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亚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贝母
  • 7篇浙贝
  • 7篇浙贝母
  • 7篇基因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克隆
  • 3篇基因表达
  • 2篇营养
  • 2篇营养成分
  • 2篇栽培
  • 2篇生物碱
  • 2篇胚芽米
  • 2篇葡萄
  • 2篇鳞茎
  • 2篇巨峰
  • 2篇巨峰葡萄
  • 2篇基因保守区
  • 2篇基因克隆

机构

  • 15篇浙江万里学院
  • 6篇浙江省中药研...

作者

  • 15篇冯亚斌
  • 15篇王忠华
  • 8篇俞信光
  • 6篇江建铭
  • 6篇沈晓霞
  • 2篇吴月燕
  • 2篇吴秋丽
  • 2篇刘双双
  • 1篇俞超
  • 1篇徐可可
  • 1篇祝文斌
  • 1篇王志安
  • 1篇张鹏飞
  • 1篇钱广
  • 1篇陈金金
  • 1篇张涛
  • 1篇李沫宇

传媒

  • 3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科技通报
  • 2篇中草药
  • 2篇核农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成药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贝母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克隆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肌动蛋白(Actin)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浙贝母根、茎、叶、花、鳞茎总RNA,设计合成简并引物。以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和Ta克隆技术克隆Actin基因保守区序列片段。以该基因为内参基因,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经RT-PCR扩增和Ta克隆,得到1段基因序列(463 bp)。浙贝母Actin基因与岷江百合、郁金香、虎眼万年青、铁皮石斛、柿子、光皮桦、玉米相似度较高(84%~98%),其氨基酸序列与阿帝露茅膏菜、甘蓝型油菜、香草兰、岷江百合、麻疯树、枸杞、红海榄的同源性均在89%以上,并且其Actin蛋白与百脉根、岷江百合、郁金香亲缘关系较近。HMGR基因在该植物各部位表达有显著差异,依次为鳞茎>花>叶>茎>根。结论首次从浙贝母中克隆出Actin基因(命名为Ft Actin),可为其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冯亚斌施鑫磊俞信光沈晓霞江建铭王忠华
关键词:浙贝母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药用植物甾体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及合成途径被引量:6
2016年
甾体生物碱是药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是一类具有降压、止咳、平喘、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目前,甾体生物碱的合成代谢途径、分离纯化、鉴别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药用植物甾体生物碱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根据萜类物质合成途径,推测总结了甾体生物碱的合成相关途径和参与该途径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药用植物甾体生物碱的代谢途径与基因表达调控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冯亚斌庄欣晨沈晓霞江建铭王忠华
关键词:药用植物甾体生物碱药理作用
浙贝母HMGR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第一个限速酶,在植物生物碱类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HMGR...
冯亚斌俞信光庄欣晨王忠华
关键词:浙贝母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胚芽米营养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以来自相同水稻品种的胚芽米、糙米和精米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如水分、灰分、蛋白质、氨基酸、直链淀粉、微量元素等)进行了测定,同时对三者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胚芽米的蛋白质、灰分、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多于精米,而与糙米相比相差不大。这说明胚芽米具有糙米类似的营养价值。但由于糙米含有较多的糊粉,蒸煮后口感粗糙不适合食用,因此,胚芽米既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又具有较好的口感,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朱一帆冯亚斌林轩周美园王忠华
关键词:胚芽米糙米精米主要营养成分
浙贝母FPS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生物碱代谢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克隆出浙贝母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并对其表达量与生物碱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究FPS基因在浙贝母生物碱合成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出浙贝母FPS基因的全长序列;以浙贝母狭叶、宽叶和新梅园3个品种6个组织及10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鳞茎为材料,采用RT-qPCR和HPLC-ELSD技术分别测定了FPS基因的表达量与生物碱(浙贝甲素和浙贝乙素)的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PS基因cDNA序列全长1 629 bp,开放阅读框为1 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3个不同浙贝母品种中FPS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趋势相同,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新鳞茎;不同发育时期新鳞茎FPS基因表达量与生物碱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宽叶和新梅园品种中,FPS基因表达量与浙贝甲素、浙贝乙素量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89、0.613,0.427、0.622),但在狭叶品种中,该相关性相对较低(0.054、0.236);狭叶、宽叶和新梅园3个品种不同组织中FPS基因表达量与生物碱量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57、0.476,0.085、0.495,0.375、0.432)。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出浙贝母FPS基因的全长序列,FPS基因参与了浙贝母生物碱的合成代谢调控。
冯亚斌李沫宇吴秋丽江建铭沈晓霞王忠华
关键词:浙贝母基因表达生物碱代谢调控
有机栽培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以3年生大棚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的巨峰葡萄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葡萄果实的平均果粒质量、果粒横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成熟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成熟期果实质地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探究有机栽培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巨峰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平均果粒质量、果粒横径在整个果实发育期相差不大,但成熟期略低于常规栽培。总体而言,有机栽培改善了巨峰葡萄的品质。
刘双双俞信光高长达冯亚斌钱广陆思芸吴月燕王忠华
关键词:有机栽培常规栽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
有机基质栽培对巨峰葡萄花色苷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明确有机基质栽培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为材料,分别采用液相色谱(HPLC)技术和RT-PCR技术,研究有机基质栽培对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基质组的花色苷总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机基质栽培使巨峰葡萄果实整个发育期或部分着色期果皮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中PAL、4CL、CHS、CHI、F3Hs等结构基因和Vlmyb A1-1、Vvmyb A1等调节基因的转录表达上调。本研究结果为巨峰葡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俞信光刘双双冯亚斌吴月燕王忠华
关键词:葡萄有机基质栽培常规栽培花色苷基因表达
不同水稻品种胚芽米加工特性及其品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以不同品种的水稻为材料,以留胚率为参数进行胚芽米专用水稻品种的筛选,同时进行营养成分(如灰分、蛋白质、氨基酸、直链淀粉、微量元素等)的测定,最后进行品质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品种加工成胚芽米的可适性。结果发现,不同品种水稻经加工后留胚率存在较大差异,粳稻的留胚率明显高于籼稻与籼粳杂交稻,三者平均留胚率分别为76.1%、66.83%和64.96%。品质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水稻品种的条件下,由留胚率高的水稻品种加工而成的胚芽米蛋白质、氨基酸、灰分及矿物质含量明显优于留胚率低的水稻品种。综上所述,不同品种均可加工成胚芽米,但胚芽米的品质取决于品种的类型与粒形。因此,以留胚率为指标开展胚芽米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对于提高胚芽米的产量与品质是切实可行的。
冯亚斌张鹏飞项方聪王忠华
关键词:水稻胚芽米留胚率营养成分
道地性药材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2015年
道地药材生产是药用植物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道地性药材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该文对道地性药材的含义、研究重要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内因、环境和栽培等外在因素)进行了较详尽的综述,同时对药材道地性形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展望,以期为中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参考。
庄欣晨冯亚斌王忠华
关键词:生理生化基础影响因素
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贝母属植物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比较了条形码序列ITS1和ITS2在贝母属植物中的鉴定效果。方法从8个贝母属21个样品中提取了基因组DNA,进行ITS1、ITS2序列的PCR扩增和测序,并比较了各样品DNA提取率、PCR扩增率及测序成功率。测序数据采用BLAST搜索法评价2种序列的鉴定能力,采用SPSS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采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对比不同物种ITS1、ITS2序列的一级结构差异,发现其ITS1序列长度为205-229 bp,有信息位点27个(所占比例11.8%),鉴定成功率为72.2%;ITS2序列长度为236-244 bp,有信息位点20个(所占比例8.2%),鉴定成功率为100%。ITS1序列的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 8和0.066 1,而ITS2序列的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 5和0.046 8,且种内高度保守;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2种ITS序列能准确区分出浙贝母类群、川贝母类群和北方贝母类群,而ITS2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准确度更高。结论 ITS2序列能够更准确鉴定不同物种贝母,适合作为贝母属植物的通用条形码序列。
俞超梁孝祺陈金金盛梦俊冯亚斌王忠华
关键词:贝母属ITS1ITS2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