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宏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538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海表
  • 3篇海浪
  • 3篇风场
  • 3篇风速
  • 3篇M
  • 2篇气温
  • 2篇极值
  • 2篇极值风速
  • 2篇EOF分析
  • 2篇ERS
  • 2篇C-H
  • 1篇大洋
  • 1篇大洋环流
  • 1篇大洋环流模式
  • 1篇地面气温
  • 1篇东南
  • 1篇中国海
  • 1篇突变
  • 1篇年变化
  • 1篇气旋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军蚌埠士官...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刘志宏
  • 6篇郑崇伟
  • 6篇陈晓斌
  • 1篇庄卉
  • 1篇宫鹏涛
  • 1篇林刚
  • 1篇李训强
  • 1篇王健
  • 1篇张德天
  • 1篇姚雪峰
  • 1篇石岭琳
  • 1篇周林
  • 1篇李靖
  • 1篇郑友华
  • 1篇李然
  • 1篇刘天宁

传媒

  • 2篇科技资讯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技术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自然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22年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来自ESE(NASA Earth Science Enterprise)的1988-2009年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表风速进行研究,发现在1988-2009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海表风速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近岸海表风速的递增趋势明显强于大洋,递增趋势较强的海域分布于日本周边海域、对马海峡、我国近海、中南半岛周边海域;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EOF分析的第一模态呈同位相分布,大值区分布于日本以东洋面,第二、第三模态则表现出西北部海域与东南部呈反位相分布;西北太平洋海域极值风速的大值区位于日本以东的广阔洋面,次大值区分布于台湾以东洋面、南海北部海域、渤海海域,且近海的极值风速明显小于大洋。
刘志宏郑崇伟庄卉李靖姚雪峰
关键词:EOF分析极值风速
近45年北印度洋海表风、浪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ZTCH-III),以ERA.40海表风场为驱动场,得到北印度洋1957年9月-2002年8月的海浪场,并分析其特征。研究发现,北印度洋1958~2001年年平均海表风速和有效波高均呈缓慢递增趋势;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有效波高存在2.36~5.2a左右的共同周期及26a的长周期震荡;北印度洋海域年平均海表风速、有效波高的突变形势与冬季相似,突变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本研究可以为在北印度洋这一重要战略通道上作业的船只提供重要参考。
郑友华郑崇伟李训强刘志宏
关键词:年变化
混合坐标大洋环流模式HYCOM及其研究进展
2013年
传统单一坐标由于自身的优缺点,使得利用单一坐标的海洋模式的模拟效果受到了限制。混合坐标的出现,正是为了综合z坐标、σ坐标、等密度坐标的优势并尝试解决这一难题而提出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美国海军研发的HYCOM模式以及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改进的NERSC-HYCOM模式,针对当前HYCOM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陈晓斌刘志宏林刚李柄更
关键词:HYCOM
基于QuikSCAT/NCEP风场的1999-2009年中国海表风场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1999年8月—2009年7月具有高精度的QuikSCAT/NCEP混合风场,对中国海海表风场的风速风向、极值风速、大风频率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MAM和SON的风速大值中心位于台湾海峡J,JA位于南海西南部海域,DJF大值区主要位于琉球群岛-台湾海峡-东沙群岛-平顺海岛一带,风向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极值风速的大值中心都主要集中在台湾以东洋面、琉球群岛附近海域、海南岛以东和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大部分海域3—25 m/s风速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6级以上大风出现频率较高的海域集中在对马海峡、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台湾岛附近海域;对逐月风场进行EOF分析的结果与季节特征分析的结果吻合较好,中国海近10年海表风场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
张德天郑崇伟石岭琳刘志宏陈晓斌
关键词:中国海极值风速EOF分析
热带太平洋地区HYCOM模式不同垂向坐标设置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改进的NERSC-HYCOM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域进行了多个不同垂向坐标设置的试验分析,探讨该海域不同垂向坐标设置对于模拟热带太平洋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并设计了一个改进型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赤道海区海温、纬向流速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及其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与密度相关的混合坐标模式对位密的选取是敏感的,NERSC-HYCOM模式应用于太平洋应选择适合太平洋的位密设置.2)具有较高垂向分辨率的单一z坐标或单一σ坐标模式能较好地模拟热带开阔大洋上层的温度场,但大洋边界处模拟效果稍差;单一σ坐标模式模拟的表层流场、双坐标σ-z模式以及上层z坐标分辨率不高的σ-z-iso混合坐标模式模拟的海温场和流场均不能令人满意.3)σ-z-iso混合坐标模式上层z坐标的分辨率对模拟效果影响较大,模拟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和海温应该采用较高上层z坐标分辨率的σ-z-iso混合坐标模式.
陈晓斌周林刘志宏陈璇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
基于多年ERA-I资料的獐子岛东南小海区风浪统计分析
2021年
为对黄海北部海域的风浪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参考,文章利用2008-2017年的ERA-I再分析资料,对位于獐子岛东南小海区的风场和海浪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力等级越高,风推浪预测准确率相对越低;对于4~8级风,风力等级与平均波高之间的关系接近线性,但二次拟合的效果更好,拟合优度达到0.984 2;受数据分辨率所限,持续大风条件下海浪成长至少需要6 h;6级风最多持续2天(48 h),波高最大接近3 m, 7级风最多持续18 h,波高最大接近3.6 m, 6~7级风最多持续66 h;6~8级风下大概率出现N-NW风向,风向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北风、南风、西风、东风;7级风在北风下的出现频次最高,不大于6级风时北风的对应波高比其他风向大0.5 m左右。
陈晓斌孙威刘志宏
关键词:海浪
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QN风场,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表风场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春季大风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在8 m/s以上,第一岛链以内在6 m/s以内;夏季大值区为南海大风区,在7 m/s以上;秋季,日本海和黄渤海多西北风,约7 m/s,台湾海峡可达9 m/s以上;冬季,风速多在8~10m/s.(2)从年平均风速来看,大值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在8 m/s以上;次大值区为台湾海峡和吕宋海峡,基本在8.5 m/s以上,台湾海峡甚至可达9m/s以上;其次,南海大风区也在7.5 m/s以上.(3)大风频率的分布与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征大体一致,中国近海的风速大值区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吕宋海峡、琉球群岛附近、南海大风区.
朱苗苗贾本凯郑崇伟刘志宏
1957年至2010年瓦房店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及突变形势
2013年
利用瓦房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50余年来,瓦房店的气温以0.0186℃/a的速度显著性递增。在1957年至1969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1969年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1970年至1984年期间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1985年至2007年期间呈缓慢的递增趋势,2007年至今则表现出递减趋势。(2)近50余年来,瓦房店冬季的气温以0.0428℃/a的速度显著性递增;夏季的气温表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显著。(3)瓦房店的气温存在明显的突变,突变期为1992年。(4)瓦房店冬季的气温突变期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夏季突变期为1969年。
王健刘志宏耿殿鹏贾晨
关键词:气温
近50年大连地区地面气温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来自大连地区近50年的地面气温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功率谱、M-K(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该地区气温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大连地区的气温存在多种尺度的变化周期,存在明显的2.13-2.67年、4-5.33年的变化周期以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近50年期间,大连地区的气温以0.0395℃·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其中又以逐年冬春两季的递增趋势较为强劲,0.0272℃·a-1和0.0286℃·a-1;该地区的地面气温还存在明显的突变,突变期为1988年。
刘志宏郑崇伟刘寒李柄更李然
关键词:气温功率谱
基于SWAN模式的黄渤海一次强冷空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MICAPS、T639、日本传真图等资料,对2012年1月20日前后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进行研究,并将各种预报产品和旅顺站预报经验相结合,对黄渤海的海表风场、海浪场进行预报和经验总结.此外,还利用NFS(Non-hydrostatic Forecast System)风场驱动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模式,对此次冷空气所造成的大浪进行模拟,并将预报结果、模拟结果分别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以提高预报能力和检验SWAN模式对发生在黄渤海的冷空气所致大浪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以NFS风场为驱动场时,SWAN模式可以很好地对黄渤海海域的海浪场(含波高、波向)进行模拟,预报的风场、海浪场与观测资料基本一致;在高风速下,预报的波高与实测波高一致性较好,但在中低风速下,预报的波高略低于实测值.
刘志宏郑崇伟陈晓斌刘天宁张昊
关键词:海浪场SWAN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