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池
  • 1篇泡沫镍
  • 1篇锂离子
  • 1篇锂离子电池
  • 1篇离子
  • 1篇离子电池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片
  • 1篇溅射
  • 1篇溅射法
  • 1篇硅薄膜
  • 1篇负极
  • 1篇包覆
  • 1篇SI
  • 1篇
  • 1篇磁控
  • 1篇磁控溅射
  • 1篇磁控溅射法

机构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刘杰
  • 1篇李君涛
  • 1篇张倩
  • 1篇孙世刚
  • 1篇黄令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三维网状结构硅薄膜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以泡沫镍为导电基底,制备锂离子电池三维网状结构硅薄膜负极材料,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当硅薄膜的厚度为200 nm时,三维网状结构硅薄膜负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800 mA/g的电流充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高达4060mAh/g,循环300周后容量保持在1704 mAh/g;充放电电流为4200 mA/g(1 C)时,首次放电容量为2940 mAh/g,循环300周后容量为1472 mAh/g;当充放电电流增大到21 A/g(5 C)时,放电容量仍高达1294 mAh/g.增加硅薄膜的厚度到600 nm,虽然其循环性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优良的倍率性能.与平板硅薄膜材料相比,三维网状结构硅薄膜材料有效地缓解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而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张倩刘杰李君涛黄令孙世刚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磁控溅射法泡沫镍
碳纳米片包覆的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手提电子设备的能源,并有望成为电动车和新能源的储能装备.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硅材料由于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 4200 mAh/g),较低的充放电电压平台,丰富的储量等优点,成为了最有潜...
刘杰张倩李君涛黄令孙世刚
共1页<1>
聚类工具0