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孟 作品数:68 被引量:642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大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植物区系过渡性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被引量:35 2009年 利用野外考察和文献记载资料,结合气候数据,探讨了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生物地理意义及其与年平均温度之间的联系,并将区系过渡性的生物地理意义应用于中国东部地区植被的分区。结果表明:海拔与纬度均与Ttrop/Ttemp(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之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区系过渡性可以通过其与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进行估算;当区系过渡性为恒值时,出现恒定值的海拔高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单调递降格局;区系过渡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呈偏峰分布格局。通过对区系过渡性与年平均温度之间联系的抛物线方程式的分析,中国东部地区热带雨林北缘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与北温带针叶林之间的分界线分别在21.5°N以南、34°N—35°N和47.5°N以北,年平均温度分别在23.40℃、12.45℃和1.51℃。这与过去的相关研究比较一致,并为中国东部地区植物区系的变化以及植被地理分布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冯建孟 徐成东关键词:年平均温度 生物地理意义 紫茎泽兰水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紫茎泽兰水提液对大豆、小白菜、水稻、玉米4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4种供试作物的种子萌发率、胚根和胚芽生长等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当提取液浓度增至2.50%时,明显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李国树 冯建孟 浦雪梅 徐成东关键词:紫茎泽兰 水提液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聚类分析 被引量:9 2010年 以覆盖云南地区全境的种子植物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GIS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世界分布成分所占的比重呈递增趋势,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递增格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4.5°N左右,研究区域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界线以南,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植被类型主要为热带区系性质强烈的山地雨林、季节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分界线以北,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甚至占主导地位,植被类型主要为具较强温带区系性质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寒草甸以及具强烈区系过渡性质的半湿润、湿性常绿阔叶林。该分界线与"田中线"不同,可能源于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差异。 冯建孟 朱有勇关键词: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聚类分析 Diversity Centers of Rice Cultivar in Yunnan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被引量:1 2011年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have strong impact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cultivar., In this pap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versity centers of rice cultivar and ecological, cultural factors was probed, based on datasets of rice cultivar in Yunnan, Southwe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versity centers of rice cultivar were observed in Southwest Yunnan, South Yunnan and Southeast Yunna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local culture of rice production and warm, humid climate. For the diversity center in South Yunnan, culture of rice production of Dai and Hani people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The diversity center in Southwest Yunnan may relate to the culture of rice production of Dai, Jingpo and Lahu people, and for the diversity center in Southeast Yunnan, Miao, Yao and Zhuang people's culture in rice production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d the cultivation of rice cultivars, and high diversity of rice cultivars facilitate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well. 冯建孟 何汉明 高东 李成云关键词:YUNNAN 云南樟科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8 2008年 樟科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域内樟科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樟科植物物种数和属数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偏峰分布格局。在海拔梯度上,区系分化强度也呈偏峰分布格局,分化中心可能在海拔2000m左右;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樟科植物的物种数和属数均呈调递减趋势。区系分化强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区系分化中心可能在低纬度地区;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樟科植物的多样性呈轻微递减趋势,但区系分化强度无显著变化;总体上,研究区域内樟科植物的多样性分布中心集中在低纬度、中低海拔(海拔1500—2000m左右)的南部地区。 查凤书 何丽香 杨飞 杨惟 杨杰 冯建孟关键词:樟科植物 多样性 云南省外来植物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8 2009年 外来物种的扩散和入侵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该研究利用《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云南植物志》、《中国外来入侵种》最新相关文献和笔者近5年的野外考察资料,以云南植物分区为基本空间单位,探讨了云南地区外来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面积、交通里程和人口数量均明显影响外来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交通里程起着主导作用.交通密度显著影响研究区域内外来植物的物种密度.外来植物占总物种数的比例主要受到交通密度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外来植物扩散和入侵直接影响当地的物种组成.与自然环境因子相比,人类活动的交通和人口因素,对物种多样性和外来植物占总物种数的比例等方面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冯建孟 徐成东关键词:外来植物 环境因子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2008年 通过物种分布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探讨了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分布区类型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特有成分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单调递增格局;而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中亚分布成分所占比重均很小,甚至未发现,这可能与研究区域内湿润的气候或生境有关.海拔梯度上泛热带分布与热带亚洲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区系成分,表明该区域的植物区系与热带亚洲和泛热带植物区系之间的紧密联系.海拔梯度上不存在区系平衡点,这可能与研究区域所处的低纬度以及较小的海拔高差有关. 冯建孟 徐成东关键词: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多样性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附载植物的关系 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探讨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与附载植物的关系,调查了附载植物胸径、树高、枝下高及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按照径级分别对不同径级下的附载植物的附生蕨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偏相关分析,并采用方差分析判断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附载植物树高和胸径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附载植物的枝下高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表明较低的枝下高有利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增加。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徐成东 李雪玲 冯建孟关键词:多样性 水稻遗传多样性栽培控制稻瘟病的灰色评价 被引量:11 2010年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间栽模式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病害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因子互作的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本文利用水稻间栽模式下的8个田间生态指标,根据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各生态指标与糯稻冠层孢子捕捉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和权重的分析,并对不同混栽模式下的上述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糯稻冠层稻瘟病孢子捕捉数与田间风速和湿度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其次温度,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灰色关联度最小。此外,随着糯稻和杂交稻行比的增加,反映间作生态系统抑制或降低病害发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递增趋势。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具备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不具有的处理贫信息和非正态分布等不确定性数据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结果具有相对较高的可信度。 何汉明 房辉 周惠萍 谢勇 刘林 冯建孟 李成云 朱有勇关键词:间栽 稻瘟病 生态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地理分布格局的群落尺度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探索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对于理解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20个植物群落样方,探讨了云南地区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纬度、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增趋势,但在经度梯度上呈递减趋势;热带区系成分所占的比重在地理梯度上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地形格局较好地反映了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的比值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区系过渡性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滇西北地区和包括滇西南、滇东南与滇南在内的云南南部地区,而高值主要出现在云南中部地区和中海拔地区,这可能与区系迁移过程和海拔梯度有关。热带区系成分在云南地区基带植被中占主导地位;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占云南土地面积的60%左右,而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海拔的北部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40%左右。本研究从基带植被的区系性质和温、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的土地面积的构成证实了云南地区可能是一个"热带山原"的假说。区系过渡性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格局。当年均温在13.1℃左右时,出现区系平衡点。相对水平分布而言,云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可能更值得注意。 冯建孟 张钊 南仁永关键词:种子植物 植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