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岩
-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 白银文物主微量元素测试的数据质量与分析条件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利用古代白银成分标准参考物质,对五种不同方法获得的白银主微量成分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测,并对其在实际白银文物样品分析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白银文物的Ag、Cu、Pb、Au、Bi、Sn等主微量元素均可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适用于白银文物研究中各类不同含量元素的分析需求。基于标准物质建立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φ基体校正模式可以对白银文物中的主量元素(>1%)进行准确分析。便携荧光(pXRF)数据的使用需要考察样品表面锈蚀和污染情况、样品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以及分析面的形状和大小。当文物中的Cu含量低于5%,且被测试样品具有能够完全覆盖分析窗口的平整表面时,pXRF的分析数据具有半定量意义。
- 刘田刘思然刘志岩
- 关键词:数据质量LA-ICP-MSSEM-EDSPXRF
-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区研究
- 本文所进行的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环太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区研究。
环太湖地区是中国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田野工作开展较早,资料丰富,相关研究较为深入,同时在研究方向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纵向研究多,横向研究...
- 刘志岩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 文献传递
- 关于公共考古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例
- 刘志岩
- 四川宜宾市明代周洪谟墓发掘简报被引量:3
- 2015年
- 2013年7月,宜宾市第七中学基建工地发现一座石室墓,规模较大,形制规整,墓内雕刻精美。后龛牌位题刻表明该墓为明代礼部尚书周洪谟之墓。该墓的发掘不仅对研究宜宾地区明墓形制和品官埋葬制度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作为历史名人墓葬,更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 刘志岩郑万泉陈啸周文姚祯曾玲玲代兵周科华周科华
- 关键词:明代石室墓
- 金沙江下游与重庆峡江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文化因素的分析、比较,可知金沙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既具有自身特色,又深受重庆峡江地区的影响。金沙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框架大致得以构建。金沙江下游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格局以江为界,南北两岸传承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
- 刘志岩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金沙江下游
-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7年ⅡT1066发掘简报被引量:9
- 2018年
- 2017年1月5日至4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是国内首次采用围堰的方法在内水区域开展考古工作,发掘面积10100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其中"西王赏功"金、银币和"大顺通宝"铜钱等文物与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直接相关,对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 刘志岩周春水李飞李飞辛光灿张聪王尚博李瑞佳王冲鲁海子任俊峰周羿扬李会黄琳刘真珍曾令玲刘真珍吴天文
- 明代金册初论被引量:2
- 2018年
- 金册是明代分封制度的重要凭证,是受册封人的身份象征。本文通过对有关金册文献的梳理,并结合出土实物,对金册造办、使用及存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明朝最高统治者依据宗室身份等级不同,册封时分别授予金册和银册。金册由内府银作局造办,翰林院撰文,中书科书写。用金初由银作局向内承运库支取,后由户部收买。诸王册封以授予册宝为核心,制定了一套隆重的仪式。初封诸王的册封仪式在京师举行,袭封诸王的仪式由朝廷派遣使臣至各藩府举行。册封时间嘉靖三十二年之前无定制,之后大多安排在四月。册封仪式结束后,金册即存留于王府。金册用于随葬,仅见于明代早期,应属个案。金册尺寸有严格的规制,明初已定长"一尺二寸"之制,并为以后历朝所遵守,可作为出土封册实物定名的标准。
- 刘志岩
- 关键词:明代分封制度规制
- 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土清代铜钱研究
- 2023年
- 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在2016—2019年度的发掘中,共出土清代铜钱65296枚,约占出土钱币总量的90.19%。按照性质可分为制钱、私钱、母钱三类。以宝川局铸钱为例,制钱的重量波动较大,与法定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清代晚期普遍存在偷工减料行为。私钱可分为铜钱和铅钱两类,私铸者通过减轻铜钱重量或以制钱模印铅钱的方式铸钱牟利。母钱在铸造工艺上与子钱存在显著区别,结合出土背景来看,宝川局母钱应具有流通属性。对出土清代钱币按照年号和铸地进行统计,发现出土钱币的历时性变化不仅反映了该区域清代货币经济中铜钱的流通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口迁徙、银钱关系、交通路线对流通中所使用铜钱类别和货币形式的影响。
- 邱添刘志岩
- 明代五十两税银银锭的考古学观察
- 2024年
- 五十两银锭是明代官铸银锭,其用途、形制和重量等特征的历时性变化见证了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税收白银化的复杂进程,是研究明代币制改革和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梳理357枚明代五十两银锭的特征信息,总结了明代各类型五十两银锭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文献理解其背后动因。明代早期到晚期,五十两银锭的生产单位由中央转移至地方,银锭形制从单一走向多样化。至明代晚期,各地银锭形制形成地方性特征,且呈现出王朝腹地相似度高,边疆各地差异较大的格局。与形制的多样化趋势不同,银锭的重量逐步接近标准重量且精密度上升,这源于中央政府对砝码管理和税银问责制度的逐步建立。此外,各地税银起运比例和运输路线对银锭的形制特征也存在显著的影响,起运比例大和运输路线重合度高的地区之间银锭形制更接近。五十两银锭一方面见证了明代赋役体制改革中税银生产与管理政策的蜕变,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晚期各地税银的起运图景。
- 刘田刘思然刘志岩
- 关键词:白银货币化
- 关于“永昌大元帅印”的几点看法
- 2020年
- 永昌大元帅印,为一方在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被盗出、后被警方追回的虎钮金印。据背款所刻的制印时间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考证,这方金印应为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前夕所制,并赐予张献忠,是反映张、李两支农民军关系的重要实物证据,对研究大顺政权、大西政权的政治、军事制度乃至明末清初的历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刘志岩
- 关键词: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