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兰芳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独幕剧
  • 1篇性别差异
  • 1篇雅文学
  • 1篇语言处理
  • 1篇语言模型
  • 1篇语义
  • 1篇语义表征
  • 1篇人际
  • 1篇人际互动
  • 1篇人脑
  • 1篇俗文学
  • 1篇题材
  • 1篇通俗文学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形象
  • 1篇自然语言
  • 1篇自然语言处理
  • 1篇自然语言处理...
  • 1篇文学
  • 1篇文言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兰芳
  • 1篇丁国盛
  • 1篇王瑾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社会科学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早期婚恋题材的独幕剧研究
本论文以早期婚恋题材的独幕剧为研究对象,以时代和社会发展作为研究的背景,联系独幕剧这种文学样式的文体特征,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但并不作为贯穿全文的批评视角和尺度),对早期婚恋题材的独幕剧进行系统研究,既关注...
刘兰芳
关键词:独幕剧婚恋题材性别差异女性形象
文献传递
《活着》——雅小说,俗小说?
2005年
刘兰芳
关键词:白话小说通俗文学雅文学文言小说
脑间同步性的产生机制及其功能
2025年
通过同时记录社会互动中多名个体的脑信号,超扫描研究普遍观测到个体间脑活动信号的同步性(inter-brain synchronization,IBS)。通过共同表征和相互预测机制,个体间相似的感觉输入、运动输出和注意唤醒等间接因素以及个体间信息传递活动会驱动IBS的产生。其中,镜像神经元系统、心智系统和相互注意−脑间同步−奖赏环路发挥了重要作用。IBS的强弱受互动类型与强度、任务情境、人际关系、个体特征与状态的调节。IBS可能在人际动作协调、语言交流和建立社会联结方面具有功能性意义。后续研究可深入探究“共同表征”与“相互预测”机制的关系、人际“去同步”、跨脑可塑性和不同交互形式的异同等问题。
术鑫迪刘菡茵王瑾刘志远刘兰芳
关键词:人际互动
语义在人脑中的分布式表征:来自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证据被引量:6
2023年
人脑如何表征语义信息一直以来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研究主要通过人为操纵刺激属性或任务要求等实验方法来定位语义表征脑区,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难以详细量化语义信息和语境效应等问题。基于语义的分布式假设,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将离散的、难以客观量化的语义信息转变为统一的、可计算的向量形式,极大提高了语义信息的刻画精度,提供了有效量化语境和句法等信息的工具。运用NLP技术提取刺激语义信息,并通过表征相似性分析或线性回归建立语义向量与脑活动模式的映射关系,研究者发现表征语义信息的神经结构广泛分布在颞叶、额叶和枕叶等多个脑区。未来研究可引入知识图谱和多模态融合模型等更复杂的语义表示方法,将语言模型用于评估特殊人群语言能力,或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来提高深度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
蒋嘉浩赵国钰马英博丁国盛刘兰芳
关键词:语义表征大脑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