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仁强

作品数:52 被引量:31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输血
  • 6篇血小板
  • 6篇细菌
  • 6篇红细胞
  • 5篇血液
  • 5篇献血
  • 4篇血型
  • 4篇渗透脆性
  • 4篇浓缩血小板
  • 4篇配血
  • 4篇细菌培养
  • 4篇献血者
  • 4篇采血
  • 3篇单采
  • 3篇单采血小板
  • 3篇输注
  • 3篇微柱
  • 3篇微柱凝胶
  • 3篇微柱凝胶法
  • 3篇细菌污染

机构

  • 50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东莞市厚街医...
  • 1篇广州血液中心
  • 1篇东莞市虎门医...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50篇刘仁强
  • 30篇何子毅
  • 28篇刘赴平
  • 20篇邹文涛
  • 18篇叶柱江
  • 18篇刘景春
  • 14篇王德文
  • 14篇秦艳兰
  • 10篇陈金凤
  • 10篇车嘉琳
  • 7篇胡应明
  • 6篇钟炽辉
  • 4篇邓穗英
  • 3篇李姗丹
  • 3篇陈少彬
  • 3篇师清莲
  • 2篇黄志森
  • 2篇王庆
  • 2篇莫柳平
  • 2篇师玲玲

传媒

  • 13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鉴定及其理化功能研究
何子毅邹文涛胡应明钟炽辉刘仁强王德文刘赴平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预防措施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首先采用血液采集前采血器材的检查、采血环境的严格消毒及献血者严格筛选,同时改进献血者进针区皮肤消毒方法和对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其次去除最初采集的部分血液,再进行血小板输血前细菌培养检查三种预防措施来减少血小板污染。另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120细菌监测系统进行需氧瓶及厌氧培养瓶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手工混合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72%降低至0.45%(P<0.01),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47%降至0.23%(P<0.01),总的细菌污染率由0.62%降至0.29%(P<0.01)。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对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刘赴平刘仁强叶柱江刘景春邹文涛王德文陈金凤何子毅
关键词:血小板细菌输血
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第5次输血前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及抗-c,第16次交叉配血前抗体鉴定为抗-E、抗-c及抗-Mur,平均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多花费时间37min。结论多次输血患者将不断地产生不规则抗体,将延长交叉配血的时间,选择自体输血或电子配血将避免产生不规则抗体,并能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快速。
刘仁强何子毅邹文涛钟炽辉胡应明李慧敏刘赴平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血型
PGD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系统效果的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PGD检测系统用于混合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检测的效果。方法分别将配制后经浓缩血小板稀释为101、103和105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菌悬液进行PGD检测限的评估;将上述菌株分别接种于浓缩血小板中制成菌液浓度为101、103CFU/ml的模拟细菌污染浓缩血小板,经22℃振荡保存24、72、120 h后分别用PGD法和Bact/ALERT法进行细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细菌污染检测限和阳性反应时间。结果 PGD法对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限为105CFU/ml,表皮葡萄球菌为103CFU/ml;将103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到浓缩血小板,24 h后PGD检测均为阴性,72 h后均为阳性,而Bact/ALERT法检测在10 h均呈阳性反应;将105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接种浓缩血小板4 h后PGD检测均为阳性,Bact/ALERT法在3—6 h内均呈阳性反应。结论 PGD检测系统对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检测限为(103—105)CFU/ml,适用于医院输血部门在血小板输血前的快速细菌检测。
车嘉琳何子毅刘赴平刘仁强刘景春胡应明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细菌污染PGD
亚甲兰光化学法对FFP中凝血因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组样本处理前后的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Fg及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灭活组FⅤ∶C、FⅧ∶C处理后含量显著低于灭活前(分别为t=3.40,P<0.01;t=2.57,P<0.01),但Fg、FⅡ∶C、FⅩ∶C、FⅫ∶C及总蛋白灭活前后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过滤组处理前后FⅤ∶C、FⅧ∶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B-P对FFP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Ⅴ∶C和FⅧ∶C含量有明显影响,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其他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含量无影响。
刘仁强秦艳兰何子毅钟炽辉邓穗英叶柱江
关键词:病毒灭活凝血因子总蛋白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输血前对患者血清(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征,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2006年6月到2007年12月间临床送检的疑难配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阳性54例,其中同种抗体26(51.85%)例,自身抗体26(48.15%)例,抗体特异性未确定2例,同种抗体中以Rh系统最多,占15/28(53.57%),其次为MNSs系统,占5/26(19.23%),Rh系统抗-E明显多于抗-D,与以往文献报道不同;MNSs系统主要是抗-M;自身抗体主要为抗IgG型抗体占14/26(53.84%),其次为抗IgG和抗C3d抗体同时阳性占8/26(30.77%),冷自身抗体最少占4/26(15.38%);对有同种抗体的患者输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后,患者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有自身抗体的患者按自身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原则进行输血后患者贫血症状缓解。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邹文涛何子毅李俊杰刘仁强刘景春
关键词:抗体溶血输血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诊断试剂盒质检评价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对进口、国产2个厂家的6个不同批次试剂盒进行抽检,以保证试剂的质量,预防不合格试剂用于标本检测。方法:采用抽检的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检测国家标准品考核血清盘,30份阳性血清,30份阴性血清和4份灵敏度血清,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相对符合率等指标。结果:进口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诊断试剂盒的6个不同批次试剂盒的特异性为99.6%,灵敏度为100%,相对符合率为98.33%;国产抗-HCV诊断试剂盒的6个不同批次,有1个批次的特异性为90.00%,灵敏度为86.66%,相对符合率为88.33%;其他5个批次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6.66%,相对符合率为98.33%。结论:进口试剂所有批次全部合格,国产试剂有1个批次不合格,退回厂家。影响试剂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检定合格的试剂,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抽检,确保检测结果可靠。
秦艳兰刘仁强刘景春叶柱江刘赴平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致敏红细胞和未致敏红细胞物理特性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致敏红细胞和未致敏红细胞形态大小及渗透脆性的差异。方法对健康献血者O型和Rh(+)型红细胞用IgG型抗-D致敏后,与未致敏的相同献血者的红细胞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红细胞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对二者进行渗透脆性比较。结果致敏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未致敏红细胞(P<0.05),未致敏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致敏红细胞(P<0.01),致敏红细胞渗透脆性大于未致敏红细胞。结论红细胞致敏后在体积上大于未致敏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可能与红细胞膜上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对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何子毅刘仁强邹文涛刘景春
关键词:致敏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
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少白混合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少白混合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方法:应用富含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混合在一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86例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观察158例少白混合血小板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指数(CCI)的变化。结果:91.8%(79/86)的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与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要求相符;142例患者输注少白混合血小板后止血或出血改善,CCI>10000。结论:少白混合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能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弥补单采血小板的不足,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刘仁强叶柱江邓穗英
关键词:PRP白细胞过滤
两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方法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为制备优质的混合浓缩血小板寻找最佳方案。方法混合过滤法制备的126份混合浓缩血小板(7袋,14 U混合),混合法制备的165份混合浓缩血小板(6袋,12 U混合,不进行白细胞滤除),检测其中血小板含量、RBC、WBC混入量。结果混合过滤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过滤后比过滤前,容量平均减少(43.39±0.38)mL,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79.6%,RBC清除率平均为18.21%,WBC清除率平均为97.8%;混合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RBC混入量、WBC混入量与混合过滤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均安全有效,而混合过滤法WBC混入量明显低于混合法。
李姗丹何子毅刘仁强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清除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