心微珠包覆率和保证包覆尽量均匀是影响涂层降温效果的关键.
郭清泉傅维勤黄惠民陈焕钦
关键词:空心微珠二氧化钛包覆
镀锌层低铬白色钝化工艺的研究
2009年
通过研究低铬白色钝化工艺,得到了低铬钝化液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实验探讨了钝化液中各组分及工艺条件对钝化膜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白色钝化膜。钝化膜在质量分数为3%的CuSO4快速腐蚀实验中,变色时间为54 s,抗盐雾时间为106 h。
谢绍俊何湘柱舒绪刚傅维勤雷华山
关键词:锌镀层低铬
新配合物[Cd(H_2O)_2(phen)_2](PA)_2的制备及晶体结构被引量:6
2002年
The new compound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d(ClO4)2·6H2O,1,10 phenanthroline (phen)and picric acid (HPA)(ratio 1∶3∶2) in m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refluxing for 4 hours. The crystals used for X ray analysis was obtained by slow evaporation of the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rystal compound is in triclinic with space group with a=1.1363(4)nm,b=1.2593(2)nm,c=1.3972(4)nm,α=93.97(2)?,β=100.84(3)?,γ=106.29(2)?,Z=2,V=1.8690(9)nm3,Dc=1.715g·cm-3, μ(MoKα)=0.677mm-1,F(000)=972,R=0.0907,wR=0.2240. In the complex, the Cd? cation is octahedrally coordinated to two 1,10 phenanthroline ligands and two water molecules incis disposition. As outer sphere, picrate anions are combined with inner by hydrogen bond and static electricity interaction.
李大光傅维勤游效曾Wei Chen
关键词:二氮杂菲苦味酸盐晶体结构镉配合物
纳米ZrO_2/Cr复合电沉积的工艺条件被引量:4
2009年
将纳米浆料ZrO2加入基础铬镀液中进行电沉积,获得了纳米ZrO2/Cr复合镀层。对比研究单组分镀铬和复合镀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增大,两种电镀电流效率都是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下降;电镀时间延长,相应镀层厚度增大,但超过20 min后,镀层外观粗糙。确定了适宜的电镀工艺范围:时间15~20 min,电流密度15~17.5 A/dm2,搅拌强度300 r/min,温度为25~30℃。SEM和能谱分析表明,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分布均匀,锆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45%(质量分数)。
舒绪刚黄慧民何湘柱傅维勤赵国鹏
关键词:电沉积ZRO2镀铬
夹层化合物四氯合镉(Ⅱ)酸4-硝基苯铵的合成与结构
2002年
The title compound was prepared by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of stoichiometric amounts of CdCl2·H2O and 4 nitroaniline . The crystal used for X ray analysis was obtained by slow evaporation of an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X 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a, a=0.77864(7)nm,b=0.72547(6)nm,c=3.3126(2)nm,Z=4,V=1.8712(3)nm3,Dc=1.890g·cm-3,μ=1.763mm-1,F(000)=1048,R=0.0300,wR=0.0697. The title compound is a typical two dimensional organic intercalated compound. The inorganic layers of the compound are formed by CdCl6 octahedra sharing corner Cl atoms (i.e. catena poly[dihlorocadmium di μ chloro]). The organic ammonium cations are intercalated between every two metal halogen layers and formed the organic layers of the compound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李大光傅维勤游效曾Wei Chen
关键词:夹层化合物晶体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